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技能训练在声乐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2021-12-01 12:20王春秋
歌唱艺术 2021年6期
关键词:声带器官声乐

王春秋

声乐是声带受到气息的作用振动发出基音,经过共鸣腔的润色和唇、齿、牙、舌、喉等器官对语言进行调整,做到“字正腔圆”的演唱。著名声乐教育家沈湘教授认为“歌唱是一项运动”,这项运动涉及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共鸣器官、咬字吐字器官和众多肌肉的发力等。声乐的技能技巧训练,同样也是一项运动的技能技巧训练。在声乐教学中,结合运动技能技巧的训练,掌握其规律,将会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快速提升学生的演唱能力。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运动技能”的概念。运动技能是指人体在运动中掌握和有效完成“专项动作”的能力,是在准确的时间和空间里正确运用肌肉的能力,这需要用精确的力量和速度依据一定的次序和时间去完成所需要的动作①。

沈湘教授认为,歌唱是一种运动,任何运动都需要有一个适当的、合理的身体状态。②一位从事声乐工作超过25年的美国歌唱家、声乐教师理查德·奥尔德森认为,歌唱运动是用身体这部机器制造符合歌唱标准的声音产品,这要靠身体的肌肉运动来完成。在制造“歌唱机器”的过程中,肌肉肩负着提供动力、制造声响等任务,如果身体保持自然状态,则显然不能满足歌唱的要求。这就对与歌唱相关的肌肉的拉伸、屈曲、伸展等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只有合格的“歌唱机器”,才能制造出合格的声音产品。那么,人的身体如何才能成为合格的“歌唱机器”呢?这需要参与歌唱运动的肌肉群,即呼吸、发声、共鸣、语言等方面的肌肉群积极配合,在大脑的统一指挥下,共同完成歌唱的任务。参与歌唱的肌肉群都要有“积极的状态和正确的用力”③,这种适度的状态,并不是肌肉的自然状态。只有通过长期的训练和不断的强化,才能“掌握”这种状态,从而具备制造声音产品的基本条件。因此,在声音的基础训练过程中,歌唱器官的肌肉训练是重要的训练内容。

歌唱器官主要由呼吸器官、共鸣器官、发声器官、咬字吐字器官等构成,这些器官是受大脑统一支配、共同协作的整体。那么,如何提高学生进行歌唱运动的能力,进而帮助学生提高演唱水平呢?在声乐的技能技巧训练中,如何运用运动生理学的相关知识指导训练呢?本文试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

一、理解声乐的基础理论

学习任何一门学科,都要有相关理论的支持,声乐也不例外。虽然声乐是重视实践的艺术,但理论学习同样是非常必要的。关于声乐的理论很晦涩、抽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仅从字面上不能完全理解、掌握,还需要教师的讲解、示范。学生需要先从理论上理解声乐的专业术语、演唱方法和要求,再用理论来指导训练实践。然后,经过声乐教师的判断和指导做进一步调整,用实践验证理论,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训练声乐的“专项动作”

在理解声乐理论之后,就需要用理论指导实践,进行声乐“专项动作”的训练。

第一,在歌唱器官上建立暂时性神经联系。

运动技能的形成,是由简单到复杂的建立过程,实质都是在大脑皮层上建立暂时性神经联系的过程④。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在要求学生做到某一项技能技巧时,很多时候都会面对学生无法完成的情况。例如,教师要求学生咽部“打开”,不是学生懒惰,不想做,而是做不到。发生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学生没有在大脑皮层建立相关的神经联系,所以还不能支配咽部肌肉完成这个“打开”的动作。在声乐教学中,需要有在大脑皮层上建立暂时性神经联系的阶段。

完成这个阶段所需要的时间长短存在个体差异。领悟力好、对身体支配能力强的学生,这个过程会大大缩短。笔者在声乐教学实践中也尝试运用一些生活中的动作来帮助学生建立这种暂时性神经联系。例如,要求学生“打开”咽部歌唱,可以先让学生练习打哈欠、做惊讶状,甚至是呕吐的动作来感受咽部肌肉的存在,进而完成“拉伸”和“打开”动作。只有建立了这种联系,才能够感受到与歌唱相关的各个器官,然后运用神经系统支配相关肌肉完成动作,并不断完善完成该动作所需要的精确力量和速度。在声乐教学中,包括歌唱器官、呼吸器官、共鸣器官、咬字吐字器官等在内,都需要建立神经联系。

第二,训练声乐的“专项动作”。

我们对歌唱有音高、音量、音色的要求,因此对歌唱中相关各器官的状态与说话时的状态是不一样的。本文讲的“专项动作”是指在声乐运动中使用,但在生活中不用或是较少运用的动作。例如,喉位下降、肋骨“打开”、横膈膜下降、咽腔的“打开”、头腔的“打开”等。

在建立了暂时性神经系统的联系之后,我们便需要开始有意识、有目的地完成这些“专项动作”,锻炼和强化与之相关的肌肉,建立正确的肌肉记忆,形成相对应的肌肉能力,获得歌唱运动技能。这里的歌唱运动技能是指“正确运用肌肉的能力”,肌肉能力达到了,正确记忆形成了,声乐的技能也就掌握了。

三、制造歌唱的乐器

我们都知道,声乐是以人的身体为乐器的。这个乐器的音源是声带,共振箱是人体的共鸣器官(包括胸腔、喉咽、口腔、鼻腔等),发声的动力是气息。声乐还涉及语言,因此需要有咬字吐字的器官参与其中。

人的发声器官是声带。声带是位于喉部的两瓣左右对称的膜状解剖结构,主要功能是振动发声。两片声带形成了一扇小门,长在气管的顶端,称为声门。声带内有大量的弹性纤维⑤,因此,声带既滑软又柔韧,既能拉长又能缩短,既能关闭又能打开⑥。声带不但能改变长短,还能改变振动频率。人声乐器的共振箱因为歌唱有音量的要求,所以比日常说话时的“打开”幅度要大,运用得更充分。

歌唱的动力是气息。单纯的“气”只能吹动声带振动,不能使气管等呼吸器官保持“打开”,也不能胜任歌唱时的大线条旋律进行,不能使声带拉紧,发出有张力的声音。而这些对气息的要求都是通过身体躯干部的核心力量,依靠肋间肌、腰腹肌等人体深层肌肉来控制和完成的。

歌唱时的语言与日常生活的语言也存在较大差异。歌唱的语言有时值和音高的要求,要求在腔体里“咬字”“说话”,这就需要腔体的内部空间做出适度调整。声带的使用、歌唱器官的“打开”、气息的支持、咬字吐字等方面的调整,都需要身体肌肉的参与。这些肌肉的能力越强,动作完成得就越好,制造的歌唱乐器就会越好。

四、歌唱动作的训练要求

歌唱动作的训练需要有序、有度和协调。“有序”和“有度”需要依演唱者本体感觉进行调整。在人体的肌肉、肌腱和关节囊中,有各种各样的感受器——游离神经末梢,统称为本体感受器。它们分别感受肌肉被牵张、肌肉收缩和关节屈伸的程度,这些综合起来就可以使人感觉到身体各部位所处的位置和运动。在机体的随意运动和反射运动传向大脑皮层,产生身体各部分的相对位置和状态的感觉,称为本体感觉。与之相对应的本体感受器还将骨骼肌不断活动的瞬时情况连续通过传入神经传向中枢神经系统,通过及时的反馈调节,不断调整、矫正,使动作更加协调、准确,使反射活动精确地完成。⑦

歌唱时制造乐器的过程非常复杂,会有很多连贯的本体感觉感知肌肉运动幅度,它们都按照严格的时间和次序在大脑皮层中枢内产生兴奋和抑制⑧。这些兴奋和抑制也不是自然产生和发展的,需要长期的训练才能够稳定和巩固。

1. 歌唱的各个动作要有序

歌唱乐器的各环节动作具有连带关系。每个动作都不是孤立的,动作与动作之间是有序进行的。例如,吸气过程中,在肋骨向外扩张、横膈膜下降的同时,下降拉动的力量牵引喉部下降,下降时咽部和喉部肌肉拉伸,保持后咽壁竖立,喉咽部“打开”,这就“打开”了口腔与胸腔的通道。然后用腰腹肌和横膈膜的力量(即身体的核心力量)来保持各个部分的“打开”,再调整声音的支点,声带闭合挡气,唱出美妙歌声。所以,在训练学生歌唱动作时要注意动作的有序进行,这些动作不仅有连带关系,还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

2. 歌唱动作的力量和速度要精确

我们都知道,画画的落笔位置一定要准确,丝毫的偏差都会使图画的造型走样儿,所画的东西成为“四不像”。歌唱亦是如此。歌唱时,腔体“打开”的大小、喉头位置的高低、声带的拉紧程度等,都有一个“度”的问题。这个“度”,直接影响到歌唱声音的音高是否准确、音量是否合适、音色是否优美等。

那么,怎样把握这个“度”呢?这就需要练习歌唱“专项动作”力量和速度的精准性,要在适当的时间里,运用合适的力量精准地完成每个动作。首先,训练肌肉的控制能力,使拉伸和收缩能力达到随心所欲的程度。其次,要凭借灵敏的听觉和本体感觉,判断声音是否正确,以便对歌唱方法做出调整。这部分需要声乐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合作。教师通过听觉和教学经验,对学生的演唱做出及时的调整和纠正;学生对自己演唱时的肌肉反应要敏感,记住自己唱出好声音与差声音时身体部位的不同感受。久而久之,形成正确的肌肉记忆,精准地、恰到好处地完成每个歌唱动作。

3. 歌唱运动的动作要协调

人的一切行动都是受神经系统支配的,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而反射经过的神经传导通道叫作反射弧,经过反复训练,大脑皮质就会把这一行为运动程序恒定下来,这就是动力定型,俗称 “肌肉记忆”。⑨

歌唱是一种整体的协作运动,缺少任何一部分都不能完成歌唱。同时,歌唱内部各个要素相互独立,但又相互制约、相互平衡。⑩当歌唱动作经过反复训练,达到动力定型之后,就要训练动作的协调性。歌唱的连续动作,就像舞蹈动作组合那样,舞者先要记住每个动作,再把这一组动作按照一定次序连接,并与旋律和节拍相结合。随着练习的深入,形成了动力定型,动作就会流畅和到位,然后才能与音乐结合,做到有韵律、有神韵。同样地,在歌唱动作的训练中,需要先逐一地进行声乐“专项动作”练习,再把这些“专项动作”按照一定的次序和时间间隔进行组合,反复训练,形成动力定型。动力定型形成之后,动作才能协调,才能制造出良好的歌唱乐器,使学生的演唱能力得到提高。此外,形成准确的动力定型,还能有效减少肌肉的运动疲劳,使歌唱寿命更长。

结 语

了解并理解运动技能的生理本质及形成过程,可以帮助我们运用运动生理学的方法来促进运动技能的形成和发展⑪。运动技能训练的核心是训练肌肉的能力,同理,歌唱相关肌肉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即声乐教学的基础。同时,我们也要尊重运动技能训练的客观规律,按层次、按次序地完成肌肉能力的训练。人体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我们要了解规律、尊重规律、掌握规律、运用规律并为我所用,在歌唱训练时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注 释

①陆耀飞主编《运动生理学》,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56页。

②李晋玮、李晋瑗《沈湘声乐教学艺术》,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年版,第4页。

③李广达《关于声乐阶段性教学理念的思考》,《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④同注①,第163页。

⑤同注①,第195页。

⑥徐敦广《民族声乐学》,上海音乐出版社2015年版,第27页。

⑦同注①,第115页。

⑧同注①,第160页。

⑨强亚明《动力定型在声乐学习中的融合运用》,《当代音乐》2020年第6期。

⑩杨允《论歌唱中的平衡——歌唱各因素协调性研究》,西藏大学2015年硕士学位论文,第5页。

⑪同注①,第162页。

猜你喜欢
声带器官声乐
演唱中国声乐作品的责任与使命——喻宜萱1946—1948年声乐活动考述
类器官
声带常见疾病的应对方法
声带息肉症状表现
声带常见疾病的应对方法
ORGANIZED GIVING
长颈鹿为何是哑巴
皮肤是个大大的器官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