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阳山实验小学校 曹丽屏
在科学综合实践活动中,通过问题驱动探究、乐趣推进探究、激励强化探究、反思延伸探究,可以进一步优化学生活动的效果,也更有利于促成其能力的进一步提升。这里,我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于优化小学科学综合实践活动探究效果,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一个个能引起学生疑问和兴趣的问题。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师精心设计一定的问题,给予学生探究问题的信心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促使学生迫不及待地想要去探究某个问题,引发他们的认知冲突,激发他们疑惑、好奇、惊异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有趣的课堂学习之外,产生积极探究的主观愿望。在此基础上,精彩纷呈的小学科学综合实践活动才能顺利有效地开展。
例如:在指导“探秘鸡蛋的力量”时,为了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我做了一个“鸡蛋碰石头”的实验。我先让学生猜生鸡蛋上放砖头会怎样,学生异口同声“碎掉”。于是,我拿出四个生鸡蛋,在上面放砖,一块,两块,三块……随着一声声惊呼,十块砖放上去了,鸡蛋安然无事,我告诉学生这样放下去,一直可以放64块砖,学生的眼睛里写满了不可思议。然后,我出示课后小组研究实践的要点:(1)鸡蛋为什么能承受这么多砖头?(2)如果只有三个鸡蛋,能不能承受这么多砖头?这样,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和教师向学生提问,使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在头脑中产生了很多疑问,使之急于自己动手去寻求问题的答案和探究问题的根源。那些未解决的疑问就内化为学生自己的问题,形成了一股迫不及待地想要一探究竟的内驱力,这就为我下一次的课程做了扎实的铺垫,使探究的成效更显著了。
小学科学学习涵盖的知识面很广,但有的知识仅靠课堂教学是无法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的,毕竟科学是以生活为基础的,更广阔的课堂应该在课外。而综合实践活动包罗了人、自然和社会等各方面的问题,在实施科学综合实践活动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领学生丰富所研究的内容,使学生体验到科学学习精彩的内涵,使探究更深入、更多元化、也更富有乐趣。例如:在指导“大自然中的生物圈”时,我按照“分析现象—反面论证—联系实际”的线索引导学生展开研究。
什么叫生物圈?你知道大自然中的哪些生物圈?生物圈的作用是什么?对此,你认为我们人类应该注意些什么?在这里,我通过向学生播放美好的地球生物圈的视频,向学生展示地球万物和谐共生的美好场景。与此同时,学生在课前搜集查找资料,使得这一环节能生动地开展,让那些原本枯燥乏味的概念易于被学生理解,同时激发学生爱护生态、保护地球的情感。
引入生态平衡被破坏,大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土地污染、电磁污染以及野生动物被杀害等各方面的反面素材,以及人类因为破坏生态环境而遭到大自然的报复的各种实例,促使学生形成强烈的内心冲突,告诫他们人类居住的家园要靠人类自己去珍惜保护。而从《盛夏的果实》到《剩下的果实》,从《快乐的节日》到《最后的诺亚方舟》的动画演示,则以一种儿童化、讽刺化的方式来让学生深深体会到破坏环境,最终受害的是人类自己。
在开展以上活动后,从知识落实行动,进而结合“限塑令”“垃圾分类与回收”“节能减排”等和时代同步的话题,组织学生从身边的环保做起,拟定方案,开展调查,使学生的环保意识逐步增强。丰富多彩的科学综合实践活动,使得原本那些难以引起学生研究兴趣和被学生理解的内容,变得易于被他们所接受,从而有效地唤起他们的生活经验。同时,借助多媒体生动活泼的演绎方式,学生更加兴致盎然参与活动,更使探究的深度和广度得到了提升,学生也从中学习了科学研究的方法。
评价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评价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在知识、态度、能力等方面的成就和问题,改进学习方法,提升探究效果。学生探究的态度、情绪、心境与学生获得的评价有着密切的联系。
首先,建立“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记录”(纸质的或电子版),以此伴随学生的成长与学习过程。科学综合实践活动应建立全员行动的评价机制,即鼓励家长、学生、教师、课外辅导员等均参与到评价中来,这样既能鼓励学生认真参加探究活动,又能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如学生酷爱玩溜溜球,我们就开展了“揭秘溜溜球”的科学综合实践活动。溜溜球十分好玩,但研究它的原理,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我就请科学教师给学生做了一个动能转化的实验,再让他们自己动手实验,初步了解其中的原理,然后自己利用材料制作了简易的溜溜球。家长在实践活动中对学生的评价,学生非常重视,短短的一句表扬,让学生觉得格外珍贵。
其次,利用博客、QQ群、日志、BBS论坛,建立网上交流互动平台,及时评价反馈。学生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易出现情绪波动,当研究顺利并取得良好的成绩时,就很兴奋激动;当遇到阻力陷入困境时就低落,甚至心灰意冷动摇信念,而有些学生只愿意在自己的博客或日志上倾诉,不愿和其他人说。因此,学生在追求探究任务的有效完成的过程中,教师应多和学生沟通交流,给予及时反馈,利用网络平台,可以多角度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也拓展了学习和交流的时空,使评价个性化、可视化,更积极有效地维持学生探究的动力和兴趣。
在小学科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学生兴致高昂,课堂氛围浓郁,但是兴趣持久性不强,遇到困难时缺乏信心和继续研究的意志,或遇到其他有趣的课题,就对原有课题不感兴趣了。学生良好的探究行为习惯未形成,以至于到活动快要结束时,部分学生已经放弃了自己的研究,而在小组研究中,小部分学生努力积极地探究,其他学生跟随着凑热闹玩玩的现象也层出不穷。这些问题的出现,都需要教师随时介入,适时调控。在探究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参与活动,自己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和计划,自己动手搜集资料,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发挥能动作用。同时,教师要注意探究是有界限的,教师要适时穿针引线,为学生的下一步的探究打下基础,随机应变,如学生突然有新发现、新想法时,教师要尽量满足他们,并把这些念头引导到真实的探究轨道上来。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地反思和小结,让学生在享受探究成果之余,再次静心重温探究过程,加深印象,让学生再次体会探究的快乐。
例如:在指导“生活中有趣的磁性”时,我组织学生回家实践磁铁能吸引什么物质后展开讨论,有一位学生说磁铁能吸引一元钱的硬币,立马另一个学生站出来:“老师,磁铁不能吸引一元钱硬币的,我试过的。”顿时,学生就此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然后我提出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实验中,学生看到了同样一块磁铁,一个硬币被吸引了,另一个不能。这时,他们的疑惑更加强烈了,原来这是一枚假币。这时,我让学生想一想:磁铁不能吸引假币,说明了什么?“说明假币里没有铁。”“假币里的铁比真币里的少。”然后我说:“是不是含铁的物质就一定能被吸引了,你们课外用互联网查阅一下资料。”这样,学生就又回到对磁铁的磁性的研究中来。活动结束后,我请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小结,“参加了这次研究活动,你有何收获?还有没有什么疑问?把你自己在这次探究活动中,印象最深刻的内容写下来。”学后反思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逐步帮助学生积累探究方法,发展探究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强化探究效果,从而促使学生进行新层次的探究学习。
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在科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把握课堂,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评价。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反思,在反思中进步,在进步中逐渐产生对科学探究的喜爱,他们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高与发展,从而收获成长的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