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鑫
(新疆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在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并且还提出要逐步实现 “社会治理现代化”,尤其是要不断的提高我国农村基层治理的社会化、信息化和专业化水平[2]。当前我国正处于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信息环境较为复杂,并且追求多元化发展,这样的数据时代打破了传统的农村治理秩序,为农村治理结构的变化带来了动力[3]。
在我国进行农村社会治理的进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村干部与村民之间缺乏沟通、缺乏双向监督、流于形式化、缺乏事前预警机制及村两委之间的矛盾问题等,主要就是因为我国农村基层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如何不断完善农村基层管理体制,实现基层管理体制的不断创新[4],带动农村基层逐步实现现代化科学治理,是新时代农村社会治理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由于部分村干部的工作作风存在一定的问题,不把村民当作管理的主体,而是一味地当作“被管理者”,很容易出现“为民做主”的现象,在与村民个人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上,不能及时宣传告知,落实不到位,就会严重挫伤村民参与农村治理的积极性,对村务工作存在不支持、漠不关心的态度,导致村干部与村民之间的关系紧张,很可能会出现抵触情绪,对农村发展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
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治理都基本存在“人情”关系,有着“找熟人好办事”的口号,如果只仅凭村干部个人主观意志和人情关系办事,这就会导致村民对村干部出现的“高依赖、低信任”的危机。尤其是在涉及村民个人利益的工作中,如果不按科学的制度与规则办事,做不到民主公开透明,监督力度不够,就会使整个治理的过程处于无序的状态之中。
部分村干部在处理问题时,只能根据常规化的处理方法对问题作出决策,而不能根据基层具体出现的某些问题给出具体的解决方式。再加上我国农村人口庞大,社会日常事务也是非常琐碎而又繁杂的,有的也许是看似微不足道,因忽视而导致出现事态愈加严重的现象。如果农村一贯采取采用静态的管理模式,不能跟随时代发展而及时更新农村治理手段,村干部也是毫不在乎、漠不关心的工作态度,对出现的问题只是一味的消极等待、敷衍了事,就不能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及时解决问题,甚至会导致问题发展的更加严重。
我国大部分农村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有限,不同地区对信息化发展的接受能力处于不同的水平,有些并不能满足广大农民对互联网的需求,只注重向下传达政令,而忽视与村民之间的沟通交流,无法迅速的获取广大村民的意见与看法,很有可能会出现“信息孤岛”的现象。由于不同地域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教育水平与科技发展水平之间也存在极大的不平衡,就会导致农村互联网发展硬件设施跟不上,那么农村治理科学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也会受到相应的限制5]。
部分村干部坚持自己处理全部的村务,拒绝与村民进行沟通了解,认为村民的参与会使自己的权力有所分散,不利于树立自己在村民面前的威严,导致村干部身上的负担加重,难以应对繁杂琐碎的日常工作事务,导致出现其工作不力的后果。除此之外,也有少数群众的大局意识不强,只想行使权利而拒绝履行其义务,使村民与村干部之间的关系紧张,很可能使村民出现抵触情绪。
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干部的年龄都偏大,受教育程度较低,在管理的过程中缺乏一定的科学化水平,坚持其固有的管理理念,采取一贯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缺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处理能力,灵活化程度不高。并且有的工作展开不深入,不能深入的走进村民之中了解具体情况,不能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对村民提出的意见与建议不理不睬,坚持自己的观点,坚持“家长式”工作作风,对村民通常采取命令式和强制性的手段,导致村干部与村民之间出现隔阂。
新时期的农村人口数量大,社会事务比较繁杂而又琐碎,占据了村干部工作的大量时间,使村干部所要承担的责任变得更多,而无心关注其他事务,就会使村干部出现疲于应付的现象,只关注比较表面化的问题,而不选择深入去了解问题,工作态度不积极,就会给农村治理进程的发展带来问题。
当前我国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极度不平衡,如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异,东西部之间的差异等,而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差异尤其明显,如教育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化水平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6],就会使整个农村的信息化水平的发展受到限制,缺乏相应的信息资源与信息人才,就会导致农村的信息化进程处于滞后状态。
针对农村里的具体事务,不能仅凭村干部一方作出最终的决定,应与村民及时进行沟通,了解广大村民对具体的某项村级政策的看法与意见,经过公开化的投票,让每个村民都积极的参与进来,才能保证此项政策在日后的推进过程中减少一定的难度,促进政策的顺利执行。要不断的加强对部分村民的引导与说服教育,使广大村民积极的参与到村务管理中来,增强村民对本村管理工作的积极性,才会使整个农村治理的过程中减少很大的难度。
要不断推行宣传“阳光村务”的口号,将具体村务内容及时对村民进行公开、使管理过程透明化,特别是关于财务事项,更有注意透明化,接受广大村民的监督。可以通过在村里经过公开投票选拔来建立监督委员会,由村民信赖的某些代表组成,尤其是党员同志要积极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对村“两委”的干部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如政策执行是否符合合法合理的程序、是否将村民的切身利益放在工作的第一位等内容,时刻接受村民的监督,并及时公开监督的结果,才能对村“两委”干部工作产生一定的压力,才会使农村政务的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合理。
要时刻坚持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不断构建以政府管理为基础、村民自治为核心、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的多元农村基层治理机制。加强调动广大村民参与对村务工作管理的积极性,不断推动村务与党务的公开化发展,决议过程与决议结果及时公开,不断健全村务管理工作的监督机制,使政策充分反映社情民意,才能不断完善农村治理机制。同时,也要对具体的农村治理机制实行动态化的监督管理,时刻监控政策实施的效果,了解村民对某些政策的接受程度,是否有抵触情绪的存在,这些对政策的顺利实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在不同地域之间的经济发展条件不同,就会使政府处理政务的信息化水平受到限制。要通过不断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和互联网信息平台的有机整合,并根据农村社会治理的信息化的具体水平来制定具体的解决方案,为农村治理做好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坚持“网格化”细分管理,通过云计算和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对农村治理的数据进行统一整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促进源头治理、动态化治理发展,才能不断实现构建上下贯通、反应迅速的互联网管理体系,才能不断健全农村社会治理的科学化管理机制。
当今我国发展正处于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贯穿到我们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使我国的农村社会治理面临极大的挑战,但同时也会产生新的发展和机遇。要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走别人的老路,不一味的照搬别的国家的治理经验,坚持农村社会治理结构的自我改变与创新,根据农村发展的现实情况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使我国农村社会治理走向健康正确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