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尚德学校 武佳红
转化就是将一个问题由难化易、由繁化简的过程。三年级数学知识中已经开始有了转化的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指导过程中要做好转化思想的合理渗透与应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转化思想的内容,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新知转旧知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转化思想,可以将复杂的知识内容转化为学生已经学习过的简单知识,通过转化的方式降低知识理解难度,提升小学生数学学科的整合能力。
如在《需要多少钱》的教学中,列举了“游泳圈一个12元,买三个需要多少钱”的具体实例,按照本节的教学目标,需要完成“12×3=36”的计算,计算的难度比较大,需要学生列式才能完成。基于学生理解难度的特点,教师可以先转化为加法,一个游泳圈12元,3个游泳圈就是12+12+12,学生很快就得出了36元的结论。然后教师进一步转化“12×3”,可以先将12转化为10+2,再分别与3相乘求和,得出10×3+2×3,最终得出36的结论。通过将“12×3”转化为“12+12+12”和“10×3+2×3”的方式,可以有效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新知转旧知是数学中常见的转化思想应用方式,将新的知识转化为学生已经学习的知识,有效降低了理解的难度。本例题中将两位数乘以一位数转化为数字连加计算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12×3的算理。在学生掌握计算算理以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例子,如12×5、24×5、13×7等,通过巩固练习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
数形结合是数学转化思想的重要模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数字与图形的转化,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转化的逻辑性和转化的特点,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数形结合思想是转化的重要体现,在三年级开始已经有所涉猎,需要教师合理渗透,应用转化思想解决数与形的问题。
以《长方形的周长》为例,在指导过程中,如果直接采用“周长=(长+宽)×2”的公式计算,很容易让学生产生记忆混乱,不利于学生对公式的掌握。因此,在指导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分析图形的特点,并为学生准备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教具,引导学生自主用直尺测量长方形的周长,之后了解周长的不同算法,并在大屏幕上进行展示。学生常见的三种算法是:①5+3+5+3=16;②5×2+3×2=16;③(5+3)×2=16。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以上三个算法中哪种更简单一些,讨论三种式子的具体意思和含义,通过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从图形中总结归纳出周长的计算公式,实现数形结合。
转化思想应用的关键在于提取有效的数学信息,需要将数字与数字、数字与图形的逻辑关系理顺,从而实现有效转化的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顺知识内容,在快速阅读中找到关键词语,并转化为数学语言进行解读。
以《商是几位数》为例,重点是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的位数的学习。教材中提供了“从北京到四平的铁路全长888千米,动车运行时间约6小时,求平均每小时运行多少千米”的实际问题。在计算过程中,教师首先让学生分析题干知识,理顺应用题的思路并尝试用数学语言进行分析。根据题目可以先提炼出888和6两个数字,然后根据内容逻辑得出“888÷6”的计算式。在计算过程中,首先判断商是几位数,根据百位上的数字与除数进行对比可以看出,8大于6,所以888÷6的商是三位数,再通过竖式计算得出148的结论。整个计算过程中,从题干知识的提炼,到找到计算的逻辑,都需要进行有效的转化,找到计算逻辑并完成列式、计算后最终得出准确的结果。总之,应用题是数学转化思想应用的重要题型,在指导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做好题目逻辑推理,引导学生快速提取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并尝试用数学语言进行分析,将文字叙述转化为数学计算式,快速得到正确的结论。
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中已经有所体现,教师需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学习内容,逐步渗透转化思想,并初步培养学生用转化思想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实现转化思想的有效渗透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