文化自信视域下古诗文鉴赏策略

2021-12-02 05:36:15甘肃省金昌市金川高级中学张亚莉
家长 2021年23期
关键词:古诗文首诗杜甫

□甘肃省金昌市金川高级中学 张亚莉

中华文化的发展经历了上下五千年,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了深厚的传统文化,而古诗文无疑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文学特征来看,古诗文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思想与文化内涵。所以在文化自信视域下,要引导学生通过恰当的鉴赏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从而逐步使学生形成丰富的文化底蕴、优秀的语文素养。由此可见,有效的古诗文鉴赏对于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会产生十分积极的影响,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古诗文鉴赏方法,从而帮助学生逐步达到最优化的学习效果。

一、文化自信的内涵

所谓文化自信,主要是指一个民族和国家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与积极践行,对其文化生命力持有坚定的信心。从本质上来讲,文化自信不仅是一种理论和口号,更有着极为深厚的根基。而这种底气,无疑是建立在5000年文明传承的基础上的。因此,新时期的文化自信,实际上就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期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认同与肯定。

二、文化自信视域下高中语文古诗文鉴赏策略

(一)知人论世

《孟子·万章下》指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不难发现,这一观点主要阐明了“知人论世”在诗文鉴赏中的重要性。为了准确把握作者寓于作品中的思想文化内涵,最需要做的就是要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与所处时代的特点。

以《登高》为例,我引导学生了解了这首诗的创作背景。首先,从时代特点来看,这首诗创作于安史之乱结束几年之后,当时地方军阀仍然时而作乱,相互抢夺地盘。其次,从作者的人生经历来看,在这一时期,杜甫本为严武的幕府,严武去世之后,杜甫没有了依靠,只能离开成都草堂。历经辗转,杜甫到达夔州。幸而得到当地都督的照顾,在这里住了三年。在这几年中,杜甫的生活依然十分贫困。就是在这段时间,杜甫独自登上白帝城外的高台,在登高望远的过程中有所感悟,于是写下了这首诗。在这首诗中,作者感慨了自己的身世飘零,抒发了一种忧国忧民、伤时叹己的情怀。最终,这种方式不但使学生对这首诗的整体内容产生了感性认知,而且使学生体会到了一种心系国家的情怀。

(二)提炼意境

意象和意境鉴赏是古诗词的重要切入点。简单来说,意象主要是客观事物和主观情感想互融合之后形成的独特的艺术形象。而意境则主要是指一种通过对意象的叠加、重组、连缀而创造出来表达作者内心情感的充满诗意的氛围。

以《归园田居(其一)》为例,通过归纳总结,可以发现诗中的意象主要包括尘网、樊笼、草屋、方宅、远村、柳树、炊烟、鸡鸣、狗吠等。这是一首十分经典的抒情诗,作者采用寓情于景的方法,使描绘的生活图景与表达的思想感情交融在一起,从而使读者产生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诗中的尘网、樊笼、羁鸟、池鱼等意象,主要是指污浊的官场和身陷官场的人,而草屋、方宅、远村、柳树、炊烟、鸡鸣、狗吠等意象,不仅是指乡村生活中的事物,更代表了一种宁静的生活环境,所以这些景物也被赋予了一种隐逸的情调。因此,借助这些意象,使学生感受到了远离污浊官场、归隐田园生活的无穷乐趣和安适心情。在这种意境中,学生体会到了作者内心的高洁品格。正因如此,在阅读与感悟这首诗意境的过程中,也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由此可见,在古诗文鉴赏中,提炼作品意境是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渠道。

(三)审美感悟

在经典的古诗文作品中,无疑蕴含着十分深厚的艺术之美。因此,在古诗文鉴赏中,应该将审美感悟活动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并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感悟作品中蕴含的美,以此逐步促进学生文化自信的形成与发展。

以《蜀道难》为例,我在教学中主要从两方面引导学生赏析了文本中蕴含的美:第一,语言美。具体来讲,这首古体诗的语言之美可以具体分为两个方面:从艺术手法来看,作者长于修辞,在文中熟练使用了夸张、比喻、对比、顶针等修辞手法。从句式来看,这首诗的句式十分多样。首先,这首诗采用了长短句结合的表达方式。作为一首七言歌行,诗中掺杂了四言、五言等,从而使语言更加错落有致。其次,散句整句结合。如:文中既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种整齐的句子,也有“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种舒展散漫的句子;第二,景色美。作者运用夸张的描写和奇特的想象,使学生直观感受到了清澈溪流、古褒斜道、急流险江、高山峡谷中蕴含的美。最终,通过审美鉴赏活动,激发了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和对山水文化的热爱之情。

(四)比较鉴赏

叶嘉莹先生认为:仅仅根据一首诗或者一篇文章难以判断其好坏,一定要经常把多篇作品放在一起进行对比鉴赏。因此,教师应该突破教材文本的限制,引导学生对不同作品进行比较鉴赏。

在比较鉴赏中,我通常会给学生提供以下几个思考问题的角度:第一,同时代不同作者的作品对比。如:李白与杜甫的年龄仅仅相差11岁,属于同一时代的作者,但是作品的风格却相差很大;第二,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之间的对比;第三,题材或者作品主题相同,但是作者时代不同的作品。最终,不同角度的鉴赏分析,使学生从不同层面对作品产生了多元化的认识。在这一过程中,有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为学生文化自信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能力品质。

三、结语

总之,古诗文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是展示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因此,为了顺应当前的社会发展趋势,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该充分重视古诗文鉴赏教学。这样一来,可以有效强化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从而逐步促进学生文化自信的形成。

猜你喜欢
古诗文首诗杜甫
《上课没人抢》
我想写首诗给你
黄河之声(2021年24期)2021-04-15 09:39:24
杜甫改诗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绝句
儿童绘本(2018年4期)2018-03-12 21:16:44
杜甫与五柳鱼
从“读首诗再睡觉”看听觉阅读
新闻传播(2016年23期)2016-10-18 00:53:39
过得再粗糙,心里也要有首诗
Coco薇(2016年5期)2016-06-03 02:26:18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杜甫的维稳观
学习月刊(2015年3期)2015-07-09 03:5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