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介入“妇女农业”问题与对策研究①

2021-12-02 03:32:41王世耀
热带农业工程 2021年4期
关键词:农村妇女社会工作者妇女

王世耀

(贵州大学 贵州贵阳 550025)

1 农村“妇女农业”现实困境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乡的差距逐渐扩大,农民从事其他职业的选择权愈来愈大,农村的青壮年离开农村逐渐的向城市聚集,而农村妇女受到多样性因素的影响与制约,流动受到了限制,形成“男工女耕”的一种社会现象,妇女便成为了农村劳动力主力军,加重了农业生产中妇女的负担与压力。妇女作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她们的现状不能满足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需求。一是妇女农业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据调查发现,农业生产中妇女的文化水平大部分是小学学历和未上过学的人,初中及以上学历的人占少部分。文化水平的不足在农业生产中带来了巨大的困境与难题。二是农业技术的缺乏,妇女作为农业生产主体,农业技术缺乏不仅增加他们的工作量,也大大降低了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同时削弱了妇女在生产中的积极性。农作物的生产以经济收入为目的,经济效益折扣而导致妇女没有成就感,削弱了他们在社会生活中的福祉。三是情感的缺失,“男工女耕”的社会现象,导致妇女长期与丈夫异居,妇女的福祉与情感比较低落,社会工作者介入增强他们的福祉与提供社会服是必要的。

2 农村社会工作介入“妇女农业”的优势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要求作为农业生产主体的农民“有知识、董技术”,“妇女为主”的农业生产新型群体,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存在多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乡村振兴的发展。社会工作作为一种手段与方式,介入妇女农业时有明显的优势。

2.1 “妇女农业”的特殊性

妇女农业的性质决定其不仅是经济层面上的农业问题,更是农村留守妇女这样一个弱势群体的社会问题。关于妇女农业的研究,大多数研究成果都是聚焦于农业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诸多学者是直接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与方案,以推动经济发展为目的的直接性工作,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是欠妥的。

2.2 农村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

农村社会工作是指受过专业训练的社会工作者与农村实际工作者合作,在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指导下,以农村社区为基础,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与技术,发动和组织农村居民广泛参与活动,增强农民和社区的能力,在预防与解决农村社会问题的基础上提高农村居民的福祉,促进农村社区的秩序稳定与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农村社会工作的发展与本土化,总结与提炼出比较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理念,至今农村社会工作已经具备相对比较成熟的发展模式,为社会工作介入妇女农业提供了基础前提与理论指导。

妇女农业不仅是一个经济层面上的问题,更是社会地位处于劣势的弱势群体的社会问题。社会工作专业的价值观、方法、功能、理论体系等为农村社会工作介入妇女农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一是从价值观和方法看,在利他主义的价值观下,运用社会工作的方法(包括个案、小组、社区等方法),更好推动和组织群众的广泛参与,为其提供知识和技术培训;从功能看,社会工作具有链接社会资源的职能,为妇女农业发展提供更好的发展机遇与社会资源[1]。社会工作在介入的过程中要利用农村的内生性动力为妇女农业服务,充分利用内部资源,发挥妇女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引入社会工作的理论与方法介入农村妇女农业发展具有明显的优势[2]。

3 农村社会工作介入“妇女农业”的策略

对于农业生产中的妇女而言,缺乏技术与文化水平较低具有普遍性。在一份“是否愿意接受农村种植技术培训”的问卷调查中,有近80%的农村妇女愿意接受农业技术培训。就参加培训的动机而言,大多数是为掌握更好的农业技术,提升自己的经济能力;少部分是为了提升自身的素质,这不外乎这与提升自己经济能力有着密切的联系,大多数妇女期望自己拥有一技之长,可见农村妇女对接受农业技术培训持支持的态度。社会工作者可以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链接社会资源对农村妇女提供技术和知识的培训。

3.1 链接社会资源,为妇女提供农业技术培训

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把农村的妇女聚集起来,集思广益,了解农村妇女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具体的需要是什么,针对妇女的需要开展培训。社会工作者积极的接触政府,获得政府在政策上的支持与资金上的帮助,为开展培训提供资金来源;其次是获得私营企业、社会组织的支持与认可,形成“政府+社会组织+妇女”的农产品生产体系。值得注意的是在选择培训时需要考虑他们的接受能力,使培训效益最大化[3]。

3.2 提供社会服务,发挥农村妇女内生动力

提供社会服务,社会工作者在优势视角的理论下,充分肯定妇女的智慧与经验。社会工作者必须熟悉农村社区的情况与妇女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将妇女聚集起来讨论这些问题,商量如何去解决问题的对策,根据需要为他们提供服务,在服务中发掘社区的内生性资源与动力,以及利用好农村社区的内生性动力等资源。

3.3 帮助妇女构建社会支持网络

一是构建社会支持网络。首先,社会工作者积极接触社会机构和社会组织,获得支持与认可。其次,基层组织的力量比较薄弱,社会工作者扮演咨询者的角色,协助基层干部解析好惠农政策,具备清晰的工作思路,落实好惠农政策。再次,获得私营企业和社会主义市场的支持与认可。

二是构建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农村社会工作者介入服务对象家庭,使丈夫与子女肯定妇女在农业生产中创造的价值;在农村社区,街坊邻居对妇女的支持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的方法加强此社会关系[4]。

3.4 建立妇女农业联合会

首先,社会工作者运用优势视角的理论与专业方法,将农业生产中的妇女聚集起来,建立妇女农业联合会,开展小组活动,组织妇女分享他们在农业生产中获得的经验。通过经验分享,社会工作者了解妇女在农业生产中的困境与优势,肯定在社会中创造的价值。其次,总结好优势与经验,把这些具有普遍性且能提高经济效益的经验运用到农业生产中,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开展小组活动,能促进妇女在知识与农业技术上的提升,同时也能丰富妇女的闲暇生活,提升妇女在社会生活中的幸福感,增强其福祉。

农村社会工作的介入并不是打破农村农业原有的运作与生产模式,而是在尊重其原有的运作模式基础上,充分利用外源性因素为其提供服务,包括政策、文化、技术等。比如:社会工作者在政策的制定过程中,秉持公平正义的理念提出建议,协助制定更多的惠农政策以及解析好惠农政策;其次是提升农业生产中妇女的综合素质与技能。农村社会工作在介入的过程中,要注重农村社区的内生性动力、妇女在农业生产中的主体性地位。充分利用内生性资源的配置,为妇女带来最大的经济效益,增强妇女在农业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的福祉。

猜你喜欢
农村妇女社会工作者妇女
扶贫车间+儿童之家 助力农村妇女本地就业增收
海峡姐妹(2020年9期)2021-01-04 01:35:50
谢翠菊 营造农村妇女“幸福站”
海峡姐妹(2020年8期)2020-08-25 09:30:14
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与组织认同对职业流动影响的研究——基于对广州市社会工作者的调查
论我国人口促进社会工作者核心能力的培育
当代妇女的工作
视野(2017年4期)2017-02-15 19:33:28
社会服务机构中社会工作者激励因素研究
社会建设(2016年4期)2016-12-01 04:34:22
《妇女法》也要治未病等9则
海峡姐妹(2015年3期)2015-02-27 15:09:57
农妇与主妇:非农化过程中的农村妇女
农村妇女对日常生活的主体性评价——以广东农村为例
强奸罪立法和执法中对妇女的性别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