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岳峰,龚臣丽
(桂林理工大学 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0)
基于CNKI数据库的核心期刊与CSSCI、Web of Science的SCI、SSCI,时间区间设为2000—2019年。中文采用“高等旅游教育”、外文采用“Higher tourism education”为主题词经多次期刊高级检索获得的中外高等旅游教育研究文章共同构成本研究的文献资料来源。
表1统计了2000—2019年中外高等旅游教育研究文献出现的年份和每年发表的数量,从选定年度看中国高等旅游教育研究的动态,可以发现2000年、2001年、2002年的文献篇数几乎为零,2003年开始年度文献数量迅速增多,这说明以2003年作为转折点,中国的高等旅游教育研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反映了中国高等旅游教育的发展动态。
从表1可见,中国高等旅游教育研究文献的年度发表数量反映出国内对于高等旅游教育的关注度逐年螺旋式上升,国外在2000—2006年度的高等旅游教育研究文献发表数量几乎为零,2007年之后发文数量明显增多,2017—2019年则保持稳定的较高发表量。可见,在2000—2019年间,中外高等旅游教育研究经历了一个从冷到热、从少到多,不断走向成熟稳定的发展过程。
研究热点对于把握国内外高等旅游教育研究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高频词汇可视化图谱的呈现不仅可以展现关键词的突现情况,还能展示各关键词相互之间的网络联系,能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国内外高等旅游教育研究的研究热点及研究内容的网络关系[1]。
运行CiteSpace软件导入相关文献,Time slicing设为2000年至2019年,节点类型为 Keyword。在高频词汇图谱绘制过程中,阈值均设为1,调节字体和节点大小,最终得到2000年至2019年国内外高等旅游教育研究的高频词汇可视化图谱,详见图 1。
图1 2000—2019年国内外高等旅游教育研究文献高频词汇可视化图谱
图谱中,“高等旅游教育”作为大节点尤为突出,其他关键词与它形成完整网络图。近年国内的高等旅游教育高频词汇有“旅游”“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业”“旅游管理”“旅游产业”“人才培养”等,国外的有“student”“hospitality”“tourism education”“tourism”“university”“education”“industry”“impact”“future”等,各关键词之间内部密切相连,各自所表征的研究内容与方向分别构成了2000—2019年期间国内外高等旅游教育研究的研究热点。
结合高频词统计结果,继续提取前14名的主关键词,得到2000—2019年国内外高等旅游教育研究文献信息可视化词频表,详见表2。
表2 2000—2019年国内外高等旅游教育研究文献信息可视化主关键词及词频
由表2可以看出,除了核心词汇“高等旅游教育”,国内外的高频词汇都有旅游教育、旅游、旅游产业。由此说明,旅游高等教育在旅游教育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且高等旅游教育与旅游和旅游产业息息相关,高等旅游教育应该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服务,同时旅游产业应该发挥对高等旅游教育重要的反作用刺激高等旅游教育的发展。将表2中国内外不同时区的高等旅游教育研究文献数量进行比较,可以看出,不同关键词在不同时间段应用频次各异,中国的高等旅游教育研究在2003—2005年掀起高潮,旅游教育研究主题多样化,之后出现两年的低谷期,2008—2011年重新开始迅猛发展,之后又进入一个停顿期,国外研究热潮的掀起则要到2007年,之后则保持在稳定上升的发展阶段。
高等旅游教育研究热潮的变化具有较强的时代特点,随着不同时期社会、经济、政策背景的变化,研究热点和研究方向发生了变化。另一方面,高等旅游教育的研究对象从高等旅游教育区域化趋于全面化,实现了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转变,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也不断多样发展。
学科地位尚不稳定是阻碍高等旅游教育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深化旅游学科建设尤为重要。王健对旅游学科定性定位、理论体系结构进行了阐述,指出旅游学必须建立独立的学科[2];曹诗图分析我国旅游学科的地位、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旅游学科体系构建的思路[3];保继刚对英、美、法、澳等国的高等旅游教育历程和经验进行分析介绍[4];卢松提出学科实践性以及培养有实际技能的人才是高等旅游教育的重中之重[5];杨旸对美国旅游管理学科建设进行分析并整合出一系列对中国旅游学科建设的研究[6];Kellee Caton提出将哲学与艺术融入高等旅游教育,指出人文学科对培养未来旅游业领袖有重要作用[7]。
许多学者对旅游学科的体系和性质都做了大量的研究,分析我国旅游学科建设现状并对未来发展提出了指导性建议。学术界对我国旅游学科建设研究不断深入。国外旅游学科建设的研究也在逐渐增多但不够深入,为了不断推进国内外旅游学科建设发展和完善,未来需要更多学者投入到进一步的旅游学科建设研究中来。
张培茵等指出高等旅游教育科学的培养方案难以实现,“平台+模块”的人才培养是旅游学科综合性发展的需要[8];纪培玲等提出需要根据产业的人才需求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模式[9];魏小安等提出人才培养模式上应突显养成训练[10];王美萍对影响旅游高等职业教育的因素进行分析, 提出高职旅游院校要提倡与企业合作[11];王璐提出人才培养过程中要融合地方产业[12];杜国海在研究中分析“双元制”模式、CBE模式等模式,提出应建立适应经济发展和行业进步的人才培养模式[13];Airey. 指出在旅游政策、规划和发展领域工作的“合格旅游人才”相对较少[14];有研究指出学生在学校学到的东西不能直接应用到他们的职业生涯中,人才培养需要进一步改进[15];刘宁宁指出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及美国康奈尔大学的旅游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先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学习[16]。
田喜洲认为高等旅游教育课程的简单相加使得课程体系拼装色彩浓厚,课程体系要不断改革[17];邱云美指出目前高等旅游教学问题重重、课程设置不合理问题突出[18];毛爱云针对高等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建设提出外引内培、深化产教融合的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思路[19];Graham Busby等指出高等旅游教育在校教育课程要切实缔造行业未来的管理者[20];Chung, P. H. & Hsu, S.关注传统课程评估的改进,提出要引入两阶段模式来评估课程的有效性[21];Chalkiti, K.& Sigala, M.指出课程评价起着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22]。近年国内外课程改革进展缓慢、创新实践少的问题仍然存在,为了高等旅游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完善,需要更多学者投入研究,促进高等旅游教育课程的改进。
教师在高等旅游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教师的学术活动和学术焦点都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在高等旅游教育研究中,教学方法经常被讨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学改革提供了更多途径。从事高等旅游教育的教师,要结合国外经验把教学方法进行细化研究,对于容易忽略的部分要给予更多关注并加强研究深度。
国内外高等旅游教育研究受到旅游相关政策、教育相关政策和国际重大事件的影响。通过比较发现,国内高等旅游教育研究存在诸多不足,高等旅游教育需要结合国内外经验对各个领域、各个问题进行关注,实现高等旅游教育研究多元化的研究领域、多层次的研究主体、具体化的研究内容,以实现高等旅游教育可持续稳定繁荣发展,助推高等旅游教育的不断创新与卓越发展。
目前,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高等旅游教育水平提出更高要求,高等旅游教育研究也需要更加细致入微。高等旅游教育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层面,缺乏足够的研究理论深度,高等旅游教育研究雷同化使得旅游教育文献缺乏大量的高水准文献集群,没有中坚力量。未来高等旅游教育研究需要进行专门化、个性化研究,加强研究深度,努力实现高等旅游教育研究的私人订制,成为未来高等旅游教育的指路明灯。
高等旅游教育虽然不断发展、更新和深化,但旅游教育研究的视野仍可以不断调整,以找到研究领域的盲区,化解高等旅游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从政策、市场、行业、学界等方面具体分析高等旅游教育研究的空缺和不足,推进关注热点的精细化和前瞻化,不断寻找研究热点,挖掘新的引领化领域。
目前,各个领域的研究人员都以高校、研究院等教育机构的人员为主,高等旅游教育的研究同样如此。仅以高等院校的立场来研究问题过于狭隘,缺乏来自行业、社会、政府等不同层次研究主体的参与,高等旅游教育的发展状况也不能得到一个全方位的关注和审视。未来高等旅游教育研究主体的层次应该不断丰富,力争各个领域都有研究,我们能从不同的声音、多维的角度来认识高等旅游教育,从而为高等旅游教育、为旅游行业的长青发展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