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丽 周凌云
失眠症是脑梗死后常见并发症,导致患者交感神经兴奋,严重影响患者神经功能恢复[1]。临床采用阿普唑仑、艾司唑仑等药物治疗脑梗死后失眠症,虽能缓解临床症状,但长期治疗效果仍不够理想[2]。失眠三针通过刺激失眠症患者百会、太阳、足三里,虽能提神、醒脑、缓解患者疲劳,但部分患者耐受针刺能力较差,其治疗效果仍待进一步提升[3]。中医研究认为,脑梗死后失眠症属于“不寐”范畴,患者病位在脑,实则属心,痰热上扰心神,心神不宁,思虑过伤,应以燥湿化痰、安神除烦为治则[4]。芪枣安神汤由黄芪、酸枣仁、法半夏等多种中药组成,具有和中安神、清热化痰之功效[5]。芪枣安神汤联合失眠三针治疗脑梗死后痰热内扰型失眠症的治疗效果仍待进一步探究,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常州市中医院收治的102例脑梗死后痰热内扰型失眠症患者,探究芪枣安神汤联合失眠三针的治疗效果,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1.1 一般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20年6月常州市中医院收治的102例脑梗死后痰热内扰型失眠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4例(采用艾司唑仑联合失眠三针治疗)和研究组58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芪枣安神汤治疗)。其中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20例;年龄46~76岁,平均(61.25±7.28)岁;失眠时间3~18 d,平均(10.25±3.58)d。研究组中男性30例,女性28例;年龄47~76岁,平均(61.38±7.19)岁;失眠时间4~18 d,平均(10.36±3.49)d。2组年龄、性别、失眠时间等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①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各类主要脑血管病诊断要点2019》[6],符合脑梗死的诊断标准。②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7],符合痰热内扰型。
1.3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者;②临床资料完整;③年龄>18岁;④脑梗死病情稳定,均能配合检查患者。
1.4 方法
1.4.1 治疗方法就诊后,2组均给予抑制血小板聚集、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艾司唑仑联合失眠三针治疗。口服艾司唑仑(国药准字H32020699,常州四药)治疗,1 mg/次,1次/d,睡前口服。失眠三针:选择患者百会、双侧太阳穴以及足三里,根据患者的耐受能力调整相应的针刺强度,针刺采用平补平泻的方式,1次/d,30 min/次。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芪枣安神汤治疗。中药组方:酸枣仁30 g,党参15 g,柏子仁15 g,合欢皮15 g,当归15 g,陈皮12 g,甘草3 g,天麻12 g,生龙骨(先煎)30 g,黄芪30 g,夜交藤30 g,生白术15 g,远志15 g,五味子15 g,茯神15 g,法半夏12 g,川芎12 g,知母8 g,生牡蛎(先煎)30 g。用水煎服,1剂/d,分早晚2次服用,2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
1.4.2 观察指标①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主症:胸闷、不寐、心烦、多梦等;次症:舌红、口苦、痰多、嗳气等。每项次症0~3分,每项主症0~6分,计算次症和主症的总评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症状越严重。②观察2组治疗前后睡眠质量:治疗前1 d、治疗3个月后分别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PSQI)评估2组的睡眠质量,内容包括睡眠时间、睡眠质量等7个维度,分值0~21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的睡眠质量越好。③观察2组临床疗效。④查阅病历,记录2组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并进行对比。
1.4.3 疗效判断标准显效:PSQI评分降低>50%,体征、临床症状消失,且中医证候评分降低>70%;有效:PSQI评分降低25%~50%,体征、临床症状减轻,或中医证候评分降低30%~70%;无效:PSQI评分降低<25%,体征、临床症状基本上无变化甚至恶化,且中医证候评分降低<30%。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8]。
2.1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及PSQI评分对比治疗前1 d,2组中医证候评分及PSQI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2组中医证候评分及PSQI评分均比治疗前1 d低(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及PSQI评分对比 (例,
2.2 2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研究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94.83%VS 77.27%,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例,%)
2.3 2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例,%)
目前,脑梗死后失眠症的发病机制尚无明确定论,可能与环境因素、睡眠相关神经组织受损等有关[1]。西医治疗采用艾司唑仑等药物调节中枢神经,虽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长期治疗效果仍然欠佳[2]。失眠三针通过刺激百会穴达到开窍的作用,刺激太阳穴达到醒脑的作用,刺激足三里达到和胃消痞的作用,但部分患者耐受能力较差,其治疗效果仍待提升[3]。近年来,中西医联合治疗成为研究的热点,已广泛用于多种心脑血管疾病[4]。中医主张因病而治、因症而治,脑梗死后痰热内扰型失眠症病因多为血气亏虚、痰热内扰、阴阳失调、阴虚火旺,应以除烦安神、清热化痰为治则。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研究组中医证候评分、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对脑梗死后痰热内扰型失眠症采用芪枣安神汤联合失眠三针和艾司唑仑治疗,可改善中医证候评分,提高睡眠质量,疗效确切。芪枣安神汤由法半夏、酸枣仁、黄芪、甘草等多种中药组成,黄芪味甘、性微温,归属于肺、脾经,具有养血补脾之功效;法半夏味辛,性温,归属于肺、脾、胃经,具有降逆和胃、燥湿化痰的功效;茯神味甘,性平,归属于心、脾经,具有宁心、安神的功效。诸药合用,共奏除烦安神、清热化痰、理气和胃之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8],茯神中的三萜类化合物,能够改善脑循环,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黄芪中黄酮皂苷可抑制中枢发热介质,从而发挥解热作用;法半夏提取物能够达到祛痰催眠的作用。相关研究表明[9],芪枣安神汤能够改善脑梗死后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睡眠质量,与本研究结果相符。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研究组中2例头晕、1例乏力、1例嗜睡,对照组中1例头晕,1例嗜睡,接受相关治疗后不良反应均逐渐消失,提示对脑梗死后痰热内扰型失眠症采用芪枣安神汤联合失眠三针和艾司唑仑治疗,并不会显著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安全可靠。
对脑梗死后痰热内扰型失眠症采用芪枣安神汤联合失眠三针和艾司唑仑治疗,可改善中医证候评分,提高睡眠质量,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