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课程教学中开展思政教育的价值与实践研究

2021-12-01 06:01姜姗王晓鹏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28期
关键词:操作系统源代码课程体系

姜姗,王晓鹏

(河南中医药大学信息技术学院,河南郑州 450046)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 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高校素质教育的核心,并在执行教学行为中,将思政教育核心理念与课程教学过程动态融合,以此打开教学全过程的协同培养新局面。这一重要观点的提出不仅改变了我国教育市场的建设方向,同时也实现了思政教育课程体系框架的完善与内容的丰富。为了提高思政教育在高校教学中的价值,提出将思政教育理念引入《操作系统》教育课程中。例如,在教育教学中,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理念进行传播,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需求,提供更加全面的学习服务,使学生的政治行为、道德理念、文化精神不断提高,从而实现对学生的潜移默化影响。但由于目前思政教育的完整性教学成果较少,无法为高校教改提供参考,因此导致了《操作系统》课程中的思政教育缺乏。该文以《操作系统》课程为例,对其开展思政教育的价值研究,并提出对应的课程实践教育措施。

1 《操作系统》课程介绍

《操作系统》课程是高校计算机、软件工程、互联网、 网络技术应用、 网络工程等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此门课程不仅是构建培养学生计算机思维的关键,也是为学生建立关于操作系统概念最直接的途径。此课程中的内容主要涵盖操作系统的诞生、起源、运作、发展,可认为课本内容的此种表现方式与世间万物具有同样的规律,并符合矛盾的统一辩证与质变否定性原理。因此在课堂中对学生展开《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此门课程主要由9 个章节构成,分别为操作系统设计概述(包括课程目的、课程实验要求、报告样例等)、操作系统运行环境、内核基础知识(包括系统源程序目录分布、系统配置等)、系统调用方法(算例调用、基础知识调用等)、操作系统进程管控(进程基础知识概述、创建进程方法等)、proe 文件系统(包括知识介绍、文件读写、文件应用等)、系统模块(包括内核模块、虚拟存储模块的应用等)、操作系统辅助功能(系统时钟、计时器等)。此该教材课程中内容的设计是由浅至深的,更适用于高职院校或本科计算机教育学校。

通过教师教学,让学生掌握相关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常用技巧、实践原理与管理方式等方面知识[1]。

2 《操作系统》课程开展思政教育的价值

传统的《操作系统》课程教学,仅要求学生掌握相关计算机系统的通识性内容与理论知识,教师在课堂中执行教学行为的侧重点在于知识的本身[2]。高校在传统教学基础上,开展了思政教育,提高了对学生实践技巧与职业道德等能力的培养,打破了墨守成规的教学模式。从课程教学目标、方法、评价方向等层面进行了精神行为干预。从而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使学生树立对当下经济市场发展与建设的正确认知[3],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与探索问题答案的能力。在《操作系统》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是具有显著意义的,不仅可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还能够体现课程教学过程的更高的价值。

3 《操作系统》课程开展思政教育的实践措施

3.1 融入思政理念的《操作系统》课程体系建设

为了提高传统《操作系统》课程教学的质量,教师要融入思政教育的核心理念,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构设计。在此过程中,以学生能力培养与素质培养为核心,根据课程中不同教学内容设定育人目标,从而保障教学的针对性[4]。具体内容如表1 所示。

存储器管理:可熟练使用Windows 监视工具对计算机系统的虚拟内存与实际内存进行调度与分析管理。此过程以实践教学为主,将教学过程安排在计算机教室,提高学生对于系统的实践操作能力。

文件与进程程序的利用:可根据计算机系统类别进行后台打印行为、存储删除文件行为、增删改查行为、关联性处理行为等 为避免造成教学饥饿现象,可鼓励学生以创新的眼光看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对操作系统的创造性行为。

按照上述表1 中内容对《操作系统》课程体系进行创新与重构,从而实现将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将文化教育与产业教育相结合,将课本教育与实践教育将相结合。以此解决传统《操作系统》课程体系中存在的不足,实现为学生提供更加完善的课程学习资源与任务目标。

表1 《操作系统》课程体系

3.2 整合热点新闻设计课程思政教育素材

在改变传统课程体系的基础上,为了彻底颠覆课堂教学的普遍性行为,采用引入市场热点新闻案例的方式,结合典型案例中涉及的思政问题,设计《操作系统》课程教育素材。在传统教材的基础上,利用典型案例将理念引进课堂[5]。在设计《操作系统》课程思政教学素材时,教师应把握好案例的内容,选择适当的研究性内容作为素材,使教学的过程更加贴近于学生实际生活。

例如,选择市场内某大型互联网恶意盗取事件作为操作系统课程教学的代表案例,在课堂教学前,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分析案例内容,进行案例中违规行为的定位。使学生明确在企业中采用完善且安全操作系统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让学生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理论知识的魅力[6]。并以此为核心,导出当堂课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研究问题过程中发现问题与寻找答案,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7]。

再例如,引入我国2018年网络操作系统源代码泄露安全事件,作为典型教学事件,在分析新闻前,指导学生目前市场内大部分系统源代码泄露事件是由人为原因导致的,在该次事件中也不例外。网络操作系统源代码泄露安全事件是由操作者在GITLUB平台上,通过共享网络操作系统核心源代码,导致IOS 的网络操作系统防护层遭受破坏,致使iboot 入侵Windows 系统,使网络操作系统处于脆弱、易受攻击状态,进而引发网络操作系统出现安全问题。通过对2018年网络操作系统源代码泄露安全事件的描述可知,在事件中,最直接造成系统源代码泄露的原因就是操作者通过共享网络操作系统核心源代码[8]。由此可见,网络操作系统其本身具有开源性的特征,必须对网络操作系统源代码安全问题加以重视,一旦由于操作者的误操或是有意泄漏,都能够影响网络操作系统安全。基于此,整合热点新闻设计课程思政教育素材,能够有利于《操作系统》课程开展思政教育的实践措施,通过引入实际典型案例分析的方式,帮助学生厘清思路,抓住《操作系统》课程的重点内容。

除此之外,在《操作系统》课程中融入品德教育,以东莞理工学院事件为代表,在此次事件中,一名在校的大四学生超过5 门学科挂科,且挂科信息被录入当时学校的计算机数据库中。但此名学生不思悔改,没有选择正确的学习渠道,而选择了入侵校园系统随意修改数据库关键数据的方式,将自己学科成绩修改为合格。这一事件的发生在当时引发了市场的强烈反响与轰动,针对这一事件,可指导学生分析此种数据库安全性的重要性。同时,此事件也可作为《操作系统》课程中“数据库”内容教学的案例,通过真实事件的分析,使学生快速融入学习情景。并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对知识点的思考,使学生掌握与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相关知识。实现品德教育与《操作系统》课程教学融合的同时,提高学生对抽象性理论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9]。

3.3 导入思政教育理念设计《操作系统》课程教学方法

为了提高《操作系统》课程中思政教育理念的价值,在课堂互动学习中,引进思政教育科学观。以操作系统存储空间教学为例,当教师完成数据存储管理的基本原理、地址转换操作方式等知识点后,教师可结合课堂教育内容,对知识点进行类比。教学中具体行为如下。

在课堂中,教师通过对知识点的讲授,使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点,并通过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对知识点进行规划,从而起到内化知识点、高效率达成教学目标的作用。并且通过教学中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讨论,可提高学生的理论辩证能力,更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思维[10]。当学生完成讨论后,由教师对知识点进行深化与拓展,并导出学生互动辩证过程中的思政观点: 世界中没有完全一成不变的事物,任何事件都存在一定的对立面,因此我们在学习中,应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通过辩证观念,导出当堂课教学中思政的内容,使传统课堂教学内容进一步升华。

3.4 重构《操作系统》课程考核内容

结合思政教育指导方向,建立完善的课堂组织结构框架,并对传统的学生考核方式进行改革。例如,将操作系统课程中思政教育内容考核要素的比例增加至30%~50%,从而实现考核内容的转变。例如,在评价过程中,综合原有的评价方式,拓展对学生的审核角度,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实践能力、考试成绩、 参与程度等多方面进行评价,并增设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测评等方式,完善课程教育传统评价内容,以此实现对学生学习的全面评估[11]。

4 结语

该文以《操作系统》课程为例,对该课程开展思政教育的价值与实践措施进行了深入研究,使学生在参与高校学习过程中,不仅学会了计算机系统的使用要点与操作方式,同时也具备了规范的社会政治行为,实现传统课堂教育的科学化。因此,在后期的《操作系统》课程教学中,可将该文提出的实践措施在校内进行推广,深入挖掘不同学科教学中蕴藏的核心理念,以此建设我国职业素质教育院校建设发展的新格局。

猜你喜欢
操作系统源代码课程体系
基于TXL的源代码插桩技术研究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软件源代码非公知性司法鉴定方法探析
基于语法和语义结合的源代码精确搜索方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分析与比较
国产桌面操作系统中虚拟化技术应用研究
揭秘龙湖产品“源代码”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