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从化区江埔街联星小学 苏宴红
在知识方面,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能对数字、空间、数学世界观有基本的理解,学生学习的都是一些比较简单、基础的数学知识。在低年级阶段,主要是靠重复练习来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而到了高年级阶段,则需要学生由理解数学知识转向发展自己的抽象思维。随着年级的增长,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内容的深度也在持续提升,这也给新课程改革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主动性不强,往往是因为数学知识点毫无趣味,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使枯燥的数学知识点更贴近生活,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数学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物体”一课中,需要学生认识物体的几种基本形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感知它们的特点,能正确区分这些图形。教师就可以借助相机,将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比如牙膏盒、足球、柱子等拍照下来,上传至电脑,再分别放入教科书中的长方体、球体、圆柱体模型图片,做成PPT。课堂上,先放出实物照片,让学生分辨它们的形状,在学生回答后,再放出教科书中的模型图片作为正确答案,让学生进行对比。这样相比于教科书上呈现的单一的物体形状,学生对分辨生活中常见实物的形状往往更感兴趣,学习注意力也更集中。如果教师再使用动画软件,将物体解剖为基本形状,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就会更加深刻。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掌握程度,而且能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应用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提高教学有效性。
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能否攻克难点问题会直接影响教学的有效性。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来解决这一问题。比如困扰大部分学生的“追及问题”“相遇问题”等,就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使知识点简单化。
例如,在“轴对称图形”一课中,“轴对称”与“对称轴”名称相似,同时,对于“轴对称”与“中心对称”两个概念,学生很容易混淆,导致无法很好地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这时,教师就可以用动画软件展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折叠过程。课堂上,教师先用图形举例,让学生回答例子中的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再播放图形对称的动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轴对称图形的形成过程,找出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突破了学习难点。
积极的合作交流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因此,借助信息技术组织数学教学,教师可以开展各种各样的交流活动,让学生有各抒己见的机会。比如,在学习“统计图”时,教师可以设定一个教学背景,统计学校中使用铅笔和钢笔的学生数量,并利用多媒体制作一份空白的统计图。在教学时,先对学生进行分组,然后给出收集到的数据,让每个组负责一部分统计项目,例如A 小组完成使用铅笔的学生的统计,B 小组完成使用钢笔的学生数量的统计。完成后,教师引导学生将统计结果呈现在空白的统计图上,并引导学生对不同小组的完成情况进行讨论。在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收集、分类,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的普及度也在提升,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信息技术将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数学教学的信息化已成必然趋势,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上发挥的作用也会日益凸显。对此,教育者应该从实际出发,结合学生情况不断尝试、不断实践,开发出适合学生的信息技术化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真正落实信息化教学,响应新课改的号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