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志力 刘建芳 熊 燕
中医体质是中医学以阴阳五行、藏象、气血津液等为基础理论,来确定人群中不同个体的体质差异性,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与心理状态方面相对稳定的体质[1]。《黄帝内经》云:“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理想的体质应该是以阴阳平衡为基础的平和体质,但是阴阳的平衡源于二者之间的此消彼长,存在偏阴或偏阳的状态,若是这种状态过于偏激便会导致偏颇体质。国医大师王琦教授[2]于40余年前提出了中医体质学说,在他的主持与参与下颁布了国家第一部《中医体质与判定》[3]标准。其提出的“中医9种体质学说”,得到了中医界学者的广泛认可与推崇。
南昌市为江西省省会,地处我国南部,为南方四大火炉之一,夏季炎热,冬天湿冷,当地居民饮食口味较重,好酱油等增味品,这些因素可能造成该地人群体质类型的差异。东湖区是南昌市老城区,政府资源分配充足,为南昌市商业最为繁华、人口最为密集的老牌城区,随着红谷滩新区及九龙湖新区的发展,目前老城区居民以老年人口为主,尤其是土生土长的南昌本地老年人为多,故本研究选取此区符合研究条件的居民为研究对象,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法,了解此区40岁以上常驻居民的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并分析此区40岁以上常驻居民体质分布情况,同时筛查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做分层分析,以推测不同体质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易感性,最终为中医中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提供相关依据。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2019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对东湖区25622例40岁以上常驻居民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同时采用中医体质量表问卷调查对其进行中医体质类型流行病学调查,颈动脉超声检查共筛查出5652例颈动脉斑块患者,发病率22.06%,这些患者中稳定性斑块3549例,占比62.79%;不稳定性斑块患者2103例,占比37.21%。
1.2 纳入标准年龄40岁及40岁以上的本地常住居民(居住3年及以上),且能够理解或经调查人员解释后能理解问卷内容者;知情同意自愿接受颈动脉彩超检查及中医体质调查。
1.3 排除标准患有精神疾患或者其他病情严重者;文盲;智力低下者;不配合者。
1.4 颈动脉斑块诊断标准颈动脉超声检查因其具有无创、方便、便宜等优点,故成为目前临床上诊断颈动脉斑块最常用的方法。本研究采取国际通用方法,以颈动脉超声检查测出颈动脉内膜≥1.5 mm为斑块形成;或内膜<1.5 mm,但此处内膜特别凸出,比周围内膜高出0.5 mm或50%以上,也示为斑块。
1.5 颈动脉斑块的分类目前颈动脉斑块按稳定性分为稳定性斑块和不稳定性斑块。其中稳定性斑块超声下显示斑块表面光滑、形状规则、呈强回声或等回声;不稳定性斑块超声下显示斑块表面不光滑、形状不规则、呈低回声或无回声。如超声下显示强回声,但斑块形状不规则,亦示为不稳定性斑块。
1.6 仪器与检测部位采用东芝Aplio 4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分别观察并测量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外动脉、锁骨下动脉内膜。
1.7 筛查方法以发放传单、联系社区等方法征集南昌市东湖区及西湖区40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免费颈动脉彩超检查及中医体质调查,并筛查出符合诊断的颈动脉斑块人群,并按稳定性斑块和不稳定性斑块进行分类,于调查表中进行分类标注。
1.8 调查方法
1.8.1 问卷调查内容参照《中医体质与判定》[3],问卷内容主要由中医体质辨识分析量表中9个亚量表构成,包含血瘀质、阴虚质、气郁质、湿热质、痰湿质、特禀质、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9种体质及其亚型评分标准。
1.8.2 问卷调查与收集问卷调查采取与斑块筛查同时进行的方式,调查1例筛查1例,先调查后筛查,有效避免了问卷流失,调查采取现场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员为南昌市洪都中医院具有医师资格证的内科专业的规培医生及研究生,且均进行了调查知识与技能的相关培训。确认被筛查人及被调查人对此次筛查及调查知情同意,对不能独立理解完成问卷的人群,调查员进行一对一解释辅助完成,问卷完成后当场收回。
1.8.3 问卷评分标准原始分=各个条目的得分相加。平和质转化分=(原始分-8)/32×100%,气虚质转化分=(原始分-8)/32×100%,阳虚质转化分=(原始分-7)/28×100%,阴虚质转化分=(原始分-8)/32×100%,痰湿体质转化分=(原始分-8)/32×100%,湿热型体质转化分=(原始分-7)/28×100%,血瘀型体质转化分=(原始分-7)/28×100%,气郁型体质转化分=(原始分-7)/28×100%,特禀质转化分=(原始分-7)/28×100%[2]。见表1。
表1 平和质与偏颇体质判定标准
1.8.4 体质判定标准参照王琦教授的《中医体质与判定》[3]及中医诊断学标准,由中级以上职称中医把控。
1.9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问卷回收情况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5622份,回收有效问卷25622份(100%)。有效问卷中男性11568例(45.15%),女性14054例(54.85%),平均年龄(62.5±10.3)岁。
2.2 总体人群及颈动脉斑块人群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情况总体人群中医体质类型排在前6位的是平和质(30.8%)、气虚质(25.6%)、阳虚质(10.8%)、血瘀质(9.7%)、痰湿质(9.2%)、湿热质(6.7%)。颈动脉斑块人群排在前5位的是气虚质(24.91%)、血瘀质(18.79%)、痰湿质(16.54%)、平和质(14.88%)、阳虚质(14.21%);稳定性斑块人群排在前5位的是气虚质(30.68%)、平和质(16.54%)、阳虚质(15.72%)、痰湿质(12.48%)、血瘀质(12.20%),不稳定性斑块人群排在前5位的是血瘀质(29.91%)、痰湿质(23.40%)、气虚质(15.17%)、平和质(12.08%)、阳虚质(11.65%)。见表2。
表2 总体人群及颈动脉斑块人群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情况 (例,%)
本研究结果显示南昌市东湖区40岁以上常驻居民中偏颇体质人群占比较高,且偏颇体质中以气虚质、阳虚质、血瘀质、痰湿质、湿热质为主。体质的形成受到遗传、生活习惯、年龄、性别、情绪压力、自我管理能力、地理环境、职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4]。本研究入选人群为40岁以上中老年人,加之南昌市东湖区地处我国南方,冬冷夏热,为南昌商业最为繁华、人口最为密集的地区,空气质量欠佳,当地居民喜食肥甘烤炙厚味之品,易损伤脾胃,久之则致脾虚肾损,酿湿生热,留瘀生痰,而致阳虚质、血瘀质、痰湿质、湿热质、气虚质逐渐增多。本研究在中医体质调查的同时进行了颈动脉斑块筛查,本研究共入选25622例,共筛查出颈动脉斑块患者5652例,发病率22.06%,这些患者中稳定性斑块3549例,占比62.79%;不稳定性斑块患者2103例,占比37.21%。动脉粥样硬化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是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一种疾病,是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临床绝大多数致残致死性疾病的幕后推手。从本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南昌市东湖区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高,且其中危害极大的不稳定斑块患者比例也较高,我们知道,不稳定性斑块在血流的冲击下极容易发生破裂,导致动脉血栓形成,如血栓脱落进入大脑,就会发生脑卒中,如血栓脱落堵塞冠状动脉,就会导致心肌梗死,如血栓脱落进入下肢动脉可导致下肢动脉闭塞,因此,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是刻不容缓的事情,然而目前西医对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治仍停留在拜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抑制血小板聚集药物及他汀类降脂药物,或者是事后补救方式如血管支架植入或血管搭桥等,手术干预对患者的创伤和打击是不言而喻的,拜阿司匹林等抑制血小板药物带来的胃肠道损伤以及出血风险也是很多患者不能承受之重,他汀类药物的肝肾损伤以及肌肉溶解等不良作用也往往让很多患者望而却步,而且这些治疗方式也并不是万能的,其疗效常常差强人意。近几十年来,在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战斗中,中医药在默默发挥着其不可忽视的重大作用,我们在数十年的临床中发现,中医药尤其是活血化瘀类中药在发挥其活血化瘀通络作用的同时,能很好抗氧化应激、改善血管内皮,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液循环,可有效缓解动脉粥样硬化,逆转动脉粥样斑块。现代药理证明:山楂、丹参、何首乌、泽泻、决明子均有良好的降脂、抗氧化应激等效果[5,6],为临床上抗动脉粥样硬化、改善糖脂代谢紊乱的常用药物。中医药从整体观念出发,以辨证论治为基本原则,以治未病思想为指导,从调理体质入手来治疗疾病,从而使患者可得到最大获益,同时又避免了过度医疗。此次的中医体质流行病学调查中,偏颇体质人群患颈动脉粥样斑块尤其是不稳定性斑块的几率较平和体质明显升高,可见调理体质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意义重大。此次研究不仅对本地区40岁以上人群进行了斑块筛查及中医体质调查,还对其中颈动脉斑块患者人群的中医体质进行了重点分析,不仅揭示出该地区常住居民的中医体质分布规律,有助于把握该地区人群的体质特点,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到不同体质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关联性,为南昌市乃至整个江西省调整偏颇体质,改善乃至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提供了一种思路和可借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