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英
(内蒙古艺术学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每得郑公福田先生诗、词、歌、赋新作,辄有先睹之快。今先生辑与骏马明驼草原相关之作以成此集,嘱我为序。我诚惶诚恐,然终不获辞,遂勉力为之。
《骏马·明驼·草原风》(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为郑福田先生诗文集,郑公此集收录所作诗赋四百七十六首。其中 “骏马辑”九十六首、“明驼辑”一百四十一首、“草原风辑”二百三十九首。体例为分类编排;题材则诗词歌赋,一应俱全;内容涵盖写景抒情、友朋唱和、状物明志、题咏颂赞诸多方面,可谓缤纷多彩。
“骏马辑”,有“健蹄凌厉踏层冰,雪雾边荒汗气蒸……”等诗句,表现蒙古草原骏马,于寒冬季节驰骋旷野之神情,展示其酷美无伦之状;有“微云点缀袅轻烟,如海层波是远山。八马齐来君看取,十分豪气满人寰”,画面感极强,让读者将草原风光尽收眼底;“明驼辑”寄情于“沙漠之舟”骆驼,其赋谓明驼曰“……至若雷行沙起,有志其刚,峰疑路幻,有目其良。固睑重而得福,亦体要而知方。况复蹄巨重盘,曾无空阔;鼻深曲井,永蕴琼浆……”,同样形神兼备,明驼形象若剪影,跃然而出;“草原风辑”,多写草原风光,山川品物,童年趣事,往日生活,乡情浓郁,亦令人神往。若《浣溪沙·童年琐忆之吃苦菜》,有“日暖风旋细弄沙,陌头山杏两三花,渠边苦菜发新芽。素手撷来清水洗,微盐调就蒜汁加,人生正味此无涯。”之追忆,读来情深意切。郑公诗文之中,山水之恋、家乡情结,深挚浓厚,力透纸背。且郑公多年来致力于内蒙古文化传播,对于推介内蒙古始终投入着真情实感,此集所写无一例外,均为内蒙古本土风光,当下情怀,有心者径可持此书作游览指南看,此亦作者之一大功德也。
郑公虽生于乡野民间,但自幼饱读诗书,又得故乡浓郁的民族民间文化熏染,乡间文化中的戏曲、鼓词、说书、民俗,无一不通。中国传统文化与乡间民俗文化的双重滋养,使得郑公自幼脚踏实地,又心系云端,为日后长成参天大树且厚积薄发,筑实了根基。及长,入高等学府,问学于名师宿儒,立身于学术正途。日浸月染,加之天资聪慧,记忆超群,用力精勤,故底蕴日增,学问飞长。尤与诗、词、歌、赋一门,有不解之缘。郑公素喜钻研,且亲力亲为,挥毫泼墨,快意胸怀,笔耕不辍,每有佳作。嗣后,郑公由学生转先生,执教于高校讲台。再后,入仕为官,为民请命……不论身份怎样改变,创作热情丝毫未减,对于中国传统文学的各种文体,如诗、词、歌、赋,甚而序、跋、诔文,无一不涉,且无一不精。日积月累,直至今天。由此,学问精进,创作累积,妙笔生花,大家始成。所出诗文选集多种,反响不俗。
读郑公诗文,除去对其诗文中平仄、对仗、用典等传统规范的研习外,定要发声吟咏,反复咀嚼,方能体味一二,其中韵味并多维含义,皆可不言自明、了然于心。
晚辈亦是先识郑公人,后读郑公文者。郑公平日里如静水深流,低调行事。一朝同道相聚,则文思如泉,才华显露。创制诗文,似成竹在胸,气生道成,出口成章。
郑公友朋众多,相聚相交,少推杯换盏之欢,多谈书论道之乐。郑公幽默诙谐的性格,妙语连珠的谈吐,每每成为聚会的中心人物。初见者,极易放下矜持与戒备,融入这一浓郁的雅集氛围之中,听者无不在郑公的微言大义中,赞叹其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精辟的见解,其中不乏机智与顿悟。郑公素喜以植根于民间的乡土文化破题,最终落笔于中国文化格局之发展大势,雅俗互鉴,古今贯通……晚辈与同道,多是因机缘巧合而与郑公多次相聚,每每回忆起来,异口同声,赞其所获文化艺术上的“通感”难得,可谓收益颇丰。晚辈誉其为精神盛宴、文化大餐,实不为过。
郑公之所为,恰是中国传统文化熏陶浸染之下,典型文人的生活范本。如今,这类学霸型文人虽已不多,但亦有如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叶嘉莹先生这样“穿裙子的士”,诗词歌赋,随口吟咏,记忆超凡,创作不辍,堪称奇人。如叶先生与郑公者,皆是吾辈楷模。
故国数千年,中华传统文化之精华,尽藏于诗词歌赋之中,其言辞意境之美,令人叹为观止。但绵延至今,恰是因为新作迭出,方可称之为源头活水,生命不息,代有传人。若仅知汉文、唐诗、宋词、元曲……文脉之传,亦恐有食古不化之嫌,终非上上之选。当下,个别人将充满奇思妙想的文学艺术,列以公式,如零件生产,加以机械地量化考核,除去批量制造背诵教条的木偶外,与中国传统文化立德、立功、立言之本意,早已南辕北辙。果若此,我们有何脸面侈谈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幸有叶先生并郑公等,亲历实践,锲而不舍,中华文脉尚可绵延,不至绝嗣。惜如上述两位先生这等人才,屈指可数,除个别极突出者崭露头角,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外,多数则反而水土不服。静言思之,殊深感慨。
此书结集问世,除尽显郑公选材独特、视点聚焦、韵味绕梁、有味无痕、体裁多样,辞章华采外,亦是中华文脉传承之实绩,可喜可贺。我等晚辈,在此放言,知我罪我,只能见仁见智了。
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