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紫庄镇常庄小学 徐 晶
现代数学教学理论认为,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来提高学生对数学计算的学习兴趣和计算能力。
欲成高楼,必先打好地基。在数学计算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计算习惯,通过优化计算教学策略,设置计算训练环节,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以及数学教学成效。注重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让学生打好数学知识地基,有利于学生理清数学知识的关系,搭建数学体系,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取得更大的进步和发展。
例如,老师在讲“四则运算法则”时,就应该定期抽查学生对相关法则的掌握程度,如默写九九乘法表,或者给出一些数学式子:36+97+64、23×19+23×81 等,让学生进行计算,检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而调整课堂教学进度,创新数学教学。老师在教学中应该渗透搭建数学体系的意识,例如在讲乘法时结合加法,引导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探究乘法分配律和结合律,让学生不仅仅记住了结论和公式,还清楚数学结论和公式的来历,更加有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
新课标明确提出要提高数学计算题教学的有效性,引入计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因此,老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应该让学生在扎实数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变通,让学生多观察数学式子的特点,以此来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125×88”时,先让学生按照乘法直接进行计算,让学生感受一下直接计算的难度以及复杂性。然后,老师引导学生利用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来进行计算,得出结果。但这种计算方式并不是最简洁的,老师可以进行拓展教学,让学生积极思考,老师引导学生对式子展开拆分,利用“125×8=1000”,将数学式子变成“125×8×11”,然后就可以直接得出答案。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注重数学方法以及技巧的教学,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会举一反三,以此来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进步和发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得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开始,提高计算的准确性,还应该重视计算的规范性,并培养学生的检查习惯。
例如,“756÷4×25”这样的式子,学生在计算时,看到4 和25,下意识地将4 和25 相乘,得出75.6 的错误答案。学生没有按照运算法则来进行计算,而且在计算后还没有检查出错误。因此,对于这种教学情况,老师应该强调数学运算顺序的重要性,让学生养成按照运算法则来进行计算的好习惯。同时,老师可以着重加强类似习题的训练,让学生在遵循数学基本运算法则的基础上进行简便运算,既能保证学生运算的正确性,又能提高学生的计算效率。
数学知识的学习不仅在于不断地挖掘数学知识,更要学会归纳数学知识,进而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对此,老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在课堂中搭建起数学知识的模型,以此来提高计算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让数学计算课堂更加高效。同时,老师在布置数学计算作业时应重视数学作业的反馈,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程度或者学生经常出现的错误进行归纳总结,并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不仅如此,老师还应该定期让学生进行知识的总结,反思目前的学习状态,并制订以后的学习计划,让学生以后的学习更加有方向和目标,全力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更是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要深入课堂教学改革,不断创新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因此,数学老师应从学生出发,研究数学计算以及知识的特点,深入浅出地传授基本的计算知识以及技巧,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以及个性化学习方式,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此,还需要广大数学老师持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