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王建辉 何庆玲 王冰清 王慧
(江苏省睢宁县畜牧兽医技术指导站 221200)
我国奶牛养殖量逐渐增多,在养殖奶牛过程中,不同生长阶段的奶牛饲养管理方法不同,其中围产期的饲养管理是奶牛整个泌乳周期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时期。
奶牛围产期一般指产前21d 和产后21d,产前21d 至产犊时间段为围产前期,产犊至产后21d 为围产后期。围产期是奶牛产前与产后的一个过渡时期,是奶牛泌乳周期中进行泌乳,确保良好健康、繁殖状况的重要时机。这个阶段的奶牛经历了干奶、日粮营养结构变化、饲料环境变化、分娩及产奶等营养、代谢和生理等方面的变化,需要自身调节葡萄糖代谢、脂肪酸代谢和矿物质代谢来适应泌乳需要。近15 年来,国外科研人员已把奶牛围产期与奶牛生理学称为“最后的研究新领域”。已有大量研究证实,许多围产期奶牛常见病都是相互关联的,并且都与围产期饲粮密切相关。日粮配制不合理不但会使奶牛患上许多代谢性疾病,而且会使奶牛机体抵抗力下降,也会使奶牛感染环境性乳房炎。如果能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可以预防围产期疾病,大大降低整个泌乳期疾病的发病率,并能大幅提高整个泌乳期的产奶量[1]。
围产期的饲养对泌乳牛的健康和整个泌乳期产奶量、牛奶质量及经济效益起重要作用。奶牛一生最为重要的时期主要是围产期,奶牛在这个阶段自身代谢和生理上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表现为激素水平、瘤胃功能、营养代谢及机体免疫力的变化。因此,掌握围产期奶牛代谢和生理变化,保证该阶段的营养需求能保证泌乳期泌乳产量和奶牛自身健康,从而给养殖场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
奶牛围产期的生理变化主要表现能量代谢变化、脂肪代谢变化、激素水平变化、瘤胃功能变化和免疫力变化。能量代谢变化主要表现为围产期奶牛能量需求量增加,但奶牛干物质采食量却下降,分娩后的大量泌乳活动所需要的能量超过干物质采食量所提供的能量,当奶牛摄入能量不足时葡萄糖缺乏,会利用体脂来获得能量,以保证代谢所需,导致奶牛体重下降,使奶牛免疫力低下,影响奶牛产后泌乳性能和繁殖性能;脂肪代谢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围产期奶牛胰岛素浓度降低,利用葡萄糖的能力下降,此时需要分解脂肪来提供身体对能量的需求;激素水平变化主要表现为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会刺激奶牛泌乳,甲状腺激素在产犊前降低,产犊后升高,同时可刺激生长激素分泌,生长激素会在妊娠末期升高,雌激素在妊娠最后7d明显升高,在产犊后降低,催乳激素在泌乳前可刺激乳腺发育,在分娩前会迅速上升,胰高血糖素和可胰岛素维持葡萄糖的代谢,在产犊前这两种激素水平下降;瘤胃功能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纤维消化率降低,由于饲喂日粮发生变化,微生物区也相应发生变化,如果产犊后直接饲喂高精饲料会引起瘤胃酸中毒;免疫系统变化主要表现为与免疫有关的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在围产期受到抑制,导致奶牛免疫力开始下降[2]。
奶牛围产前期主要是产前21d 至产犊,饲养目标主要为营养储备,满足怀孕与乳腺发育的需要;调整母牛体况,提高自身免疫功能,减少疾病的发生;促进瘤胃细菌和乳头状的突起生长来适应分娩后高精料日粮的饲喂;复原乳腺,产犊前使乳腺组织得到再生,避免新的乳房炎感染。
奶牛在围产前期需要适时分群管理,有部分奶牛会提早分娩,可以将围产期延长到产前30d,适时把临产奶牛调至产房进行重点护理,保证奶牛拥有充足的过渡期;奶牛从干奶期过渡到围产前期,机体营养需求不断增加,而干物质采食量逐渐下降,因此需要提高日粮营养浓度,泌乳净能由1.38Mcal/kg 提高至1.5Mcal/kg,粗蛋白质由13%提高至15%。在围产期日粮中不能使用脂肪类产品,脂肪会影响干物质采食量,从而影响围产前期奶牛的采食量;饲喂精饲料的量要控制在每天4kg 左右,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根据奶牛实际生长情况而定,不要饲喂太多,不然会导致奶牛出现难产等各种不良现象,还会提高养殖成本。奶牛在产犊后的前2d 要适当改变饲料,主要以容易消化的玉米面为主,搭配适量的青饲料。如果奶牛出现胎衣不下现象,要对奶牛进行全身治疗,处理子宫,防止出现并发症,影响奶牛生长。在奶牛产犊前15d 左右,要降低食盐饲喂量,以保证奶牛产后尽快恢复食欲。同时需要注意降低钙元素的含量,这样可以促进奶牛血液循环,避免出现产后麻痹现象。另外添加适量的饲料添加剂可以有效改善围产前期奶牛的营养和健康,如添加酵母和酵母培养物可以促进干物质采食量,并能稳定瘤胃内环境;丙二醇产品可以通过瘤胃壁吸收,肝脏将其转化为葡萄糖,从而降低酮病的发病率。
奶牛在围产前期需要科学的管理技术。养殖户一定要做好产房准备工作,一个通透性强、干燥、安静的产房有助于奶牛生产。围产前期的奶牛进产房前应将产房内的设施进行全面消毒,然后用水冲洗干净,产床上可以铺上干燥、清洁的垫料,确保奶牛舒适;为降低乳房炎感染率,可以对围产前期的奶牛进行乳房药浴。奶牛生产前可以让其适当的运动但不要驱赶,有助于让奶牛自然分娩,如果需要人工助产,一定要做好助产前的消毒工作。产后可以给奶牛饲喂温热的红糖水,有助于奶牛多站立,排出奶牛产后出现的恶露,同时要做好奶牛产后观察工作,避免奶牛出现消化道疾病,影响奶牛泌乳。在奶牛产犊后挤奶时一定要控制好挤奶量,一般产犊后第一天挤奶量为日常的1/3 左右,并将最初的3 把奶弃掉(细菌含量易超标),第二天可适当提高挤奶量,待奶牛消化系统与泌乳量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后,挤奶量随之恢复正常,控制好挤奶量可以减少产后乳热症的发病率,也能提高产奶量和牛奶质量[3]。
奶牛围产后期主要是产犊至产后21d。饲养目标主要是加强管理,以促进奶牛尽快恢复正常,防止产后疾病的发生。同时产房要保持清洁,避免过早催乳。
奶牛在围产后期以优质且易于消化的粗饲料为主,精料也需要换成泌乳期饲料,让其进行自由采食,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要根据奶牛采食量、乳房状况和泌乳水平来调整饲喂量,再逐渐由粗饲料过渡到精饲料。随着奶牛围产后期食欲的恢复,采食量随之增加,产奶量也有所提高,饲喂量应逐渐增加。日粮中的营养要均衡,尽量做到氮平衡及精粗比例适宜,同时要保证矿物质和维生素的供应,一般要求每千克日粮中粗、精饲料比为60:40,粗蛋白质为17%,干物质含钙0.6%,磷为0.3%,纤维含量多于18%。在饲喂时要控制好日粮水分,如果是饲喂全混合日粮,含水量应为15%~50%。另添加适量的饲料添加剂可有效改善围产后期奶牛的营养和健康,如碳酸氢钠和氧化镁可以缓冲瘤胃酸度,有效缓解瘤胃异常发酵的现象,确保瘤胃健康;丙二醇产品可以预防奶牛产犊后发生酮病;还可以饲喂一些过瘤胃脂肪,防止奶牛出现能量负平衡。
奶牛在围产后期因营养、代谢水平和生理状况与其他阶段不同,在产犊期间消耗大量体力,免疫力下降,抵抗疾病的能力下降,易患疾病。因此,围产后期奶牛需要进行单独的分群饲养管理,在进行分群管理时尽量减少转群应激,这样既便于饲喂,也便于产犊后的营养调控,提高工作效率。观察时需注意奶牛产犊后的采食状态、采食量,如发现有异常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整;观察奶牛产犊后子宫分泌物的状态,避免发生产后生殖系统疾病,从而影响奶牛产奶量和健康;观察奶牛产犊后的体温,判断奶牛是否发生感染;观察奶牛产犊后的反刍情况,判断粗饲料是否合适和饲喂量是否满足。如果奶牛在产犊后乳房水肿较为严重,可以用热毛巾热敷和按摩,在挤奶前要做好清洁和消毒工作,在挤奶后要做好乳房护理工作。舒适的养殖环境可以提高奶牛产奶量和健康水平,有利于奶牛产后快速恢复。因此,要加强保持牛床清洁干燥,每天将牛床用消毒药剂消毒1 次,这样既可以减少病原微生物感染,又可以预防乳房炎的发生;同时,要加强牛舍通风换气,保持饮水装置和料槽的清洁卫生,勤换垫草垫料[4]。
奶牛围产期是奶牛生长期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生理阶段,是奶牛产前、产后的一个过渡时期,承受了整个产犊过程所引起的应激,同时奶牛自身也出现一系列生理变化。其饲养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泌乳周期产奶性能的发挥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奶牛养殖必须要重视围产期奶牛的饲养管理,这样可以帮助产犊后奶牛尽快恢复,有利于提高奶牛产奶量和牛奶质量,提高奶牛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