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奋斗进程中不断创新革命精神

2021-12-01 07:56
中州大学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革命中国共产党精神

关 琛

(贵州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1]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对伟大民族精神的血脉承接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和优秀品格。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面开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重要历史时刻,探究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的创新相关问题,对于铸牢干事创业的“根”和“魂”,凝聚人民磅礴伟力,为实现民族复兴的千秋伟业而矢志奋斗提供不竭精神动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时代不断创新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必要性

(一)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挑战之需

在对世界转型过渡期的国际形势以及中国历史交汇期的外部环境的准确判断基础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大战略判断。

随着世界政治多极化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深度融合、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产生发展,广大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加速崛起,“形成了‘东升西降’的新世界格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2]。然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发展关系时仍然秉持冷战思维,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的和平崛起异常恐慌,想方设法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的发展进行围堵和打压,不断输出他们所谓的“民主”“价值观”,动辄对他国挥舞所谓的制裁大棒,逆世界潮流而上,破坏世界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迫切需要我们党始终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千秋伟业,坚持独立自主、自强不息、敢于斗争、守正创新,带领中国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不断奋进拼搏,不断取得新的更大胜利。

(二)应对“四大考验”“四种危险”的挑战之需

首先,我们党面临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四大考验”。中国共产党已走过了一百年,且具有70多年全国执政的经历。在长期执政的情况下,有些信仰信念不坚定的党员干部逐渐脱离人民群众,易出现腐败堕落、权力失控的现象。随着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推进,经济成分变得更加多样化。由于新的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产生,带动了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带来了贫富差距;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如何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同时将政府与市场更好地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是我们党面临的一大考验。随着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我国面临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面临的外部竞争压力也愈来愈大。因此,迫切需要我们党不断传承革命精神,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高超的政治智慧,积极应对各种严峻考验。

其次,我们党面临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四种危险”。伴随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物质财富,一些党员干部贪图安逸、得过且过,致使党的好政策很难落实到群众中去;一些干部党员存在“不求无功但求无过”心态,存在能力不足的危险;一些党员干部存在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不良作风,缺乏实干精神;一些党员干部追求个人利益和个人功绩,作风功利腐败。因此,迫切需要用革命精神的伟大力量克服“四种危险”带来的风险挑战。

(三)应对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的挑战之需

首先,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种错误思潮,打着“自由”“民主”“平等”等幌子,实质上是为了颠覆政权而作的“思想铺垫”。“贬低中华文化,否定中华民族的历史贡献,否定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奋斗史,歪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歪曲改革开放的历史”[3],企图对我国的主流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进行渗透和破坏。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不懈的努力,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得到有效遏制,然而并未彻底消灭。一些别有用心者,企图用历史的支流和局部来否定历史的主流和整体,通过无限放大我们党在革命和建设中出现的失误和遭遇的挫折来全盘否定我们党所完成的伟大事业。

其次,历史虚无主义否定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的过程中发挥的主体性作用。尤其是对我们党和国家的领袖人物以及先进典型、革命烈士等进行丑化和污化,妄图以此来达到否定中国共产党历史、否定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险恶政治阴谋。

二、新时代创新革命精神应遵循的原则

(一)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不断激励中国共产党人砥砺前行的根本动力,也是革命精神在新时代赓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集中体现了党性与人民性的高度统一。因此,在新时代创新革命精神,必须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这是因为,从本质上说,党性与人民性高度统一、紧密融合,坚持党性即坚持人民性,坚持人民性亦是坚持党性。

(二)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统一

对信仰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矢志不渝锻造了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上的“钢筋铁骨”,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最稳定持久的政治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谱系中最强大的共性品质。因此,新时代创新革命精神,要挖掘出由伟大建党精神生发出的红船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等个性精神中蕴涵的永恒不变的共性特征,使之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继往开来的强大精神动力和走向胜利的政治优势、文化优势。

(三)坚持民族性与时代性相统一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路就像一部“赶考”史,伟大建党精神如同一座丰碑巍峨矗立在这部“鸿篇巨著”的开篇序言,“奋斗”一词贯穿中国共产党打天下守天下的始终。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具有生命活力的有机体。在这个有机体中,离不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认知和运用,民族性构成它的载体,时代性则构成它的内核。因此,新时代创新革命精神,必须坚持民族性与时代性的有机统一。

(四)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

新时代创新革命精神,要做到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要增强革命精神研究成果的学术性、规范性、权威性,将革命精神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入理论研究中,进一步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一步增进广大人民群众对革命精神的认知认同。同时,要把握革命精神的实践性特征,将革命精神融入社会实践锻炼的参与性教育中,在社会实践中传承革命精神的内核。

三、新时代创新革命精神应把握的几个向度

(一)新时代之革命理想:实现伟大中国梦

革命理想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灵魂。新时代的革命理想是什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夙愿。”[4]它既是中华民族在新时代的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也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价值追求的根本出发点。实现中国梦需要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在带领人民进行救国富国强国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没有懈怠、没有自满、没有动摇,紧紧依靠人民群众靠着自己的顽强奋斗守护着红色的人民江山。新时代新征程上,要牢牢把握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根据新的时代条件和时代要求丰富发展革命精神的时代内涵,把党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二)新时代之革命战略:协调推进“四个全面”

“四个全面”与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在理论上内在贯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是新时代的革命战略。其中,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懈追求的宏大目标,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演进的新要求,二者在价值目标上具有高度契合性。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最为关键的一步,也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新任务,二者在实现目标和方法上也具有高度统一性。“法治精神”是全面依法治国的灵魂,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注入了新理念、补充了新内容,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价值的当代彰显。全面从严治党科学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大历史课题,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形成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价值的时代诉求。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根据新的发展变化,将“四个全面”中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变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标志着我国迈入了新征程。

(三)新时代之革命重心:贯彻“三个新发展”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即“‘十四五’时期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5],这是“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导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到2025年和203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的美好愿景。

新发展理念是我们党对新常态下如何发展的科学认识。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同志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实现了发展理念上的深刻变革,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

新发展阶段是我们党对当前我国所处历史方位作出的重大判断。新发展阶段仍然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范畴,同时新发展阶段又是我国经过几十年不断发展积累之后,站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新的起点上。意味着我们党领导人民实现了新发展阶段之前阶段的伟大胜利、正向着夺取下一个发展阶段的伟大胜利奋勇前进。

构建新发展格局就是要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局面。这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立足国内外形势变化准确识变,为实现扩大内需、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而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的重大战略安排,是因时而动、顺势而为,符合我国社会发展内在规律的逻辑必然。

(四)新时代之革命动力:落实人民主体性

人民主体性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根本观点。突出人民主体性,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科学把握和高度自觉的运用。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坚持人民至上,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核,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本质体现。

突出人民主体性,也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决定的,揭示了人民是实现民族复兴的依靠力量。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始终站稳人民至上的根本政治立场,积极践行群众路线。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一切事业的根基和底气在于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上帝”“老师”。

(五)新时代之革命品格:培育斗争精神

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品质,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光荣传统和重要法宝。中国共产党历经磨难,是在斗争中不断成长壮大的。“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6]

进入新时代,我们更要讲究斗争的方法和艺术,考验我们斗争的能力和智慧。因此,需要我们传承好我们党的革命精神,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砥砺奋进。

四、新时代革命精神创新的路径思考

(一)深化理论研究,丰富时代内涵

第一,加强对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研究,提高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认知。人们往往对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日用而不觉”,缺乏学理的深入探讨。在新时代,要充分挖掘更多、更具说服力的史料,特别是体现精神的事件和人物,把史实讲清楚、讲透彻,强化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学理支撑,用更具说服力的理论和客观事实提高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认知,筑牢思想基础。

第二,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推动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研究往深里走。要按照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全面梳理考察革命精神发展史及其谱系发展史,强化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科学内涵、丰富内容等问题的研究,加大有理有据、有血有肉的中国故事的宣传力度和广度,引导人们深入了解革命精神的实质内涵,正确分析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增强理论武装头脑的自觉性,提高抵御西方意识形态侵蚀的能力。

(二)拓展传播途径,厚植红色基因

第一,积极发挥高校在革命精神传播中的主渠道作用。当代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要加强对大学生革命精神的教育,培育大学生厚植爱党爱国情感。一要结合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四史”学习特别是正在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融入课堂教学和校园文化活动之中,让学生更加全面、系统地学习和了解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二要制定科学计划、精心安排组织,支持鼓励学生党团学等组织开展相关理论学习活动。三要积极为大学生创造参与接触社会奉献社会的劳动机会,帮助大学生在理论结合实践、知行合一中体验并接受革命精神的熏陶和洗礼。

第二,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打造网络革命精神传播新高地。以“学习强国”APP、人民日报客户端等为代表的央媒党媒官媒数字化的免费使用,让普通人能够非常方便地通过这些新媒体来知晓天下大小事。因此,要大力推进融媒体建设,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的扩散优势,讲好党史、讲好中国故事,厚植红色革命基因,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发扬光大。

(三)加强实践体验,坚定信仰信念

第一,围绕重大节日、纪念日、重大主题教育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利用抗战胜利、红军长征胜利、抗美援朝胜利等纪念日,马克思、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诞辰日,开展丰富、生动的纪念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参观革命遗址、纪念馆,走访事件亲历者、观看主旋律影视作品等,使广大党员干部深切感悟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力量,不断增强对革命精神的心理认同、情感认同、思想认同、政治认同,坚定信仰信念。

第二,探索利用现代化展示方式传播革命精神。通过设置革命精神虚拟实践体验项目,综合应用3D、VR等新技术,打造网络虚拟空间感受环境,增加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沉浸式体验环节,增强革命精神的感召力。

猜你喜欢
革命中国共产党精神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中国的出行革命
粉红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