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洪海
(湛江市海滨公园管理处,广东 湛江 524000)
农村富不富、农村美不美、农村强不强这些因素直接决定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以及全面小康社会的水平[1]。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近年来做出了改善农村人民居住环境的重要发展战略方针,俨然成为现阶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中的重要抓手,与广大农民的幸福感以及获得感有着紧密的关联。怎样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够保障人们真正看得见水、望得见山更记得住乡愁,用更好的策略去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已经成为现阶段我国“五位一体”总布局的重要任务,更是进行我国绿色发展理念的关键。
当下,改善农村人民的居住环境是我国党中央高度重视的问题,自党十八大以来,政府做出一系列的重要论述来指导农村人口居住的问题[2]。2013年来,政府正式做出重要指示,要不断的总结我国各个省份开展的新型农村建设工作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不断的推广,要重视各地的实际情况,对各地农村建设工作的类型进行分类,重视做好更方面的规划工作,积极完善各种农村建设的机制,重视重点工作的开展,对整个新农村的建设工作进行有效的协调以及把控。到2017年,政府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明确新阶段农村人民记住环境的政治的有关工作要求,强调各级政府应当高度重视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欠发达低于与发达地区应当携手并进,可以设置不同高低的标准,将建设一个干净整洁的农村人口居住环境作为新时期工作的重中之重。其次,政府在开展农村人口居住环境整治工作的过程中,应当对城乡的发展进行科学的统筹,协调农村人口的生态环境、生活方式以及生产方式,坚守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作为基本的工作目标,重点开展提升村容村貌、治理污水以及处理农村垃圾的工作,促使农村人口居住环境恶略的短板得到优化。同时,更要积极的借鉴各地成功、优秀的工作经验,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精准的开展各种工作策略,确实建设处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现阶段,我国政府将乡村建设工作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上,在开展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的大背景下,我们要意识到改善农村人口生活、居住环境的重要性,这是一项肩负着重要使命的工作[3]。改善农村人口居住环境工作是现阶段乡村建设工作的核心,能够显著加快农村发展面貌的改变,更是实现生态宜居的重要手段,是推动农村新兴产业发展的指引,更是弘扬乡村淳朴民风、优良传统习俗,切实实现中国乡村文明的必要手段,能够促使农民生态、生活以及生产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实现农村与城市共同富裕目标的抓手。
相较于城市建设,乡村建设工作不管是在工作理念以及工作方式上都有十分显著的差异,乡村建设工作有着属于其自身的工作特点以及规律,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已经让乡村建设工作成为一种新的浪潮[4]。乡村建设工作的主要抓手就是改善农村人口的居住环境,更是一个推荐乡村建设工作中必然要遵循的一种规律,各级政府应当有效把握好乡村建设工作的特殊性质,找到正确的建设方向不动摇,在推荐乡村建设工作的道路上重视科学性以及有效性,尽量避免走弯路,保障系统性的风险以及颠覆性的错误不会出现,进而为农村人口居住环境整治工作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在开展实际的工作中,首先我们应当坚持系统性的思维[5]。我们应当意识到,乡村建设工作的推进,以及农村人口居住环境的改进是一项设计方面众多的系统性工作,其复杂程度不言而喻,要更急注重城乡的融合发展,保障各项工作的开展能够符合时代的变化以及符合农村实际情况,将农村的特点充分的体现出来,更要注重保留一些乡土的味道,最大力度的保留乡村风貌才能够真正留得住美丽的青山绿水,让更多的人能够记得乡愁。要对农民、农村以及农业进行综合考虑,对生态环境、生活环境以及生产方式进行有效的协调,未来与当前应当尽量统筹兼顾,阶段性任务与长期目标应当更加合理的确定,在量力而行的基础上尽力而为,保障建设生态宜居的乡村工作能够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
其次,应当坚持规划先行的工作方式。先搞规划再搞建设是改善农村人口居住环境的找那个要经验,要科学化的绘制建设蓝图,坚持不懈,积少成多。需要我们按照乡村振兴的具体要求与策略,对于一些有建设政治的村庄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与当地县乡政府进行协调,重视多规合一的工作方式。要意识到乡村的建设规划并不能死板的按照城镇规划的工作进行,更不能拿着一个模子死搬硬套,要将乡村的优势以及特色充分展现出来,要保障农村的风土人情能够得到最大限度地保留。同时还应当推行实用性村庄规划设计,真正做到有依据前提下的农村建房,更要逐步优化村庄的功能布局,要将规划与执行工作最大程度的做好,将规划引领发展、优化布局以及指导建设的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
作为一项长期性的任务,改善农村人口居住环境功工作需要贯穿在整个乡村振兴战略中并且始终保持,更不能理解为阶段性的任务。各级政府应当立足当前,将眼光放的更加长远,可以规划好阶段性的任务目标,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将改善农村人口居住环境,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工作不断的进行深入,每一年都要有一个工作目标,下一年要接着上一年的工作内容,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开展。
农村生活环境脏、乱、差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生活垃圾乱堆乱放所造成的,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是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难题。因此,要按照综合治理、城乡统筹、鼓励分类以及减量优先的工作方式进行,强化农村生活垃圾在源头上的分类,就地尽心生活垃圾量的缩减,将现阶段的垃圾处置体系进行升级优化,要建立起一个能够覆盖农村网络的垃圾处理体系,逐渐形成一个村庄保洁的长效机制,并且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强化垃圾治理的监督管理工作。最后,还要重视资源的二次利用,逐渐向农民的生产以及生活方式进行转变,有规律、有目标有措施地进行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任何旅游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明确的主题,依靠明确的主题进行细化,建立起特色鲜明经营方式。正所谓的无个性难以立足,正是乡村文旅产业的真实写照,大同小异的乡村文旅会让其丧失自身的优势,逐渐丧失吸引力。乡村文旅应当确立一个明确的主题,不管是亲子、民宿、休闲还是美食,都要抓住主题突出特色,让自身的知名度逐渐提升,进而推动乡村文旅产业的发展,推动乡村经济的振兴。例如,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十分先进的台湾以及日本,品牌化的打造以及本地特色资源的转化尤为发达,诸如台湾地区南投溪头山区的特色“妖怪村”,已经打造出了属于自身的关键词。因此,在乡村文旅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首先就要求确立一个明确的发展主题,对这个主题不断的进行深化以及细化,给大众打造出一个“独一份”的市场概念,用自己的主题特色形成一个良好的市场反馈,打造出属于自身的“标签”。最后,乡村文旅产业想要获得良好的发展,应当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当地乡村政府应当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为乡村文旅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乡村文旅近些年已经得到社会上广泛的需求以及好评,乡村文旅产业在今后还有十分广阔的市场,乡村政府应当积极的引导当地贫困户人口加入到乡村文旅市场中。乡村文旅突出的就是当地文化特色,当地土生土长的居民对传统文化自然最为了解,而游客参与旅游的衣食住行都是巨大的市场。因此,乡村政府应当积极的在游客的需求上寻求市场,帮助当地贫困人口开设农家乐,用乡村文旅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将当地的特色融入到乡村旅游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主动迎合游客需求。例如我国著名黄河大鲤鱼、上海黄包车、铁岭土鸡以及陕北窑洞等等这些将当地特色注入游客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旅游产品获得了良好的收益。
最后、为了真正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现代化乡村,我们不仅仅要着手对村容村貌进行整治,同时还需要对乡村污水治理工作进行充分的重视,政府应当积极得到加强关于一些由收益项目的建设力度,积极鼓励农民存于其中。对于以经营性为主的项目建设, 如乡村电网等, 应由企业作为投入主体, 地方政府对贫困地区给予适当补助。农村基础设施是生态宜居的“必要条件”, 由于一些基础设施往往分布在村民的房前屋后、田间地头, 要确保其一次建设、长久使用、持续发挥效用, 不仅要靠政府推动监管,更离不开村民参与维护和监督。
总而言之,我们应当意识到只有更加美丽的乡村才能够建设更加美丽的中国。因此,应当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以及精神,坚持不懈的加快我过农村环境整治的工作,将短板尽快地补齐,用更加长远的谋略,重视潜在的绩效,深入农村一线,根据我国现代化农村的建设情况采取一些列有效的措施才能够保障我国乡村真正走向富强以及美好的状态,促使美丽乡村成为更加适宜人们居住的新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