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海波
高校加强预算管理是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加速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步骤。全面系统、扎实有效的预算管理对于规范各项经济业务运行、堵塞管理漏洞、积极发挥资金效益、实现有效监控等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高校的预算管理还存在一定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通过实行有效监督和考核等进行规范。
预算管理是指为确保国家预算资金规范运行而进行的一系列组织、调节、控制、监督活动的总称。高等学校作为国家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财政拨款、事业收入和其他收入结合的收入模式,财政拨款是高校收入的主要部分,为确保财政资金的效益,保证高校各项支出合法、合规,实行预算管理是重要手段。
科学合理、扎实有效的预算管理,能够促进高等学校更好履行自身职能,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和质量,提高财政资金的配置和使用效益,保证国家相关政策的落实。同时,实行预算管理还有助于构建高校整体收支框架,规范高校财务行为,增加财务透明度,有效规避财务风险,制止违规行为,保障高校资金的合理配置和发挥积极效益。
目前,随着国家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高校预算管理工作已经步入正轨,各方面工作的开展都较为规范,但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评价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人员意识有待提升
高校的预算管理一般由财务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主要领导参与决策,但由于宣传不到位、培训不够等因素影响,高校除财务部门以外,其他人员对预算管理意识都比较淡薄,往往认为全面预算管理是财务部门的事,学校分给我们部门多少,我们就花多少。这种片面、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观念影响了全面预算效力的发挥。
(2)编制质量亟须改进
预算编制人员对预算编制重视度不够,认为预算只是一个测算,不是实际的数据,即使编制有误,也可以做出调整,对预算编制工作把关不严,致使预算编制流于形式。另外,业务部门的相关人员在给财务部门提供相关数据时,对未来发生的业务进行预测的过程中,大多敷衍了事,预测也不够精准,不能做到全面覆盖,导致预算编制质量不高,后期调整幅度较大,失去了预算应有的意义。
(3)缺乏相应制度保障
目前,高校关于具体报账、资产采购等制度比较全面、具体,也经常根据国家相关文件对本单位相关制度进行修订,但预算管理方面的制度比较匮乏,一般好多年也不予调整。特别是在全面预算管理模式下,各部门的预算编制职责、相互间的协调配合等,由于涉及多个部门,这方面的统一管理制度还有待完善。
(1)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在预算执行上缺乏有效衔接
这种情况主要表现在:高校除财务部门以外的其他部门由于分工不同,往往只注重自身科室的业务开展情况,对预算执行缺乏必要的了解,即使是部门领导对本科室项目资金的使用也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财务部门相关人员虽可以掌握经费执行的进度,但对业务部门的具体业务并不了解,不掌握各科室资金具体使用规律。
(2)预算执行、调整随意性强
预算是在综合考虑高校整体收支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下达的数据与相关部门上报的数据相比,一定有所调整。在执行过程中,相关部门并没有对预算下达的数据做进一步细化,对未来工作实行有效的筛选,计划性不强,导致所有工作推着干,花钱没有预算的情况时有发生。对于一些具体支出,由于预算时没有考虑到,但还要支出,因此,要么拆东墙补西墙,要么申请预算调整,给预算管理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削弱了预算的严肃性。还有一些部门在将近年终时看到尚有部分资金结余,由于担心被收回,往往突击花钱,缺乏制约制度,导致支出混乱。
部分高校在整个预算年度结束后,缺乏必要的预算考核机制,对于预算项目是否完成,是否发挥了其应有的效益缺乏必要的评价,对预算执行优异和预算执行不规范行为也无法区别对待,不能实施必要的奖惩,导致各单位对预算执行缺乏足够的重视,致使预算流于形式。
为更好地发挥预算管理的积极作用,完善预算管理机制体制,解决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1)增强高校相关人员预算管理意识
要增强高校相关人员的预算管理意识,不仅是财务部门预算编制人员要提高站位,要有大局意识,从全局出发统筹预算编制,高校主要领导及各部门相关负责人也要增强预算管理意识,明确预算管理的重要作用,要将预算编制工作作为本部门的重点工作加以推进。
(2)充分调动相关人员参与预算编制
各部门要依据“谁办事,谁花钱,谁参与预算编制”的原则,做到群策群力。各相关部门必须统筹规划相关业务活动,从履职效能、可持续发展等多角度来确定具体支出项目,进而进行资金支出的预算。这部分的工作只有业务部门自己进行细致的测算才能开展,其他部门无法代替完成。另外,预算编制委员会在综合全校上报的预算明细的基础上,还需要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和整体建设目标,对具体项目进行甄别,按照重要程度进行排序,从而确定未来一年需要立项的项目,删减不必要或者可以适当延期完成的项目,以保证全校收支的平衡。
(3)建立健全预算编制管理制度
预算编制过程除了要充分调动相关人员的参与积极性,发挥主体意识,还要有相应的预算管理制度作为保障,以确保预算编制权责分明。制度一旦确立,就必须严格执行。同时,要保证时效性,要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对高校预算相关制度进行适时适度调整,以保证制度符合高校现实需要,满足高校具体要求。
预算执行是高校预算管理的重点环节。即使编制了再精准的预算,如果不能有效执行,或者在执行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那么结果也会功亏一篑。因此,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细节,要确保预算执行的严肃性,保障预算管理发挥积极效益。
(1)规范预算支出审批流程
在预算支出过程中,要以预算为基础,坚持“谁支出、谁负责”的要求,将责任落实到位。审批程序要严格规范,划分好具体审批权限与额度,保证“该谁批就谁批,该谁负责就谁负责”,对于违规行为要严厉追究其相关责任。
(2)加强信息沟通与反馈。财务部门应设置专门的预算监控岗位或科室,对高校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必要的监控。要定期召开月度或季度预算执行反馈会议,及时通报全校各部门预算的具体支出进度,特别是项目支出,要经常性通报项目资金支出进度情况,加强与项目负责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对于项目资金的具体使用时间、额度,做到了如指掌,保证相关资金的调度,保证项目的顺利开展。
高校预算管理应根据绩效管理理念,建立健全预算的绩效考核机制,将绩效管理纳入全面预算管理之中。一个预算周期结束后,财务部门或预算管理机构应对本周期内各预算项目的执行及效益发挥情况进行必要的考核,将预算资金绩效评估指标与部门领导履职尽责考核相联系。要将考核结果与组织部门干部考核、选拔运用和人事部门评优争先等紧密联系起来,激发全校各部门参与预算管理的积极性,推动预算管理工作能更好进行。要根据具体考核结果,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
综上所述,在高校预算管理中,只有树立正确的绩效观,运用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方式方法,明确责权利划分,积极发挥制度建设保障作用,才能有效实现高校资金的合理化、规范化使用,才能积极推动高校各项资金保质增效,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效果,为推进高校更好发展,服务社会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