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校思政课教学三维目标和三优方案研究

2021-12-01 11:07浙江省宁波体育运动学校邬海凤
青年心理 2021年8期
关键词:体校文化课竞技

浙江省宁波体育运动学校 邬海凤

一、体校思政课教学不被重视的缘由

(一)轻知识、重竞技的理念

体校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特殊存在,其自创立后,便以培养优秀运动员为主要目标。实际上,体校也的确成为奥运后备人才和竞技体育人才的输送基地。

体校特殊的培养目标,决定了体校学生的学习任务以体育训练为主。体校整体考评时将竞赛成绩作为首要考量标准,让某些教练员更是从理念上坚信竞技成绩的唯一重要性。这种不重视文化课学习的情况严重影响了竞技体校中文化课教师“教”与运动员“学”的态度,必然会影响到文化课教学的效果。体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也导致了专业教练和文化课教师之间的地位差异。所以,大部分文化课教师认为自己的学生只要有好的赛事成绩就可以了,文化课教学对学生来说并无大的助益。

(二)“学”与“训”的客观矛盾冲突

主观上认为体育成绩是第一位的,学生自然把精力放在训练上。客观上要取得良好的体育成绩,训练的时间和强度也必须有保障。“学训矛盾”是竞技体校中长期存在的问题。长期冲击着运动员的金牌理念导向,使其文化学习总需要做出一定的让步,而最终成为置于训练后的一种辅助形式。

学生处于身体成长期,非常需要充足睡眠。早起训练,睡眠不足,训练之后去上课,容易注意力分散甚至打瞌睡,影响了文化课的效果。“学”与“训”的矛盾就显得尤为突出。

(三)思政课程教学内容实用性难以体现

体育生对知识的判断往往非常直观。而思政课程的内容却是很难让学生相信这些知识是具有实用性的。不仅如此,学生反而会认为这些东西没用,纯粹是强行的政治灌输。

中学思想政治教科书从文字的表达上看,生动性没有体现,学生主观认为学习内容与现实关联性不大,对人文素质的提升作用表现不明显。同时,有些思政课程内容超越体校学生的认知难度,学生认识不到思政教育的实用性。

二、体校思政课教学三维目标之构建

(一)思政目标:培养具有时代科学精神的体育人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终点,是衡量教学是否成功的标准。这就要求教学目标要恰当、集中。体校的思政课教学应该以培养具有时代科学精神的体育人为目标,结合体育精神,挖掘出思政课程的价值内涵。依托思政课实践教学,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知识目标:培养掌握基本人文知识的人才

体校思政课程从知识体系上看内容广泛,具有完整的哲学、经济、法律等人文知识体系。现实中,我国体育人才往往人文知识缺乏,这不但不利于其参加体育竞赛中的人际交往、国际交流,而且在转型时,又因为知识体系的不完整,面临转型困难。所以,必须结合体育生的特色,在思政课中,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适当的教学内容。体校的学生学习基础和认知能力都相对薄弱,因此知识点不宜过多,但整体上应该形成完整的人文知识体系。

随着体育市场化发展的深入,很多运动员退役之后都面临着二次择业的考验,以往重视训练,教学不足、学历低的缺点显露无遗。思政课教学目标中必须包含让学生在转型时能够利用的法律、哲学、经济学等知识,以判断自己所处的环境、自己的优势等,这也是作为体育人才应该有的知识体系。

(三)价值目标:具有坚定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的接班人

理论知识是支撑,信仰引领最重要。学业缺失可以通过奋斗追补,而道德人格上的缺陷却可能贻害终生。上好思政课,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给学生一生正向影响。对思政课而言,衡量教学效果的标准不是考卷上的分数,而是学生的生活态度、精神力量和人生价值观。

体校竞技比赛虽以个人成绩为外在表现,但在比赛中,尤其是国际比赛中,国家观、集体荣誉感等比成绩更为重要。其价值观会体现在学生言行中,也容易体现在平时的训练中。所以,必须强化思想政治课育人效果。要明确所有中国青年均是社会主义接班人,需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

三、体校思政课教学三优方案之设计

体校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有积极的参与意识,若是教学方法能够吸引他们,是可以创造全新的教学效果的。故应该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方案。

(一)思政课主体之优化:提升自己、了解学生

前文述及,无论是体校学生还是教师,均不太重视文化课教学。作为思政老师,有一部分更是认为自己的课程是不重要中之不重要。这种否定的态度,不利于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所以,首先需要优化的是教师。

1.深度掌握自己的课程内容。体校思政课教学内容比较广,这就要求教师对哲学、法律和经济等均要有较好的知识积累。同时应加强教育教学交流,提升文化课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竞技体校的教学任务要求教师不仅要提高运动员的智力,还要培养其非智力因素。因此,对竞技体校的文化教师职业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应充分加强文化课教师的学习、培训、交流,以提高竞技体校文化课教师的教育素质,以适应素质教育视角下竞技体校文化课教学的需求。

2.了解学生和了解体育。了解受教育对象需要教师加强对体育的认识,增进对体育生的了解。对于体育生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误区,只有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学生之后,教师才不会受其影响。相反,还能够发现体育生天生的灵活性、开放性以及包容性等优点,从而利用优势展开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二)思政课教学内容之优化:具有现实意义的三结合

思政课教学内容如何优化,考验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以及与现实结合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对教学内容的优化,帮助学生理解思政课与现实之间的关联性。鉴于此,提出以下三结合。

1.思政课教学内容设计与升学要求的结合。升入高校是体校学生提升自我的良好途径,将升学作为动力至少是发自学生内心的积极性挖掘。故教师应该结合高考大纲,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并以掌握、消化、提高分数作为可见的引导手段,让学生主动掌握知识。

2.思政课案例与体育人才需求之间的结合。思政课的理论知识很难一下子被学生理解和掌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佐以通俗易懂的案例。教师在案例选择时应该与体育人才所需的知识紧密结合。应多关注体育界发生的案例并融入教学内容,让学生认识到作为一个体育人才,思政中哲学、经济、法律等知识是迫切所需的,且要内化为体育生的竞争力。

3.思政课知识设计与体育人才转型的结合。前面说过,体育生未必一直从事体育事业,将来可能面临着转型。教师必须让学生很直观地看到思政知识与转型所需知识的相关性。从另一个角度,这些知识也容易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内在驱动力中最现实最活跃的部分。

(三)体校思政课教学手段之优化:突出三性

无论多么好的教学内容,需要达到教学目标,必须有好的教学手段。本文建议教师从生动性、先进性和合作性三个方面着手优化课堂教学手段。

一是生动性。体校学生活跃好动,自控能力不强,所以生动是打动学生的手段。教师要有生动的语言,用语言的魅力感染学生;要有生动的案例,消除学生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教师应该辅之以生动的肢体动作。思政课的内容,不可能做到每节课都有活生生案例,会有很多比较枯燥和难理解的知识点,此时教师必须用生动的肢体动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是先进性。主要是指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教师用现代化手段备课,以PPT形式展示教学内容,不仅有文字,还可以嵌入生动的图片和音频。知识展示也更为直观,容易突出重点,方便学生消化理解。从另一个角度,也更容易和学生接近。

三是合作性。主要是指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课堂是师生的课堂,对于比较简单的案例,可以学生先讲解,教师最后补充升华,带动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对于课后的案例和课堂讨论,鼓励学生之间组队合作。很多体育项目以团队作战,需要合作。学生的课后作业合作和课堂讨论合作,使他们了解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团队合作能力,提升未来职业转型的竞争力。

猜你喜欢
体校文化课竞技
“对分课堂”在体校语文课堂应用初探——以《囚绿记》为例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2019年全国体校杯足球比赛总决赛在广东清远举行
走到十字路口的业余体校
合理安排训练 树立学习榜样
艺考生如何“逆袭”
艺考生不能轻视文化课
花与竞技少女
职业教育文化课教学阵地不容"失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