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慧娟
(扶绥县人民医院,广西 崇左,53219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风险逐年增加,该病具有发病急、病情变化快及死亡率高等特点,对人们生命健康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心肌梗死是因冠状动脉闭塞、供血减少或中断使心肌严重的缺血而造成心肌坏死,治疗的目的是恢复已闭塞的冠状动脉血流[2]。对该病患者早期进行溶栓抗凝治疗是比较安全有效的方式,在治疗前后实施护理干预对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也有影响。本文分析该病患者溶栓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某院46例溶栓病人,所有患者入院时均表现为胸痛、胸闷等症状,胸痛时间持续30min以上,经心电图检查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所有患者男女比26:20,年龄60~75岁,平均(66.23±5.12)岁,发病至入院时间0.8~6h,平均(4.12±1.23)h,所有患者无肝肾功能不全等疾病。
患者入院后给予心电监护、吸氧及吗啡镇痛,对患者实施溶栓治疗,溶栓前口服由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2905,规格:0.3g/片)生产的阿司匹林0.3g口服治疗,再输注氯化钠及尿激酶混合液30min,后给予患者肝素静脉滴注,在进行溶栓抗凝治疗前后实施护理干预,溶栓前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对其心理状态进行了解,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以缓解其紧张的不良情绪,对患者做好相关解释工作,为患者营造干净整洁的就诊环境,认真记录各项生命体征,给予吸氧等措施,采集血液标本,对患者的相关病史进行了解,做好各种抢救准备工作;溶栓中护理干预:患者在溶栓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再灌注心率失常,一旦发生严重心率失常则会对其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在进行溶栓治疗开始后,密切观察心电监护变化及心率变化,判断有无再灌注性心率失常出现,记录心率失常时间并报给给医生,同时将抗心律失常药剂除颤仪准备好,询问并记录患者疼痛变化及治疗后缓解情况,观察有无出血情况,出血是溶栓治疗常见并发症,进行溶栓治疗前应对患者的凝血时间及血小板进行常规检查,询问其家族病史,避免严重出血并发症的发生,对于皮肤黏膜出现出血及消化道出血现象的患者,应立即告知医生,调整药物剂量过停止溶栓,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出现,急性心肌缺血后易发生急性心力衰竭,因此在进行溶栓治疗开始后应密切观察患者心率及血压等变化,出现呼吸困难及咳嗽咯痰症状时,应及时通知医生,给予患者心衰体位,调高氧流量,准备心衰抢救药物;溶栓后护理干预:做好出血及心率失常等并发症的预防工作,继续给予抗凝治疗,定时询问患者症状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嘱患者进食流质、半流质及低糖饮食,每日测量血压,若血压水平严重低下或出现休克时,应立即通知医生,并辅助参与抢救。
(1)观察患者血管再通情况。(2)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
所有患者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后,在某院进行溶栓抗凝及相关护理干预治疗,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作出疗效评价,结果得知,46例该病患者中,40例获得血管再灌注,6例再灌注失败,血管再通率为86.96%。
所有患者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后,在某院进行溶栓抗凝剂相关护理干预治疗后,对患者发生出血及心率失常等并发症做好记录,结果得知,46例该病患者中,出现心率失常患者3例,结膜出血1例,镜下血尿1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87%。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急诊常见疾病之一,该病具有发病急、进展快及死亡率高等特点。该病由于长时间的缺血对心肌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临床应对该病患者尽早进行溶栓治疗,在进行溶栓治疗前后实施护理干预可改善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积极的护理干预可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时间,溶栓前缓解患者紧张的情绪,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面对治疗,提高其治疗依从性。本文研究结果得知,46例该病患者中,血管再通率为86.96%,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87%。溶栓治疗是临床该病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可有效溶解新鲜血栓,开通闭塞血管,挽救濒死心肌,缩小梗塞的面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室功能,溶栓疗法发挥作用的时间为胸痛发生后6h以内,且用药越早越好,因此,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溶栓的适应症及紧急症,迅速做好溶栓前的准备,以确保治疗的顺利进行。通过在进行溶栓治疗前实施护理干预,对患者的紧张的不良情绪进行缓解,促使患者以良好的心理状态面对治疗,以提高治疗依从性,在进行溶栓治疗中实施护理干预,通过在治疗中对相关并发症进行有效预防,降低并发症总发生率,溶栓过程中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提高患者的血管再通率及生活质量[3]。
综上所述,该病患者进行溶栓抗凝治疗前后实施护理干预,可提高血管再通率及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改善预后,值得应用及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