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学科督导模式助力学校高位优质发展

2021-12-01 22:07□姚
中小学校长 2021年8期
关键词:海淀督学海淀区

□姚 军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背景下,不断超越、求新求变、主动作为,结合实际打造出鲜明的区域工作特色,创造性地开展学科总督学制度建设,开创了全国教育督导先河。自2015 年初在全区范围内推广实施学科督导以来,经过多年深入探索,“学科督导海淀模式”取得了良好进展和积极成效,呈现出创新实践的示范价值和借鉴意义。

一、顶层设计守正出新

海淀区是北京市的教育大区,中小学生人数约占全市的1/5,辖区内在校生达35 万人之多。2015年12 月,海淀区已被认定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区,但因历史与地域情况多样,在区域教育上,既有人大附中、中关村一小等国内外知名学校,也有城乡接合部与农村学校。此外,由于高校和部队总部机关驻区众多、高新技术企业聚集,辖区内居民对接受优质教育有强烈愿望。

从2014 年开始,在圆满完成国家责任督学挂牌督导等规定动作后,为进一步助推区域教育高位优质均衡发展,海淀区开始尝试自选动作设计。在研究国际督导的相关经验基础上,2015 年1月,结合区域教育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学科督导工作,建立学科总督学制度,督导室与区教委联合印发 《关于建立海淀区学科总督学制度的实施意见》,通过选聘全区中小学教育领域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学科教学专家,组建各学科督学团队,实施学科督导。重点关注区域内中小学校国家课标达成、课堂教育质量、核心价值观树立与学科核心素养培育、教材使用等领域的监督和指导,推进辖区学校教育教学高位优质均衡发展;开展检查、评估、指导和服务等相关督导工作,诊断问题、提出建议、发现典型、传播经验、跟踪回访,助力区域基础教育教学的深化改革。通过分层指导,向学校、教研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和政府,提出反馈意见与建议,充分发挥教育督导在促进区域教育发展中的保障作用,形成独具特色的海淀督导模式。

二、聚焦课堂成效凸显

(一)聚焦学校教育主阵地,打造教育质量的专业“守护人”

建立学科总督学制度是海淀区在改革发展新形势下,加强对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及专业引领的创新举措,是海淀区教育督导工作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人是兴业之本,德高业精的优秀教师群体是海淀区极为宝贵的人力资源。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不仅是一个荣誉称号,同时也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充分发挥领军人才对区域教育发展的推动作用。通过推荐、自荐,围绕德智体美劳实行“五育”并举,按照国家课程体系,覆盖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的语文、科学、道德与法治、艺术、体育、综合实践、通用技术等学科,38 支学科督学团队从全区2 万余名教师中脱颖而出。在获聘的38 位总督学和184 位学科督学中,正高、特级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占比近60%,平均年龄不到49 岁,其中一线教师达90%。来自基层优秀教师群体的学科督学走进课堂、走近教师,通过观课、座谈、访谈、问卷调研等方式,以源于一线的专业视角,检查国家意志“最后一公里”的落实,提出学科建设发展的专业建议,参与相关学科建设与区域教育治理,助推校际教育质量的均衡发展。

由学科高手组建的“特种兵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在对其教学过程与水平、教师与学生的状态等进行观察、评估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学段、学科特点,开展“主题式学科督导”,督促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地、落细、落实;了解学校学科发展现状,实施一线常态跟进式督导,关注学生课堂实际获得,“督”教师对国标规范的落实、教材使用与课堂教学中意识形态问题的把握,“导”核心价值观的课堂实施;在新中、高考改革背景下进行专题调研,重点跟踪选课、走班与开齐开足课程、课时矛盾突出的问题;结合义务教育国家质量监测工作和结果使用,跟踪学科教学的改进提升;围绕学科教学、学段衔接、课程整合的有效性,引领研讨;结合区域教育布局调整,对薄弱学校、承办校实施因需督导和重点跟踪等。同时,注重诊断问题、发现典型、传播经验、提出建议,加强对学校相关工作的过程监督、调研、指导与引领,及时发现课堂中的“真问题”,把握学科发展现状,把握学校教改方向,推动学校相关学科建设和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与水平。此外,持续考量区域内各校整体学科的教学与发展水平,助力教学管理干部提高指导教学的专业能力,引领一线教师提升常态课堂的有效教学水平,进而分层次地为相关学科建设、教育政策决策等提供参考依据和反馈建议。

学科督导适应了海淀区宽领域、深重心、专业性的发展需要。这支被称为“特种兵”的学科督导团队,从纵向的角度深入学校的学科教学工作中,代表政府依法依规监督、检查、指导教师在课堂上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体现了国家意志在课堂中的落实,同时服务学校的学科教学和建设。学科总督学制度的建立,既有利于完善现代教育督导体系,促进教育督导机制、方式、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又利于促进督导队伍提升专业化水平,更形成了海淀区教育督导的品牌,推动了海淀区教育的高位均衡优质发展。

(二)追求共同提升发展,实现多方共赢

学科督导开展的过程,是追求多方共赢的过程。一路走来,学科督学用心、用情,走进全区所有中小学校,以卓有成效的实践,得到了各方的认同、支持和赞誉。北京市第五十七中学,曾是海淀区一所普通完全中学,是学科督导的第一批试点学校。校长刘晓昶表示:“在接受督导的过程中,教师们从‘忐忑不安’ 到 ‘受益匪浅’,盼望督学们的到来。在学科督学的帮助和促进下,教师、学校、学生都有很大的进步。学校的教学质量在不断提高,成绩甚至超过了一些市级示范校。五十七中也成为海淀区乃至北京市进步最快的学校,人民群众非常满意。”今天,五十七中已经作为优质资源辐射学校,参与到北部地区名校集团化办学的队伍中。

老牌名校海淀实验小学校长赵璐玫说:“学科督学作为海淀区各个学段不同学科的顶级专家,是海淀教育最为宝贵的核心竞争力,他们专业精、理念新、站位高、技巧活,说课堂切中要害,谈学校有的放矢,教师服气,校长认可,学区满意。督学下校发现学校的一些优点后,帮助教师总结提炼,给予发展提升、交流分享。学校的经验通过各位督学进行传播,校际、学区间也是如此,我们也学到了其他学校的很多经验。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受益匪浅。”高中英语总督学孔繁华说:“我们的学科督学不仅被学校教师点赞,而且在督学团队的群体中,不论是特级教师还是年轻的区学科带头人,都有一种被再次激发、点燃和教学相长、同伴互助、共同提升的共识。”学区主任在交流中谈到:“学科督导把学科教育的专业性和学校管理的综合性进行有效结合,这种督导机制的创新,这类高端人群的组合,这些大样本下校的实践,体现的是不计个人得失、团结付出、同进步共荣辱的大教育理念。”

在区域教育政策的制定上、人财物的整体协调上,学科督学同样有所建树。如小学科学督导团队通过调研,针对全区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当务之急,提出建立专业人才培养与引进等机制建议;在仪器实验室的使用管理和配备上,也提出了专业的需求与建议。在2020 年督学工作总结会上,小学科学总督学王思锦总结道:“五年来,在督学科的领导下,我们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学科督导工作,在促进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质量提升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学校管理者越来越重视科学学科,越来越多的学校愿意引进专业对口的应届高校毕业生担任科学教师;在教师培养上争取持续得到督学的专业指导,科学学科校本教研从无到有、从有到优,逐渐步入正轨;在科学实验等专项督导工作中,科学实验室、学科实践基地、教学仪器设备等教学资源建设得以逐步完善;拥有了一支由540 多人组成的高素质、专业化的科学教师队伍;在全市乃至全国科学教学竞赛中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三)加强联动交流,关注结果运用,促进成果固化与分享

在多赢共享理念下,海淀区建立起一系列的机制、制度,以实现效益最大化。在与学区合作与资源共享、工作运行、结果应用等机制建设上进行有益的探索。例如,学区制作为海淀特色,自2016 年起在全区全面推行。先后以调研的方式走进17 个学区,研讨今后学科督导与学区共同推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合作方式,达成共识和愿景。协调学区内各校教师参与观课、评课,以学区为纽带,扩大督导效果,探索辐射学区各校的有效途径。又如,建立结果应用反馈机制。在学校层面,建立学科督学课堂观评、学校教学领导分层反馈的机制;在教研层面,开展定期和教研部门通报教学现场督导情况反馈交流的机制;在教委和政府层面,以学科督导年度工作会、专题汇报会、调研报告、督导专刊等形式,将学科督导的结果反馈到区委、区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以提供专业评价、参考建议。

2017 年11 月15 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在全市召开了近600 人参与的“创新学科督导提升教育质量——北京市学科督导创新探索研讨会”。会议认为,“学科督导的海淀模式,促进了学校督导工作模式创新,在适应教育改革需要,创新学校督导组织模式、工作体系、方式方法,健全完善督导工作协同机制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探索;为学校督导工作如何更好地实现重心下移,服务一线,提供了可供思考和借鉴的样本;在深入探索学科督导过程中,有力地带动了区域教育督导工作的整体发展,进一步强化了教育督导的权威性和公信力。”研讨会围绕进一步创新教育督导工作模式,提升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服务大局,主动适应教育综合改革,以提升育人质量为核心,助力区域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升;如何强化教育督导的服务,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加强督导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提高督导工作的权威性和科学性,向全市各区(县)推广介绍“学科督导的海淀模式”。

海淀区在扎实推进工作的同时,正式出版了 《学科督导工作指南》 《学科督学督导工作手册》 《学科督导创新探索与实践》 等系列探索丛书,为督学统一规范操作奠定了基础。“海淀区学科督导体制机制建设研究”“新课改背景下海淀区学科督导评价指标体系与框架研究”等课题研究和 《海淀教育学科督导专刊》 《星火集》 等成果集,为探索学科督导未来发展、指导学科督学和基层实践、服务决策,梳理了清晰的思路与路径。

三、凝心聚力不断超越

(一)砥砺前行,不忘初心

督导评价具有规范性、激励性和导向性。党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各项要求均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光靠号召远远不够,督导部门必须发挥自身的作用。人民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与教育发展不均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是新时期教育领域的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民幸福是当代国人的梦想,中国梦要求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高位优质均衡发展的质量目标是办好每一所学校的标杆,优质教育的核心在学校的办学质量,焦点在常态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转变育人方式的主阵地、主渠道,主要还是在学校、在学科教学、在课堂。在这一形势下,学科督导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学科督导适应了海淀区宽领域、深重心、专业性的发展要求。这支被称为“特种兵”的队伍,从纵向的角度深入学校学科教学中,代表政府监督、检查、指导教师在课堂上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体现国家意志在课堂中的落实,促进了区域校际高位优质均衡发展和学校整体发展的提升。通过牵住课堂教学与学科发展的“牛鼻子”,促进更多优质学校的产生,使得海淀师生有更多的获得感,让有质量的教育落实在每一所学校、每一个课堂上,倾力实现缩小校际差距,让更高质量、更公平的教育惠及每一个家庭,让每一个学生受益。

学科督导的海淀模式,突出体现了基层民主、协商民主的特点。不同于以往领导说、专家说、教研人员说,来自基层优秀教师群体的学科督学,以一线领军教师的专业视角,多元参与区域课改与学科建设,真正实现了代表广大一线教师群体,助力区域学科建设与均衡发展,持续为政府和教育行政决策提供专业咨询。

(二)开拓创新,历久弥坚

学科督导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以往督导中管理类督学、退休督学比例较大、专业指导力不足,对学校迫切需求的教学服务与监督偏弱等矛盾,保证了国家相关政策要求落实到中小学课堂上,实现了国家意志“最后一公里”的落地。

学科督导实现了教育督导理论与现实相结合。教育督导研究专家、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苏君阳教授这样评价道:“海淀学科督导的宗旨、理念和目标与刚刚召开的十九大报告精神高度吻合,具有前瞻性;密切回应了学校内涵发展最重要的内在需求,敢为人先;不仅在国内具有领先意义,而且与世界教育督导制度的建设和发展趋势相一致,在世界层面上我们也增加了制度自信。此外,海淀区的学科督导制度,立意深远,功在当代,利在未来。”

目前,海淀区学科督导制度与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横到边、纵到底、网格化、全覆盖”的中小学督导体系,为开展学校督导工作奠定了更加多元、专业、科学的基础,并将长期坚持下去。

(三)展望未来,不断超越

海淀区教育督导工作始终以学生为中心,与海淀区教育工作一起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

正如初中地理总督学丁利所说:“我们每一位督学都能够有机会,让这样一种公平和有质量的教育落实在每一所学校、每一个课堂上,能够为此做出我们一点努力,我觉得任务艰巨,任重而道远。但我们也将以此为目标,传承海淀教育督导人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的文化基因,做海淀教育的守望者,共同努力,不断提升我们的教育质量,让人民满意。”

今后,海淀区学科督导工作将继续在保障国家意志在学校落实上下功夫。围绕深化教育改革的重大决策、重要举措,围绕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充分发挥监督、指导和服务职能,坚持改革创新,直面难题,敢于担当,主动作为,在学科督导的道路上不断创新、发展。

猜你喜欢
海淀督学海淀区
父爱如山
众筹式研究实践:推进少先队活动课程教研的“海淀探索”
督学入园,指导促发展
我的梦
北京市海淀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验室
“海淀青少年们,欢迎回家!”
北京市海淀区玉泉小学建校60周年
停课不停学 海淀青少展风采
如何处理好督学与校长之间的关系
大姚县开展首次责任督学岗前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