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翠红,李英军,赵庶吏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北京 100012)
2014年,课程思政在高等教育领域创新性提出,首先在上海高校启动研究并实践,随着上海经验的推广,课程思政建设由地方探索上升为国家战略。课程思政一词于2017年被正式写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随后一系列文件相继出台,全国呈现出课程思政研究和实践热潮。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学科为引领,构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和其他各学科协同一致、合力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1]。教育部《高校思想教育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并部署了具体做法。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和教育部相关指示精神,不断探索实践,在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项目基础文化课学段进行全学科课程思政建设,努力打造德智相融的课程体系,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实现价值引领。
2015年,北京市委推出了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实验项目(简称贯通培养项目),以更好地服务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满足北京“四个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和构建首都“高精尖”经济结构对人才的需求,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2]。该项目是北京市乃至全国职业教育领域的创新,项目旨在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途径;打破体制机制障碍,整合融通各级各类优质教育资源,探索优质高效育人的教育发展新模式[3],培养具有高端职业技术技能的学生。贯通培养项目采用7年一贯制培养模式,分段制定培养目标和培养任务,初中毕业生入校后,前2年是接受基础教育阶段,不分专业,完成基础文化课的学习;中间3年是接受专业教育阶段,完成专业能力的培养;后2年为本科教育阶段,深化专业理论的学习。北京农业职业学院联合本科院校共同实施贯通培养方案,采用5+2模式,分阶段实施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目前,学院北苑校区承接前2年的基础文化课学段教育,此学段是重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时期。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德育教育,将德育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制定各学科课程思政的实施方案,不断探索课程思政育人路径。
德育教育有助于实现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学院北苑校区立足贯通培养项目基础学段学生的特点,关注学生目前的心理特征和价值需求,以及成长过程中会遇到的各种问题,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学生认知能力、合作能力的培养。通过以下实践,推动全学科课程思政建设。
强化组织领导是顺利实施课程思政的保障,学院北苑校区成立由书记、院长负责的课程思政工作组,全面规划、统一部署、组织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建立定期召开研讨会机制,研究制定课程思政各阶段的工作细则。带领全体教学管理人员、全体教师研究相关政策,制定实施方案。督促全体教师提高对课程思政、“三全育人”工作的认识,充分理解课程思政的现实意义,并给予政策指导和资源支持,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核心支撑。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更加注重课程思政工作,分析、学习中央和北京市及学院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各项决策,解读我国抗击疫情过程中的制度优势。将抗疫一线的英雄或者身边抗疫的感人故事融入教学内容。强化课程思政领导小组的责任,注重效果,各职能部门通力合作,全面保障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
通过“培训—交流—再培训”的过程,提升师资队伍的思想认识。首先,全体教师分批赴上海、长沙参加“全国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及思政教学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学习培训,深入学习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理论和课程思政落地的成功经验,提高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所授课程教学的认知。培训结束后举办“学习思政体系,实施教育改革——教学能力提升交流会”,组织全体教师参加思政课程培训交流,汇报心得体会,提高全体贯通教师对课程思政内涵的理解。同时,为提高教师有效利用课堂实现育人目标的能力,再次安排教师线上集中培训,观看上海中医药大学张黎声教授讲授的“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工作的教学设计理念与方法”,学习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将德育和科学素养培养融入到课程中。经过“培训—交流—再培训”,教师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课程思政的内涵,激发了全体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动性。
课程思政工作组带领各职能部门经过充分研讨,深入研究课程思政建设内涵,精准设计课程思政工作体系,制定《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方案》,致力于构建贯通项目基础文化课阶段大思政格局。教务科和督导科负责组织、安排课程思政具体实施工作,文理科教学部将工作任务落实到各学科,在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过程中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内容,学生科将课程思政建设与日常德育工作相结合,组织班主任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全体贯通基础课教师明确本学科课程思政目标、制定可行的教学方案,进行多元化课程思政教学。特别是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工作组及时制定《线上教学课程思政实施方案》,指导教师们在线上教学期间,以疫情防控为契机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深度挖掘各学科课程思政的真实素材,将抗疫事件作为课程思政的主题内容,将疫情防控工作中丰富、鲜活、生动的素材,转化为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内容。例如,将疫情防控中,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拔地而起的“中国速度”,最美逆行者的“中国力量”,群防、群控、群策、群力的“中国能力”,共享中国方案、向各国提供援助的“中国担当”,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最生动、最鲜活、最当时的教育素材,实现课程的育人功能。
深入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不断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分组教学、互动教学、情景教学等方式,用鲜活的案例、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品格的塑造和爱国情怀、责任担当意识的培养。例如,语文课发挥其在立德树人方面的独特优势,在教学中挖掘每篇课文的思政元素,在学习《长征胜利万岁》《青蒿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课文时,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爱国情感和文化自信;化学课依据其学科特点,将思政元素有效融入教学各环节,结合生活实际,在教授环境污染物、医疗物资材质、药物合成过程等知识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社会责任感和绿色发展理念等,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
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有效推进,使贯通培养项目基础文化课阶段的育人效果不断提升。
思政教育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基本职责,通过实践,提高了全体教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内容的育德意识、育德能力。所有教师在教学中履行育人职责,在备课、授课、教案编写、试卷命题等环节中,时时关注思政元素的融入。文科教学融入了热爱祖国、文化自信以及忠孝、正直、友善等个人品格;理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观、辩证观及科学严谨的态度,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逻辑推理和钻研能力。同时,注重思政教育的渗透、植入,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教师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任课教师中有40%承担班主任工作,日常结合课堂管理、学生管理等教书育人、服务育人职责,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开展育人工作,不管是在教学楼、操场,还是在宿舍、食堂等生活区,随时随地进行引导,润物无声地进行德育教育,不断深化“三全育人”理念,逐步构建起“三全育人”的思政教育体系。
学院工作重点之一是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强化师德师风,积极树立和宣传师德典型,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北苑校区通过课程思政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把德育意识培养、育人要求和价值观教育等内容纳入教师培养体系。通过主题讲座、交流研讨、课程观摩等形式,为全体教师量身设计“课程思政实施方案”,所有课程实现了课堂的延伸和对学生的德育渗透。在整个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切实提升了教师德育意识和价值引导能力,强化了教师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课程思政建设正逐步推动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将爱党、爱国、奉献、敬业、诚信、友善、尊重科学、勇于担当等思政元素植入课堂及课外活动,将思政内容真正转化为学生的情感认同,让学生乐于接受。通过全方位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培养了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情怀;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精神、工匠精神,使其对学习有了进一步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为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帮助。贯通项目基础学段的学生对课程思政的感受也在加深,学生根据自身接受的课程思政教育情况,共撰写心得体会200余篇。例如,巫迪同学写道,“在不同学科中,依据不同学科的教学特点都融入了爱国主义元素,使我们受益匪浅”。
为不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确保全学科的课程思政建设进一步取得实效,需持续探索课程思政的创新路径,更好地构建贯通基础文化课学段的大思政格局。
1.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这一基本要求,将课程思政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一项重点内容,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明确党总支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领导作用,细化责任落实,充分了解课程思政建设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加强工作指导,确保课程思政长效发展。另外,进一步发挥中心组学习的作用,定期开展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与时俱进,创新课程思政工作理念与方法,提升课程思政工作质量。
2.以教师党员为表率,充分发挥其模范作用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全面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将开展党史学习主题教育作为重要一课,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教师党支部通过组织学习党史材料和一系列专题活动,强化教师党员政治意识,提高教师党员的政治素质,鼓励并引导教师党员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引导其积极参与课程思政建设并影响非党员教师,将红色基因通过课程思政传递给学生,形成学院大思政的浓厚氛围。
3.以思政课程为领航,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
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特征和完整的理论体系,是对学生进行系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课。以思政课为核心,在旗帜鲜明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同时,以全学科为辐射,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基础文化课学段的全学科、全过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思政课起到领航作用,并与其他学科有效互补,形成思政教育的协同效应。为强化思政课程建设,可聘请思想政治教育专家经常进校指导;定期召开思政课教师交流会,提升思政专职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政治素养;建立思政课理论教学与其他基础学科共享平台,保证信息沟通,研究解决思想政治教育中遇到的现实问题。
根据基础文化课学段的课程体系,在必修课、选修课和素质养成课等各门学科中进行课程思政建设,创新课程思政教育模式,发挥课程建设、教学设计、科学研究三者的协同作用,并进行合理的考核评价,促进课程思政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1.落实立德树人要求,强化课程建设
在不改变原有课程体系、知识框架的基础上,以修订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为契机,明确指导思想,提炼出课程可以承载的价值观;鼓励教师结合贯通学生特点,修订校本教材,适当增加培养学生核心素质及思政教育的内容,精心编写教材中的案例,开发具有特色的实用教材及导学案[4]。在修订导学案以及进行新课程导学案的编写时,要特别注重思政元素的渗透和融入。另外,在制定授课计划、编写教案、给学生考试试卷命题时,将课程思政与教学内容巧妙结合,与时俱进。例如:历史课程承担着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使命,抓住建党100周年这一历史契机,引导教育学生深入了解党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体育课结合女排精神、奥运精神,尤其可以结合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这一重要事件,培养学生坚韧、勇毅、不服输等优秀品质和规则意识,提升其爱国情怀,实现学生身心健康。
2.树立课程思政理念,深化教学设计
所有教师都要认真研究贯通培养项目学生的学情,结合不同学科的特点,进行精心教学设计,制定可行的教学方案。教师要明确本学科课程思政目标,挖掘思政资源,在完成教学知识传授的同时,将思政教育与教学目标、知识、方法有机融合,与自己所授课程的专业知识紧密而自然地结合,避免牵强和生硬的思政教育。教师要注重学生心理状态分析,用心去做引导,多和学生交流、互动,开发学生喜欢的课程资源,提高学生的关注度。设计情景式、活动式教学法,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制作能体现课程思政特点的教案和课件,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环节,使学生能自然地接受思政教育,并能够有效地激励其产生学习内动力,促进其对课程知识的理解、掌握、深化与延伸[5]。可以将班会、团会、升旗仪式等各种有意义的活动作为案例融入到教学当中,潜移默化地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3.找准学术突破口,加强科学研究
根据贯通培养项目的鲜明特点,制定科研工作指南,明确研究方向;建立科研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申报课程思政方面的课题;指导教师围绕课程思政的创新与发展、发挥好每门课的育人功能及思政元素的融入途径等主题进行系统研究。依托课程思政项目,鼓励教师结合教学实践进行总结、提炼,通过制定课程思政科研项目实施方案、撰写课程思政论文等工作,营造科研氛围,引导教师深入研究思政内容与学科的融合,并将研究成果应用到日后教学当中,以科研促进教学,教研互促,不断提高教师学术水平和育德能力。
4.重视课堂育人效果,优化考核评价体系
逐步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考核制度,制定以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为导向的评价标准,重视对学生收获的评价,通过组织学生座谈、问卷调查、主题班会、撰写感悟等活动,及时了解教学中价值引领的效果,除了对学生阐述问题的观点、思维状态、逻辑分析能力等情况给予评价外,也将价值认同纳入学生的学习评价体系。增强育人效果的评价比重,将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效果纳入师德评价体系,将课程思政建设成效作为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和教师考核、岗位聘用、评优奖励、职称晋升挂钩,激励教师重视育人效果,从教书转变为真正的教育工作者。
所有教师将参与的课程思政建设活动进行总结,将论文、心得体会、典型案例等成果进行整理、凝练,提升影响力,让教师在回顾、总结过程中,进一步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明确实施课程思政的重要性,激励整个教学团队更积极地投入到课程思政建设。
1.编写教育案例
教师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撰写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进一步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素材积累,汇集课程思政教学资源。聚焦某一门课程、某一个章节、某一个知识点,总结、凝练、挖掘教学中好的做法,明确育人目标,挖掘思政元素,并坚持以学习为目标导向,重视价值情感渗透教育,实现价值性和知识性的统一,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宣传、推广教师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先进经验,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总结课程思政建设成果并将成果及时推广,加强教师在课堂上的实践运用,带动和促进全院课程思政建设工作。
2.制作宣传视频
制作课程思政建设实践和反映教师、学生收获的宣传视频,展示贯通项目的教学特色、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与效果,教师、学生畅谈感悟、抒发情怀。通过抖音平台上传、微信公众号视频推送、朋友圈转发等方式,快速传播,加大宣传力度,有效地宣传学院及贯通培养项目,扩大贯通培养项目课程思政建设的社会影响力。
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逐步推进实现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教育目标。学院明确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改革,强化思想政治工作,把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校教育教学过程”。北苑校区积极落实学院要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教学,并固化于人才培养方案中,同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修正、完善方案,及时总结经验、固化成果,努力提升育人成效,形成贯通培养项目基础文化课学段“所有课程有思政,所有教师讲育人”的教学特色,实现立德树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