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嘉楠
你家孩子爱顶嘴吗?这个问题,相信能扎到不少父母的心。但爱顶嘴的孩子绝不是个例,而是大多数孩子都会有的行为。于是,家长开始焦虑困惑:这么小就管不了,这以后可怎么办呀?别急,你这么做比你怒吼一千句都有用。
孩子顶嘴其实给我们释放出这样一个信号:他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了,也就是说他有自己的想法和自己的意志了。这意味着,家长需要调整自己对待孩子的方式来适应孩子新的成长阶段。
其实孩子自我意识的觉醒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每一个人都要经过自我意识的觉醒,才能成长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人。
按照心理学的理论,人的一生有两次自我意识的飞跃发展时期,第一次是2 到3 岁,这个时期的孩子感觉到自己是个小大人,什么事都要自己做,但毕竟年龄还太小,和家长之间几乎不会因此有冲突。
第二次是在青春期。孩子到了青春期,很多家长都会因孩子的叛逆而倍受困扰。这其实和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发育有关,青春期的孩子,第二性征开始发育,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不断增强,自尊心很强,他们好像更喜欢挑战权威,喜欢挑家长或者老师的错。他们要求脱离父母的约束,追求独立自主,同时内心又充满矛盾和困惑,情绪也会很不稳定。如果家长不了解这种心态,缺乏正确的应对方法,就会使矛盾激化,很容易出现极端的行为。
并不是说孩子到了青春期才有自我意识,自我意识的发展是贯穿着孩子成长的整个过程的。现在10 岁的孩子可能已经进入青春期,而家长发现七八岁的孩子就开始顶嘴了,这其实就是孩子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家长管理的碰撞,家长就要引起重视,调整自己的应对方式,让孩子即将到来的青春期能够平稳渡过。
孩子最看不惯的就是家长反复唠叨,讲一些老生常谈没什么新意的道理。“你可得好好学习呀,学习不好就考不上大学,考不上大学长大了连工作都找不到。”家长讲的这些道理都没错,可这个时候的孩子,家长已经无法通过重复的语言把自己的理论写入孩子的大脑,说多了反而让孩子很反感。孩子干脆起了条件反射,家长一张嘴孩子就烦,就知道又是那一套,无论家长说什么孩子都不爱听了,这就是叛逆的开始。
不要试图让一个10 岁的孩子一下子能够明白30 岁的大人明白的道理,有些道理必须是自己在经历人和事的过程中慢慢感受才能真正懂得。
有一位家长在平台提问,自己11 岁的女儿经常会和同学老师发生冲突,劝她她会和家长顶嘴。昨天因为没带画画本,她就拿出别的学科作业来写,被老师没收了作业本,她马上去和老师抢,和老师争论。她说,这是我的东西,你凭什么没收?
往往在家长的意识里,孩子和老师发生冲突一定就是孩子错了,认为孩子和老师顶嘴本身就是错误的行为。和老师顶嘴当然不提倡,但其实如果这个老师能够理性一些,去和孩子沟通忘记带画本的问题,而不是上来就没收孩子的作业本,孩子的反应可能就不会那么抵触。
家长如果总是在否定孩子的前提下去和孩子沟通,一听孩子和老师顶嘴,不问青红皂白先把孩子批评一通,孩子就会关上心门,不愿意继续沟通下去,还难免会引起孩子的反感和抵触,推着孩子走向叛逆。
有的孩子被安排得完全没有自己的时间,不允许有任何的娱乐时间,孩子对自己的生活没有一点自主性,内心就会非常压抑,孩子的自我意识面对压迫必然会反抗。
特别是父母的要求孩子无论怎么努力都达不到的时候,或者父母自己不能以身作则,却要求孩子这样做。那么,尽管孩子在父母面前无疑是处于弱势,可如果父母总是强势推行过于严苛的标准,在自我意识觉醒的孩子那里一定会遭遇到反抗。
如果父母之间沟通的方式就是互怼,孩子自然就会习得这样的沟通模式。再比如父母关系强弱不平衡,妈妈比较强势,总是嘲讽打击爸爸,爸爸在孩子面前说话也就没有了威信,孩子学着妈妈的样子,就会和爸爸犟嘴。慢慢的,孩子在自己的人际关系里也习惯性使用这种方式。
所以有人说:“每个孩子和父母都有一场战争,孩子赢了是喜剧,父母赢了是悲剧。”发现孩子开始顶嘴,家长要做的不是由着自己的情绪去和孩子顶牛,或者利用自己的强势地位控制打压孩子,而是做孩子成长的榜样和容器,用理解宽容为孩子撑起一个空间,引导孩子在这个空间里得到健康成长。
【听】 不要一上来就对孩子的行为作出评判,要听听孩子讲讲事情的原委,听听他心里是怎么想的,他的感受和愿望是什么。耐心倾听才能看见,才能理解。
【找】 无论什么时候,先找到孩子的优点,表扬孩子做得好的地方,这会让孩子觉得你是和他站在一边的,孩子才愿意跟你交流。上面这个例子当中,孩子没有带画本没办法画画,但能够利用这段时间写作业,就是值得肯定的点。如果家长先肯定孩子的学习很努力,再和孩子商讨忘记带学习工具的时候怎么处理才更好,以及该怎么理解老师没收作业本的行为,孩子就不会有情绪,肯定不会顶嘴了。
【忍】 跟孩子交流时,不要按照习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孩子顶嘴时,更要把自己想冲口而出的话忍住,说话讲究点儿策略,要想好了再说。
【柔】 以柔克刚,尤其在孩子犯犟顶嘴的时候,家长就更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不要跟孩子硬碰硬,有话好好说。你柔和下来,孩子的情绪慢慢就平复了。对孩子也不是完全放任,孩子做错了也要批评,但是一定要注意自己说话的态度,要柔和而坚定,这样也让孩子自然就习得了好的情绪模式和交流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