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川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2021-12-02 03:04刘红伟
农技服务 2021年2期
关键词:农村

刘红伟

(甘肃省泾川县罗汉洞乡农业服务中心,甘肃 泾川 744399)

泾川县位于甘肃东部、陕甘交界处,辖14个乡镇,212个行政村,总人口35.62万,其中农业人口31.7万。总面积1 409.3 km2,其中黄土丘陵沟壑区占总面积的63.4%、破碎塬区和河谷川区分别占总面积的23.6%和9.4%。耕地面积近4.3万hm2,农业人口人均耕地约0.135 hm2。境内海拔930~1 460 m,年均日照2 274 h、气温10.4℃、降雨555 mm、相对湿度69%、无霜期174 d、蒸发量1 339.6 mm。近年来,泾川县紧扣乡村振兴“二十字”总要求,对标对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立足优越的气候地域条件和产业基础,瞄准“平凉红牛”核心区、全国绿色优质果品基地、泾汭河川国家级蔬菜产业集中区目标定位,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要求,集中精力主打牛、果、菜三大特色产业,适度扩张产业规模,多方聚集产业要素,持续完善产业体系,一以贯之巩固提升脱贫成果,持之以恒发展富民产业,十指联动奏响乡村振兴交响曲,有效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全面推动农业升级、农村进步、农民发展。到2020年底全县完成农业增加值8.9亿元,同比增长6%;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 532元,同比增长10%。农业农村经济运行平稳向好,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介绍泾川做法如下,以期为县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借鉴。

1 坚持以巩固脱贫成果为底线,补齐全面小康短板

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全力以赴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至目前,全县91个贫困村和1.7万户6.62万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一是按照“远抓苹果近抓牛、当年脱贫抓劳务”的思路,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扶持贫困户栽植果园5 533.33 hm2、养牛8 120头、新建蔬菜大棚3 538座,基本实现了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门路的造血目标。二是全面落实“一户一策”精准扶贫政策,巩固提升计划生育、教育、医疗、住房、饮水、兜底保障等扶持政策,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07所、标准化村卫生室80个,完成易地扶贫搬迁1 635户,改造危房1.04万户,行政村硬化路和自然村通动力电覆盖率、安全住房比率、饮水安全保障率均达到100%。三是抢抓东西部扶贫协作政策机遇,与天津市武清区建立结对帮扶关系,衔接落实帮扶资金5 219.25万元,扎实推进交流互访、产业协作、消费扶贫、人才引进等工作,有效拓宽了贫困户增收渠道。四是精心开展“大排查、大起底、大整改、大提升”行动,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全方位提升脱贫攻坚质量。

2 坚持以富民产业培育为核心,推动产业提质增效

坚持把发展多元富民产业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核心任务和首要支撑,立足全县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精心实施果、菜、牛特色产业“扩量、提质、延链、增效、创牌”工程。“十三五”期间,县委、县政府始终把特色产业培育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一个突破口来抓。全县栽植果树2.44万hm2,其中苹果2.06万hm2,核桃0.18万hm2,柿子等其他杂果经济林0.2万hm2,挂果果园面积总计1.8万hm2。建成智能化育苗中心1处,设施蔬菜园区48个,修建日光温室878座,大中拱棚4 172座,设施蔬菜面积突破266.67 hm2。招商引资建成设施西瓜直供直销基地0.14万hm2、日光温室36 424座。特色产业无论是规模、质量还是效益都有了大幅度提升。泾川县先后荣获“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中国红富士苹果之乡”、“全国优质苹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全国‘兴果富农’工程果业发展百强优质示范县”等荣誉称号。“泾龙”牌红富士苹果先后47次荣获国家、省市优质果品奖,3次被授予“中华名果”称号,2次认证为绿色食品,评为第二届中国(上海)国际果蔬产业博览会唯一推荐产品和奥运优质果品奖,果品知名度不断提高。平凉红牛2018年经国家工商总局注册,成为国内唯一活牛证明类商标,并连续两次入选甘肃省著名商标,目前正在争创全国驰名商标。培育了鼎康牛业、旭康肉牛等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牛产业实现了由规模扩张向提质增效、由粗放经营向精细管理转变,全县规模化养牛企业达到65家。在抓好牛、果、菜等特色主导产业发展的同时,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劳务输转、社会服务等多元富民产业,建成县级乡村旅游示范村10个,带动500多户贫困群众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实现增收;建成富民产业劳务基地19个、扶贫车间20个,完成贫困户劳动力技能培训3.3万人(次),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44.83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96.53亿元;深入推进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创建,商品交易和批发市场等一批商贸物流设施建成运营,培育电商企业54家,开设各类店铺618家,进一步拓宽群众增收路径,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3 坚持以深化农村改革为支撑,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持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按照“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原则,对全县212个村1 466个村民小组集体资产、资源和资金进行全面清理复核,组建股份经济合作社47个,引导41个有稳定性经营性资产的行政村完成折股量化资金4 751万元。探索创新农村土地改革,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探索推广大户承包型、产业带动型、公司经营型、股份合作型模式,引导4.8万户农户规范有序流转土地0.982万hm2,经土地流转发展优质高效农业0.185万hm2。深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按照“资金跟着贫困户走、贫困户跟着经营主体走、经营主体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需求走”的思路,建立“政府搭建平台、企业带动引领、村组合作办社、农户入股分红”的四方联动机制,探索形成“三变+乡村旅游”“三变+果品”“三变+肉牛养殖”多种模式,参与群众8 360户,累计量化配股财政资金1.16亿元,行政村“三变”改革实现全覆盖。

4 坚持以人居环境改善为基础,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扎实推进农村“三大革命”“六项行动”,坚持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培育玉都端贤等改厕示范村46个,带动完成户厕改建1.4万座,行政村卫生公厕实现全覆盖。扎实开展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百日攻坚”行动,全面清理整治陈年垃圾900多t,集中拆除农村废弃危旧房屋,视觉贫困全面消除;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聘请第三方机构中天环卫公司集中收集、转运、处理城乡垃圾,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按照“村在林中、房在树中、人在景中”的要求,注重在农村建设更多的绿色通道、绿色庭院、绿色景观,整修林床39.1 km,新建道路林网44.2 km,完成村屯绿化2.13 hm2,农村环境面貌得到有效改善。扎实开展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和尾菜处理利用等工作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完成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严格落实农药化肥减量增效措施,建成乡镇生活污水处理站14个,设置废旧农膜回收点9个,建成有机肥生产线2条,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9.5万t。

5 坚持以推进乡村治理为抓手,夯实基层发展基础

坚持把稳步提高治理能力、完善治理体系作为推进乡村治理的有效途径,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妥善处理信访突出问题,组织各类宣传活动80多场(次),引导干部群众遵法、学法、守法、用法;摸排受理各类线索200多条,打掉恶势力团伙2个,抓获犯罪嫌疑人24人,为经济社会发展创设了良好环境。健全完善应急处置机制,深入开展行业领域隐患排查整治,全力推进防灾减灾、疾病防控、食品药品、道路交通等重点领域安全监管,扎实推进“雪亮工程”建设,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趋向完善。深入实施“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和农村精神文明“八个一”工程,积极创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组织开展“千·万新风”集体承诺活动和文明村镇、文明家庭、五星级文明户等创评活动,大力整饬高价彩礼、薄养厚葬、大操大办、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弘扬传统美德,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6 坚持以惠民政策落实为保障,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坚持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拓宽就业渠道,成功举办各类就业创业招聘会15次,建成创业孵化基地4个,帮助1.48万人实现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开展岗位培训1 492人(次),累计发放创业贷款4 040万元,一次型创业补贴100万元。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一体化建设,先后4次提高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累计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3.2亿元;丰台、高平等乡镇中心敬老院完成新(扩)建,建成老年幸福大院17所,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39个;2 335名优抚对象领取生活补助资金1 640万元,全县城乡居民参保率保持在98%以上。切实改善群众居住条件,限价商品房、公共租赁住房建成投入使用,完成老旧住宅楼改造61幢1 622户,完成易地搬迁1 862户,人民群众用于文化娱乐、医疗保健、旅游休闲等方面的消费支出快速增长,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进一步提升。

猜你喜欢
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各地完成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投资466亿元 农村水利建设再提速
新农村活跃新一代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让“繁荣的农村”与“繁华的城市”交相辉映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加快农村电商全覆盖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