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研一体化”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探索

2021-12-01 19:09鄢银银闫明智
教书育人 2021年7期
关键词:教研核心素养

鄢银银 闫明智

(1.江苏张家港市沙洲中学;2.江苏无锡宜兴市第二高级中学)

为促进中等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成为当前教育的主要目标。不同学科凝聚不同的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而学科育人的重要途径在于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及教学方式。教师要实现这种转变,依托的最有效的途径主要有两条:“教研”和“科研”。教研无科研则盲,科研无教研则空。没有科研指导的教研,没有科学的研究理论与研究方法支撑,教研就变成盲目的讨论;同样,没有教研的实践经验与实践基础,科研活动也变成了空中楼阁,失去了实际的意义。因此,如何将教研和科研进行一体化整合,共同为教师发展、学生素养提升服务成了当前解决问题的关键。

一、教学中“教研”与“科研”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观念与认识“浅薄化”

许多中学教师将“教研”和“科研”混为一谈,简单地将“教研”和“科研”等同起来。一方面,一些教师认为“科研”就是在教育活动中贴上“研究”的标签,如撰写报告、申请课题,但实际上并没有掌握任何科研的理论与方法,只是做着表面工作,其中还不乏夹杂着一些完成“任务”的“研究”。另一方面,部分教师认为“科研”就是“撰写论文”,将科研归结于“理论层面”的研究,在实际科研过程中,往往都是照搬照抄文献资料与书籍,东拼西凑出“研究成果”,脱离了“科研”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运动规律,背离了“教研”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质,使得科研成果自然变成了“无根之木”。这两种“浅薄化”的认知,必然会导致科研与教研失去本质意义,也会影响达成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二)学校机构与部门“割裂化”

长期以来,学校机构设置与人员分配将“教研”与“科研”人为地割裂开来,不同部门与人员管理着不同工作。如教导处与教科研室分割就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与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难以完成整合。久而久之,一线教师在完成学校分配的任务时,自然而然将两者区分开来。更有甚者,“教研”与“科研”双方各自为营,认识上不统一、任务上不合作、工作上不联系,势必会导致一线教师在“教研”与“科研”上费心费力,事倍功半。

(三)教研活动与科研“盲目化”

在一线教学工作中,盲目进行教研与科研活动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也对学生核心素养目标的达成造成了不小的阻碍。例如,许多“教研活动组织”与“科研方向选择”往往是分离的、盲目的。部分教研活动具有明显的形式主义倾向,教研活动存在着目标不明确、活动组织松散随意、效果不明显等问题。真正的教研活动是要有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的,解决教学中的难点与重点,只有两者聚焦一点,形成“教研”“科研”合力,才能够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力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目标的达成。

二、以“思维结构评价”践行“教科研一体化”的客观思考

思维结构评价理论,为学生核心素养评价提供了理论支撑。学校可将“教科研一体化”问题聚焦在“思维结构”的研究与评价上。由于学生思维结构发展与个体认知发展具有协调同步性,都具有螺旋进阶式的特征。因此,学生思维结构评价具有阶段性、长期性和复杂性,这也要求对教学系统的不同要素进行全面改革。

(一)加强组织领导,增强改革意识,实施组织架构一体化

推进思维结构评价教学综合改革,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一方面,学校上下要充分认识到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学改革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校级领导与一线教师要形成深化改革的高度共识;另一方面,学校领导要加强管理,落实责任。学校可成立包括校级领导在内的教学改革实验领导小组,负责顶层设计与改革监督;可以成立教学改革实验工作小组,包括科研实验组、教学改革组、环境建设组三个部分。这一切工作为的是找准“牛鼻子”、打好“组合拳”,集中一切力量消除科研、教研和学校机构之间割裂的现象,为教学的改革和问题的解决提供可能。

(二)完善工作机制,促进协同创新,形成工作机制一体化

为确保思维结构评价教学改革实验工作的顺利推进,学校应建立以校长室为主导、教科研室统筹规划、教导处组织负责、各学科改革委员会协作创新的工作机制,激发各学科组的协同创新、各部门上下联动的工作活力。校长室与教科研室制定思维结构评价教学改革实验大纲,明确各部门改革任务与政策措施。各学科一线领军教师制定学科改革实验方案,最终确保教学改革的顺利推进与实施。

(三)实施项目驱动,强化合作意识,促成实验研究一体化

学校组织架构与工作机制的一体化还不能完全促进教学改革工作的有效实施。如果教学改革缺乏内生驱动力,“教研”与“科研”依然得不到真正的融合,教学改革依然如空中楼阁,华而不实。因此,教学改革需要明确、可实施的实验项目驱动才能得以实现。学校可分阶段制定规划,分一年、两年、三年项目驱动,走好行动研究之路。如“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思维结构评价三年行动计划”课题,指向学生未来三年教学改革重大攻关项目。本着“统筹规划、阶段实施、循序渐进、重在实效”的基本原则,制定教学改革行动计划,促成教学实验研究一体化。

三、以“思维结构评价”践行“教科研一体化”的有效路径

(一)以教促研,以研促教

新课标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新课改强调教师观念的转变。这一切的改变都赋予了学校和教师本土化教学改革的创造性和自主性。如何从根本上改变“教研”与“科研”脱离的现状,学校可以从教研入手,如根据“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思维结构评价三年行动计划”,以最近发展区理论和SOLO 分类理论等科学理论作为指导,统领一线教师在科研中进行实验探索,以教促研;通过阶段性的思维结构评价反馈结果,引导下一阶段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以研促教。在教学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师专业发展,让教研和科研水乳交融,两股力量形成合力指向同一个目标,发挥各自最大的优势,助力学生核心素养培育。

(二)培训引路,边学边做

教学实验伊始,为确保所有教师都能够明确教学实验方案,以及课题进展与教师发展协同共进,学校要解读实验方案以及制定系统的配套培训体系,如“培训意义”“培训内容”“培训考核”等方面。通过培训体系引路,让教师知道“为何做”和“如何做”,在学中做、做中学,促使一线教师成为教学实验改革的主力军。

(三)躬行实验,且思且行

为确保实验效果的达成,根据不同学科课时的不同,酌情安排每周的实验课。在上实验课的过程中,教科研室及教导处组织上课、听课、反思、总结、研讨等环节。虽然看似与传统的教研活动形式一样,但是内容却有很大的差别。首先,实验课是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堂上关注学生思维结构的表现,如思维结构层次对应的教学目标设计是否合理、课堂问题链设计是否具有开放性和进阶性、课堂实施是否体现课程标准要求等,利用指标完成诊断实验课堂效果,避免听课盲目性。其次,利用学生课堂思维结构展示,逐步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摒弃传统“一言堂”,促使学生在交流、合作的课堂氛围中思维自主进阶,而不是被教师强硬灌输。最后,在研讨部分,不仅要关注教师,让实验教师反思教学,更要了解课堂上获得学生的真实感受,学生是否在实验课中得到启发。通过实验课的全程跟踪,细致了解各个环节的工作,为下次实验或者下一阶段的实验提供经验指导。至此,学校教研与科研同心协力,教研科研的一体化之路初见端倪。

教育的本质是唤醒。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最迫切的需求,同样也是促使教研和科研一体化发展的目标。在此过程中,学校在新课改的浪潮中找准定位、把握方向,从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教师也能在教学中真正体会到,用“教研”和“科研”两条腿走路,教师发展之路会越走越稳、越走越远。

猜你喜欢
教研核心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