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英国《自然·生物技术》杂志近日发表的一项研究,美国西北大学科学家描述了一种“临时性的”、可植入的心脏起搏器,其运作不需要引线或电池,并且在一段时间后可以被身体完全吸收。这种装置已经过一系列动物模型测试,能帮助那些需要暂时支持以维持心率的患者从心脏手术中康复。
在心脏手术后的恢复期间,需要暂时地使用心脏起搏器,这种“临时性”植入式心脏起搏器,通常需要穿过皮肤插入管子和其连接,其外部硬件会带来感染风险,并且限制了患者的活动。另外,当不需要起搏的时候,移除该植入装置也有破坏心脏组织的风险。
此次,美国西北大学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完全植入、纤薄轻量的心脏起搏器,用于术后控制心率和心脏节律。该装置通过无线能量传输供电,实现无引线无电池,而且其组成成分可在一段时间后通过自然生理过程被身体吸收,这段时间可由编程确定。该材料的柔性允许装置贴合心脏的弯曲表面并适应其运动。
测试表明,该起搏器可成功起搏人类心脏切片以及小鼠、大鼠、兔和犬的心脏,并在植入大鼠体内3个月后完全分解。研究人员表示,这一方法克服了传统“临时”起搏装置的缺点,可作为下一代术后起搏技术的基础。
近日,国家医保局办公室会同民政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印发〈长期护理失能等级评估标准(试行)〉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去年新增的14个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将执行该标准,原有的试点城市两年内统一执行标准。该评估标准为享受长护险待遇的人群划定了统一、明确的准入标准。截至目前,全国49个试点城市已有1.34亿人参加了长期护理保险,累计享受待遇人数152万人。
长期护理保险失能等级评估标准是长期护理保险待遇享受和基金支付的重要依据。根据《通知》规定,评估指标是综合性评估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认知能力、感知觉与沟通能力3个,二级指标为进食、穿衣等17个;失能等级划分为0~5级。
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美国哈佛医学院和英国诺丁汉大学等机构的流行病学家和生物统计学家发现,母亲在怀孕早期体重指数(BMI)大于30,她们的孩子患脂肪肝的风险增加。
研究人员选取1992——2016年期间出生,平均年龄为12岁的参试者,其中超过60%是男孩,近一半患有脂肪性肝纤维化。研究人员从瑞典医学出生登记册中检索这些孩子的母亲在怀孕早期的体重指数等信息。分析结果显示,肥胖母亲(BMI超过30)的孩子患脂肪肝的可能性是怀孕期间BMI正常的孩子3倍多。在考虑教育、吸烟、出生年份和出生地点等其他重要因素后,这一风险仍然上升。
发表在《肝病学杂志》上的这项研究首次考察了肥胖对几代人代谢健康的不良影响,它表明母亲肥胖是后代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一个独立风险因素。
近日,印度研究人员发现,认知障碍患者开展冥想练习,可改善记忆、语言等能力。
研究人员对患者展开冥想辅导,编制了一套为期10个礼拜的冥想训练课程。患者每周都接受冥想培训1小时,一周内每天都在家坚持进行冥想练习。研究人员发现,开展冥想练习能激活与认知相关的神经元,帮助患者提高注意力,提升行为能力和压力响应能力,而且能促进患者更好地适应周边环境。
研究也发现,对患者采取积极的冥想培训干预措施,有助于稳定或提升患者的认知能力,进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发表在《英国运动医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每周运动量达到或超过推荐量,可能会抵消睡眠质量差对健康造成的严重危害。
研究结果显示,睡眠质量最差和锻炼最少的人死于心脏病、中风和癌症的风险最大。研究人员据此认为,这两种活动之间可能存在某种关联。为更深层次探究这一问题,研究人员提取了参与英国生物库研究的志愿者的健康信息。他们利用这些数据,对参与者每周正常的身体活动水平进行观测。
世卫组织运动指南提示,每周最佳运动量是150分钟中等强度活动,或超过75分钟的高强度身体活动。根据不同身体活动强度,参与者被分为3组:高强度组、中等强度组和低强度组;然后根据睡眠类型、睡眠时间、失眠、打鼾和白天嗜睡情况,研究人员又对他们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估。
经过长达11年的跟踪监测,研究人员发现,没有中度以上体育活动且睡眠不好的人,比那些体力活动较多、同时睡眠得分较高的人,全因死亡的风险要高出57%。并且这些人死于各种心血管疾病、癌症和肺癌的风险也高出很多。但令人欣喜的是,对于那些睡眠得分不高但体力活动得分较高的人来说,这种风险几乎消失了。
研究人员得出结论:“身体活动水平达到或超过世卫组织推荐的运动量,或可消除睡眠质量差带来的伤害。”
英国近期开展的一项研究显示,生活在空气污染地区的人失明风险会增加。研究人员发现,空气污染会加重黄斑变性(AMD),导致渐进性、不可逆的视觉损失。
研究人员分析“英国生物库研究”中收集到的11.6万名年龄在40~69岁之间研究对象的数据,他们在2006年研究启动时均无眼部疾病。研究期间,共有1200多名研究对象被诊断患上AMD。研究人员根据官方环境数据测算研究对象居住地的空气污染水平,包括PM2.5浓度、空气中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含量等。结果发现,生活在PM2.5浓度较高地区的人,被诊断患上AMD的概率比其他人高8%。除PM2.5,在其他污染物浓度较高的地区,研究对象的视网膜结构发生了更严重的变化。研究人员指出,视网膜结构变化或许与AMD无关,但确实与污染造成的视网膜毒性有关。研究人员表示,了解AMD成因有助改善治疗方法。
代谢综合征被认为是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包括腹部肥胖、高血压、空腹血糖升高和血脂异常。而环境以及生活方式因素,如缺乏体育锻炼、不规律的睡眠模式、噪音和空气污染都有可能增加患上代谢综合征的风险。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最近发表在《糖尿病研究与临床实践》上的一项研究就分析了噪声污染对于代谢综合征风险的影响。
分析纳入5项研究,近4.5万名参与者,其中5187例为代谢综合征患者,随访时间为7.5~18年,3项研究分析了职业噪声与代谢综合征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噪声暴露让代谢综合征的风险增加27%、血压升高风险增加11%,血糖增高风险也增加11%。
研究人员指出,即使没有感觉到噪声暴露也可能会对健康产生有害影响。最突出和最广泛的环境噪声来源是各种交通工具,如汽车、卡车、飞机和船舶,高速公路、空调等也可以成为持久的噪声来源。职业噪声对员工健康有明显负面影响,所以用人单位应提供职业保护措施和定期体检。
“爬两层楼就喘,说话常常气短,这可能真不是你体力差,而是肺功能受损了。”
——上海市肺科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 胡洋
“我时刻警告自己:第一想到,假如我是病人,自己有病痛,希望医生如何做;第二想到,假如病人是我的父母、兄弟、姐妹、子女,他们身患病痛,我将怎么做。因此,凡是对抢救病人有利的,即使要冒极大的风险,也坚决去做;凡是对自己有利而对病人不利的,就坚决不做。”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手外科显微外科中心主任 周礼荣
“心血管病重在预防,做好预防能避免大部分风险。”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 李剑
“患者眼中的惊心动魄,就是我们的日常工作!”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 于庆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