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鲲
(天津体育学院 体育经济与管理学院,天津 300381)
新时代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激发了新时代人民对体育产品消费升级的内生动力和潜在需求。体育与健康密不可分,生命个体对自身健康的重视,中华民族整体对健康中国的期待都不可避免促生了体育产品消费升级的需求。供给与需求的有效匹配解决消费升级供需矛盾以及实现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最有效途径和手段。从供给侧来看,在体育消费升级需求下,体育产品的供给侧未能适时匹配消费升级转型需求侧的调整要求,从而导致体育产品供给侧和需求侧的供需错配。本文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阈分析新时代体育产品消费升级的供需错配问题,寻求化解满足人民体育产品消费升级的供需矛盾,以期为新时代体育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从社会主要矛盾的视角出发,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无疑将催生规模庞大的消费需求。需求理论表明,当人的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就会向往更高层次的需求。随着新时代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解决了温饱等低层次的需求之后,人们便向往更高层次的需求。从温饱之需到精神消费需求再到个性体验化服务型消费的转变,表明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催生了消费升级的转型。从中国居民消费变化趋势看,2000—2016 年中国最终居民消费额从 47 万亿元增加到 203 万亿元,累计增加 3.32 倍,充分说明中国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规模呈现强劲的数量增长趋势。在体育消费领域,人们向往美好生活自然会倍加重视自身健康状况,进而带动运动健身类体育产品消费升级新的需求。目前我国体育产业在总体规模和产业结构以及市场发育成熟度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体育产品供给数量上的不足,无法满足新时代人们美好生活追求下日益增长的体育消费规模扩张的需求。
在新型消费结构中,人们不再满足于温饱之需的基本生活消费,而是沿着从物质生存需要到发展享受需要的渐进式消费结构的演进路径,消费品质由低端升级变迁走向中高端。居民体育消费行为从原来的从众模仿型转变为个性体验型为主导,实物消费比重逐渐减少,服务消费比重逐渐增加,从物质型转向服务型消费为主。新时代我国体育消费结构在体育消费类型、品质、品牌结构等方面面临升级转型。首先,从体育消费类型上,体育消费结构面临从实物型消费到服务型消费为主的升级;其次,从消费品质上,个性化高品质的高端型体育消费已经成为体育消费主流;第三,从消费品牌结构上,知名体育品牌附加的身份标识使居民的体育消费品牌意识愈发强烈,对创新品牌和高端知名品牌的需求明显增强。“体育产业的供给结构是指社会对体育产业需求的满足程度”[1],就目前供给侧而言,面对新时代人们体育消费结构的升级,体育产品供给结构无法满足体育消费升级的个性化服务型消费需求,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供给类型和需求类型不一致、供给品质与需求品质不相符、供给品牌与需求品牌不匹配等供给结构失衡的现实问题。
由于体育产品消费升级带来相关新兴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体育产业政策导向失衡、管理制度和市场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对消费环境和消费者正当权益的保护等就成为新时代体育消费升级面临的又一重要现实问题。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自身健康以及休闲健身的需求不断增强,健康娱乐、健身休闲等服务消费增长迅速,但其安全性、有效性和可靠性缺少监管,新兴体育产业面临政策导向失衡和制度缺失等问题。社会上一些打着健身行业旗号的所谓连锁企业收取会员费后失踪,销售的会员卡无法消费等侵犯消费者权益的案件时有发生。“据调查,2017 年北京市 3 个月内倒闭 20 所健身房,对办理健身年卡的会员,既未能返还尚未消费费用,更无任何赔偿,而消费者则无处维权和投诉。”[2]可见,由于目前体育管理制度不完善所致的体育消费环境难尽人意,给体育消费升级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消费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在体育消费领域,居民为健康娱乐和健身休闲为主导的服务型体育消费同样呈现强劲增长的趋势。与之相适应,相关第三产业也呈跨越式发展,业界预测,2025 年我国体育产业规模将由目前约 1 万亿元一举超越 5 万亿元。由于体育消费升级带来对体育产品数量的规模化需求,需要通过推动体育产业链集群化发展,培育新兴体育产品市场主体,增强体育新兴经济主体活力,提升体育产品的供给数量,特别是服务型体育产品供给数量,以满足居民对服务型体育产品数量增加的多元化消费需求。
“在新消费时代,消费者的消费理念由‘盼温饱’向‘盼环保’转变,消费品质由低端消费向中高端消费转变,消费形态由物质型向服务型转变,消费方式由线下向线上线下融合转变,消费行为由从众模仿型向个性体验型转变。”[3]针对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趋势,应当转变体育产业发展方向,提升体育服务业和体育用品制造业质量,加大体育产品服务型个性化供给以满足体育消费不同类型、多元化品质消费、高端化个性定制化体育品牌消费的升级需求。一是,优先发展满足服务型需求为主要业态的新型体育产业发展方向,如健身休闲、体育竞赛表演等体育服务型产品业态;二是,着力提升体育用品制造业质量,实现我国体育用品“中国制造”到“中国质造”的转变,满足体育消费个性化供给和消费品质结构的升级;三是,增强我国体育产品品牌的国际竞争力,加大引导自主体育品牌国际化发展战略规划,满足居民体育消费品牌结构高端化个性化升级需求。
“供给端的产业创新不足将影响消费升级,致使经济增长模式在从‘追赶型’向‘高质量发展型’转变时面临挑战。”[4]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的收入水平明显提高,在体育消费领域,人民对体育产品创新和高品质个性化的需求不断增加。尽管从体育产品数量上,一定程度上体育产品数量供给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体育消费规模扩张的需求,但是从供给结构上,低层次体育产品数量并不缺乏,高品质和创新型体育产品相对不足。伴随着新时代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和消费升级转型的需求,人民对体育产品品质的追求愈发强烈,国内体育产品制造业必须在供给侧提供高端化高品质的体育产品以满足需求侧消费转型升级的矛盾。加大科研研发投入,在体育产品设计、技术革新、质量提升等方面下功夫,提升体育产品创新品质和供给质量,提供科学化、便捷化、智能化健身服务,满足人民对产品品质、质量性能的高端化创新型需求。新时代消费升级意味着人们对高层次创新型高端体育产品需求的增加,体育产业企业加大科研创新投入,提升体育产品创新品质和供给质量,最终形成满足人们的多元化、个性化、享受型、服务型的消费转型升级的新的消费格局。
新时代体育消费升级的可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完善体育产业政策体系,补齐政策供给短板,深化体育产业领域“放管服”改革,夯实制度供给体系,培育体育多元市场主体,深化资本要素供给,保护消费环境和消费者权益。首先,加强体育产业政策顶层设计,创新体育消费升级趋势下体育产业政策供给。国家层面组织协调体育产业政策研究专家,制定主导体育产业相关政策法规、完善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体育产业政策的监管、落实与实施;其次,创新体育管理体制,理顺体育管理方式,实现体育管理体制从国家管理向社会管理的转变;第三,完善市场运行机制,引导资本要素供给,培育体育多元市场主体,增强体育市场供给。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从政府运行向市场运行转变,扩大有效需求,优化消费环境和保护消费者权益。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5]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我国体育产业随着人们消费升级带来的强劲规模化需求给我国体育产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但是,也应该看到“随着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大众消费结构升级,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致使体育产业的结构性矛盾尤为突出。”[6]因此,在体育消费升级供需矛盾下,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阈解决这一影响和制约人们消费升级需求问题,同时也化解了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结构性矛盾,沿着体育消费升级的需求来促进新时代体育产业产品升级,助力新时代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