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起一片“心”空
——运用心理学理论转化学困生的技巧

2021-12-01 23:56史冬梅江苏宜兴市东域小学
教书育人 2021年13期
关键词:心理学学困生家庭

史冬梅(江苏宜兴市东域小学)

小学生,就像一颗颗小树苗,破土而出,蓬勃向上;又似一幅幅长长的画卷,刚刚铺开卷首,勾勒出几根淡淡的线条。他们对未来充满美丽的幻想和憧憬,脑子里编织着色彩斑斓的梦幻人生。然而,当某名学生被扣上“学困生”的帽子后,他的心理和由此引发的品德行为问题,给学校、家庭和国家造成了严重的困扰。因此,深入思考研究学困生的问题十分必要。

一、关注学困生,了解成因

除个别先天智力缺陷的学生外,大部分学困生的成因主要是源于家庭和学校。其中,对学生影响最直接的是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在儿童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作为一线教师,如何避免造就、转化学困生是学校教育必须重视的现实问题。许多教师习惯把学困生归因为智力发展慢,习惯不好,思想不好,而美国布鲁姆认为,学业不良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教师不正确的学生观及不恰当的教学方法造成的。

(一)教育目的比较单一

在素质教育的大潮下,仍有很多学校、教师以升学为主要目的,升学率成为衡量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尺度。在这种价值取向的引导下,学校的评价标准以分数为核心,以升学率为主要指标。这种评价思想与方法是“造就”一批批学困生的根源。

(二)教师道德素质问题

目前,一些教师的职业道德与业务素质状况令人担忧。有的教师失去应有的道德准则,把教书当作谋生的手段,只教书不育人,当学生在成长中出现问题时,缺乏应有的耐心和责任心。

(三)教学低效乏味

有些教师“满堂灌”,以自我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剥夺了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和创造性。一些教师经常采用死抄死写、罚抄罚写的低效教学,严重脱离学生内在需要,偏离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使原本充满求知欲的学生彻底丧失了学习积极性。

(四)学生课业负担偏重

近年来,随着学校和家庭对学生共同的期许,导致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练习内容过深过难,频繁的考试和排名次,致使一些学生的心理压力很大,使他们开始厌学、畏学,自信心丧失殆尽,逐渐演变为学困生。

二、关爱学困生,解决问题

学困生的普遍存在与不断产生无疑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若我们能借助心理学的知识和技能,全面、正确地看待学困生的问题,科学地转化他们,帮助学困生撑起一片亮闪闪的“心”空。

(一)唤醒“解释形态”

积极心理学之父赛利格曼指出:学校里所谓的学困生其实是教师造就的。他认为,“解释形态”是习得性无助的核心所在。他发现,当一个孩子不够聪明、不知努力甚至愚笨,其实这也是一种消极的“解释形态”。此时,这个孩子“很可能很沮丧,而这个沮丧的状态会使他不尽力去试,使他不坚持下去,使他不敢冒险达到他潜能的上限。更糟的是,假如教师、家长认为愚笨或是没有才能是他做不好的原因,这个孩子会把你的想法纳入他对自己的看法里去;他的解释会越变越糟,而他的坏成绩慢慢就变成了一个习惯”。

赛利格曼的这段结论警醒教育工作者,要教会孩子积极生活、勇敢地面对失败和挑战。尤其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切不可用教师的权威对学生下妄语:“这么简单的题你都不会?”“你的脸皮真厚啊!”“你天生就是这样笨!”等,这些话语不仅会使学生丧失自尊,更会把老师的话语纳入对自己的看法中,失去自信心。

一旦学生失去了自信心,就不相信自己还有能力去学习,事事都推诿、依赖,更可怕的是直接放弃。学生如果形成了这种消极的学习状态,将会使他的生活也处于消极状态,孩子的心理就会变得不健康,甚至扭曲,这与我们的教育可谓南辕北辙!

因此,教育工作者要谨记赛利格曼的“解释形态”,正确引导学生积极看待自己,鼓励学生努力向上。积极的状态才是最亮的那颗星。

(二)提供“有效学习”

其一,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学业不良的原因主要是他们对教材的领会、理解和记忆都很困难、很迟缓。而克服学生学业不良的最好办法是让学生大量阅读。“阅读能教他思考,思考会刺激智力觉醒。”通过多种方法引导、激励学困生进行海量阅读,就能使他们的视觉和运动协调统一起来,不但能增强学困生阅读的积累,提高视觉、动觉的技能,而且在阅读过程中综合利用感觉系统来纠正这些学生身心存在的问题,学困生学习起来就会觉得简单、信心百倍。

其二,给学困生提供“有效学习”的另一条重要途径就是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如果一个学生能在学习中讲究方法,那么他的学习过程就如小鱼在大海中遨游般轻松自如。老师可以请一些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为学困生介绍学习方法,也可以培养学困生自我约束意识,还可以教给学困生自我调控的心理技巧。

(三)建立“家庭联盟”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学困生问题的背后,往往有家庭问题的影子,学困生的成长需要迁移到家庭,并在家庭中实践,而且还需要家庭做出改变。家庭联盟,顾名思义,就是一种从家庭角度来审视学困生心理、行为问题,并经由任何形式的语言、互动等治疗行动而促使家庭有所改变的治疗体系。建立家庭联盟,可从下面几方面入手:

其一,合理认知,了解认识孩子。与学困生的家庭进行沟通,使其父母通过认识自己的言语、行为所带来的影响,看到孩子身上存在问题的症结所在。让每一个家庭成员清醒地认识:决定孩子行为的不是他自己,而是父母对他的态度和想法,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非理性想法,进而改变学困生情绪和行为反应。

其二,满足需要,理解尊重孩子。引导学困生家庭成员正确认识孩子的需要,理解尊重孩子,让他们变得自信,学会有爱的能力,感受被爱,他们才有战胜困难的勇气。

其三,设身处地,无条件爱孩子。人本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好的,我们的孩子之所以会变成学困生,那是因为接纳不够,我们需要无条件的接受孩子、爱孩子。赏识孩子,因为每个孩子都是金子;包容孩子,因为孩子也有喜怒哀乐;培养孩子,因为孩子需要历练。我们要在家庭联盟中引导家长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孩子考虑,无条件的爱我们的孩子,切不可与“隔壁人家”的孩子作比较。

三、关照学困生,助力教育

转化学困生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爱”。从心理学角度说,一部分学困生出现学习上的问题,比如做事拖拉、不完成作业等现象,是由于这些学生早期的心理投射,缺少关爱,希望获得家长、老师的肯定和关注,这种关注在心理学上称作继发性获益。

继发性获益就是指利用症状操纵或影响他人,从而得到实际利益。缺少关爱的学困生就会用上述消极的方式寻找自己的存在感、关注度,以求得家长、教师的关注。一些学习上有问题的学生都是在家庭中缺少关爱的孩子,有些是在婴幼儿时期分离化个体的重要时段没能得到充分的满足和关爱,有些是家庭离异等问题造成的一种渴望被爱,被关注的心理,于是用一些极端的行为来获得他人对自己的关注,在成功获得家长、老师等的关注后会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满足。针对这样的“继发性获益”教师可以对症治疗,撤销获益,忽视他们的极端行为,对有进步的地方及时表扬,不仅有助于学困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更能解决他们学习上的问题。

教师要经常关照学困生,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善于分析并找到症结,然后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用心理学知识助力学困生的转化教育,为他们撑起一片“心”空,让学困生找到心灵的安放处,爱自己,爱父母,爱他人。

转化学困生,一直以来是学校教育的难题,是家庭烦恼产生的根源,因此,作为一线教师更是责无旁贷。如果我们能用心理学知识找到问题所在,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用真诚的爱心沟通家庭教育,那么,学困生的心理、学习、生活问题将不再被困扰。遇到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不妨经常送一些温情卡片,及时鼓励、引导学生积极生活,帮助他们找到自信,成就自我。

猜你喜欢
心理学学困生家庭
用爱和机智帮助学困生转化
基于实证调查的学困生成因及转化
数学“学困生”转化方法思考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家庭“煮”夫
浅谈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恋练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