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朝阳
(龙岩学院 资源工程学院,福建 龙岩 364012)
中国近现代历史表明,落后的经济与社会制度就会受到欺辱。这使个别大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产生了质疑,对自身文化产生了极不自信的状况。中国在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通过三个时期的历史阶段的发展,尤其是十八大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在各方面都得到了显著提高。不仅在经济上得到发展,也在精神上、文化上得到大繁荣。中华文化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中国精神,是推动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助推剂。习近平总书记深切地洞察了这一点,在全国思政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和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一定要让新时代大学生树立起中华优秀文化的自豪感,并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与发扬下去,这是保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精神保证。
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文化对综合国力地位和作用的提升越来越凸显。民族的复兴,需要巨大的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就必须广泛和深入地挖掘我国文化的强大动力。纵观国际社会,各国家、各民族都是相互包容、相互借鉴、相互吸收的,同时结合各国、各民族的实际,在生活中沉淀下来形成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与风格,表达着自身的价值和主张,形成了一定差异性和特殊性。中华五千年的民族文化积淀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格局。
文化自信是对其自身所赋予的文化价值的充分认同,它是国家兴盛、民族繁荣、社会发展中最为持久和深远的支撑与动力。因此,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都是中华民族通过五千多年的文化积淀形成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历史偶然,是中国共产党经过一代一代人的实践、继承和发展而来的。我们的民族和国家无法照搬西方国家的发展模式,而应该走符合我国国情、人民意愿和具有发展前景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十九大报告中多次提及要不断提升文化自信,这是当代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应该担负的新的文化使命。基于这样的背景,党和国家提出要增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而文化自信的概念,学术界有众多的提法,新时代文化自信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其文化主体和文化客体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同时,文化主体和文化客体不断自觉继承和发展自身民族文化,把新时代爱国主义文化融入我国发展之中。
大学生文化自信在学术界讨论较多,笔者综合现有普遍认同的观点,认为大学生文化自信是文化主体不断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从不自信状态到自信状态的过程,是大学生通过对本民族文化的知、情、意、信、行等一系列心理过程和实践活动逐渐达到文化价值的肯定和认同,最终实现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为了解大学生文化自信现状,为大学生提升文化自信水平提供建议和对策,笔者设计了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路径主题的调查问卷,为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途径提供了数据支持。
首先,查阅文化自信有关的文献,探寻文化自信最新研究成果,确定了本次研究的变量,从了解、认知、践行上对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现状和培育途径进行了设计。主要包含了课程开设情况、思政课开设情况,家庭、学校、社会的环境因素,校园文化组织、培育满意度等设计。其次,编制问卷。对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大学生文化自信现状和培育路径情况进行细化。最后,通过问卷星进行收集大学生文化自信现状和培育路径情况的数据,并结合对本校30名学生进行的访谈。通过问卷星收集调查问卷756份,其中有效问卷701份,并进行了数据分析。
对大学生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知情况和实践的调查,以及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等方面的调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对文化自信的情况,这对高校文化自信培育路径选择具有现实意义。
调查显示,大学生文化自信现状整体较好,但是文化自信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其中16.77%的大学生对文化非常自信,47.01%的大学生对文化比较自信,28.82%的大学生对文化相对自信, 7.4%的大学生对文化不自信。详见图1。
图1 大学生文化自信现状情况
3.3.1 中华传统文化自信现状
中华传统文化自信部分,主要是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实践方面进行调研,其中设计了大学生对我们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著作阅读数量,考察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情况。
“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经典著作阅读数量”的调查显示,2.03%的大学生人表示阅读非常多,13.4%的大学生表示比较多,50.01%的大学生表示一般,21.87%的大学生表示不太多,12.69%的大学生表示几乎不读。详见图2。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经典阅读的数量总体较少,其中还有12.69%的同学几乎不读,这与高校课程设置有较大关系,现在很多高校语文课程都未开设。当问及“传统文化对民族文化价值体现是否高”时,有47.79%的大学生认为非常高,42.08%的大学生认为比较高,9.27%的大学生认为一般高,0.86%的人认为体现不高。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活动中是否会主动参与和实践”的问卷中,有82.31%的大学生会主动参加和实践,但还是有17.69%的大学生不会主动参加和实践。综合来看,当代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自信较高,但是也还存在部分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度、了解度和继承性较低的情况,这需要高校思政工作者在校园文化活动、网络阵地中加大宣传和引导力度,使当代大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进而培育文化自信。
图2 阅读传统文化经典著作数量
3.3.2 红色革命文化自信现状
为了解革命文化自信现状,从大学生“是否了解革命文化”“是否对革命文化在新时代具有重要示范意义”“是否会主动学习革命历史文化以及自觉制止抹黑革命英雄的行为”来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整体对革命文化的了解一般,甚至还有部分大学生对中国红色革命文化了解不足。详见图3。
图3 革命文化了解情况
当问到“中国红色革命文化在新时代的意义如何”时,75.9%的同学都表示有意义,但还是有24.1%的同学认为不太有意义或者没有意义。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新时代大学生对中国革命文化还存在认识欠缺,并对红色革命文化在新时代的意义认识不足,甚至个别大学生有抹黑革命英雄的行为;反映出新时代大学生对红色革命文化自信不足,没有把我国红色革命文化精神入心入脑;反映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还存在漏洞。虽然很多高校都有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文化遗址,但是教育方式和手段上还有待创新,以使当代大学生真正能用我国革命文化启迪自我,自觉地运用红色革命文化武装自我、完善自我。
3.3.3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自信现状
考察党的十八大以来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了解情况。调查得知,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较为了解,尤其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较为熟知。详见图4。但是还有部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了解不足,这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如何积极引导当代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指明了工作方向。当问及“对外来文化的认同态度”时,53.2%的同学选择对外来文化认同,尤其是对外国的节日不会反感。由此可见,我国新时代大学生对西方外来文化有较大的盲目认同,这也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
图4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自信情况
3.4.1 培育课程开设分析
对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主阵地调查的结果显示,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课程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来实现的,同时增加一些公共选修课和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来开展文化自信培育。通过访谈得知,此类课程开设效果不足。详见图5。
图5 高校文化自信培育课程的效果
3.4.2 活动开展分析
大学生除了通过课程开设来坚定文化自信,还可以拓展和丰富第二课堂建设来加以补充和完善。调查显示,有23.96%的同学表示学校经常组织第二课堂活动,35.95%的同学表示偶尔组织第二课堂活动,26.35%的同学表示一般都会组织第二课堂活动,只是自己不是特别喜欢参加这类活动,15.18%的同学表示学校很少组织第二课堂活动。由此可知,目前高校普遍都会组织大学生积极参与第二课堂活动来坚定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但是活动形式、内容和方式未能受到学生的喜爱。因此,高校应该主动转变观念,结合学生实际特点开展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活动来坚定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这是区别于其他文化的根本标志。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各种挑战和巨大飞跃,就是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为指导,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继承和发展。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牢牢把握住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避免西方价值体系的渗透和占领,在我们高校意识形态中牢牢掌握主动权、话语权,确保马克思主义思想主导地位。
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高校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教育课程的完善,离不开新时代大学生的学习动力。高校要把四个自信,尤其是文化自信融入各学科教学过程中,要在教学计划中增加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设置,发挥课程教学在文化传承中起到的积极作用[1]。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新时代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这就要求高校要遵循教书与育人、德育与智育、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规律,最终达到学生思想理论修养的全面提升,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从根本上建立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
网络已成为学生生活的“第一环境”,也是培育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最大变量”。坚定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必须要把网络文化育人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2]。构建优良的网络文化空间尤为重要,高校应该搭建新媒体文化教育平台,发挥网络文化的引导作用,利用新媒体及时、有效、超越时空的特点,从内容深度、覆盖广度、拓宽泛度等方面加大力度。宣传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正能量,培育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
根据“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高校要用传统的优秀文化来教育引导大学生[3]。例如,在高校中举办传统文化奇迈大讲堂、主题党日活动、红色革命旧址现场思想政治教学,把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国家发展历程、社会发展历程讲清楚、讲透彻,不断增强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和价值认同。利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讲清楚革命文化,让新时代大学生深切领会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不断激励新时代大学生在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坚定文化自信。高校要把红色革命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这是高校培育文化自信之甘露,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中国红色革命文化正是当代大学生在疫情防控中应该学习和坚持的,更能让大学生切身感受到爱国主义的生动实践场景[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