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河南省高职院校“会计工厂”构建路径分析

2021-12-01 04:04:35吕永霞
科技经济导刊 2021年13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工厂实训

吕永霞

(郑州财税金融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8)

互联网新兴技术的运用,给各行各业带来较大的冲击,传统的生产方式不断优化,新型商业模式逐渐崛起,作为支撑行业发展的财会专业工作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财务核算随着财务机器人、共享财务等不断涌现逐渐被替代,财务工作的重心逐渐向业财融合、管理会计等方向转变,财会类专业人才的职业能力被不断革新。那么,在当前“会计消亡论”影响下,高职院校作为会计专业技能型人才输出的主阵地,如何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如何才能破解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真账实习难的问题?如何才能够提升高职会计专业人才的社会竞争力?如何才能提升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建设社会服务能力?这成为高职院校财会类专业人才培养亟待解决的问题。

1.“互联网+”时代背景给会计行业带来的挑战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向前发展,传统的标准、简单的会计核算工作,将逐步被智能财务机器人、财务共享服务等所取代。会计从业人员,将不断进行职能的转型升级,管理会计、业财融合的财务模式、海量会计数据的分析和处理等成为新时期会计行业的热搜词语。企业商业模式不断转型升级,作为会计从业人员,如果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核算型会计,其岗位能力将逐渐与社会需求不相匹配。

因而,会计专业岗位的转型升级倒逼出了会计人才培养的转型升级,会计专业如何适应新技术、新商业、新人才带来的挑战,高职院校如何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质量会计人才,这成为会计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2.河南省高职院校传统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河南省作为人力资源大省和职教大省,每年为社会输出大量的会计人才。会计专业作为传统热门专业,以其办学成本低等特点,成为高职院校争相开设的专业之一。这就造成了会计专业人才输出量高质次的现象,传统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较多的问题。

2.1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理念落后

传统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主要是倾向于核算型人才的输出,其人才培养理念与社会发展需求并不相适应,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脱离现实实际,并且缺乏更新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会计专业人才输出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

2.2 课程体系设置脱离现实需求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传统的会计核算工作逐步被搬上计算机进行操作,然而,河南省部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脱离现实需求,保留较多传统的课程项目,手工点钞、手工记账等课程比比皆是。同时,课程体系设置不健全,多门课程内容出现重复现象依然存在,跨学科知识体系的培养并未形成,课程开设并没有面向岗位实际需求。

2.3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不健全

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主要参与者,其专业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培养的质量。高职会计人才,其更倾向于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输出,这就要求,其教师队伍,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学识又要有一定的企业实践经验。然而,河南省大部分的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并不完善,大部分的高职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的发展模式,理论知识体系扎实,但是,实践经验相对较少。学校也缺乏教师专业发展能力的培养体系,教师实践能力并不能得到有效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2.4 校内校外实训条件相对落后

实训教学是提升高职会计人才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会计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学生较少拥有企业顶岗实习的机会,校内、校外的实训基地成为弥补这一问题的重要手段。然而,“互联网+”时代,会计工作不断发展,部分河南省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训条件相对较为落后,其实训条件仍然停留在校内的手工实训室,实训条件的限制了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素养的提升。

3.“互联网+”时代河南省高职院校“会计工厂”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3.1 “互联网+会计工厂”在高职院校构建的必要性

会计专业作为传统的热门专业,向社会输出了大量的会计专业人才。然而,会计岗位的特殊性决定了,该专业岗位实习并不能像理工科等专业,可以实现校企合作大规模实习。会计是一个相对来说更偏重于实践的工作,较少的企业顶岗实习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会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如何才能破解这个难题,大多数的高职院校采用模拟实训的形式力图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形式多样的现实业务类型,使得模拟的实训与企业实际并不完全相同。互联网时代给予会计真账进校园提供了可能性,“互联网+会计工厂”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将企业真账搬进校园,让学生足不出校感受企业真实的账务环境,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3.2 “互联网+会计工厂”在高职院校构建的可行性

一是会计工厂建设有场地支撑。根据2019年教育发展公报显示,河南省高职院校数达到84所,半数以上的高职院校属于公办高校,会计工厂的建设对于场地的要求并不高,仅需要在能够联通互联网的教室即可,而这些高职院校大多都能够满足这个条件。二是.会计工厂建设有人员支持。根据前期实地调研的结果显示,大部分的高职院校拥有半数以上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给会计工厂的建设提供了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人员支撑。另外,会计专业作为热门专业,每年向社会输出大量的专业人才,因此,会计工厂在高职院校中的构建具有庞大的基础工作人员团队的支撑。三是会计工厂建设有市场需求。“三区一群”等国家战略和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等一系列的建设目标,迫切需要经济社会发展支撑。河南省作为中部大省,拥有其庞大的企业群体,而其中中小企业占据多数。大部分的中小企业,并没有自己完善的财务体系,财务工作多借助于代理记账机构的支撑。高职院校构建会计工厂,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这些中小企业提供专业的财税解决方案,助力中原经济的腾飞。

4.河南省高职院校“互联网+会计工厂”建设路径分析

4.1 更新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理念,创新“双主体两融合多通道”人才培养模式

河南省高职院校需更新自身人才培养理念,聚焦时代发展的市场需求,转变发展思路,重新定位人才层次。依托郑州战略叠加优势、区位交通优势和生源质量优势,引入行业和企业资源,聚焦智能财务数据与分析等关键技术,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双元教育场域,利用其叠加效应使学生在校期间,即可体验真实应用场景、应用体验、应用实践教育。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开展项目式教学,融入思政教育,培养德技双修型新时代职业技能人才。

4.2 借助“互联网+会计工厂”建设,优化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课程对标会计岗位需求,构建符合职业特色的课程体系。通识课教育侧重于培养“以人为本”的特色,着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专业课程侧重于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以人才市场为导向,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从培养传统的“单一型”人才向“复合型”人才转变,构建出一套完整的财经商贸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将“互联网+会计工厂”的构建理念融入其中,让学生足不出校体验企业真账的魅力。

4.3 引入会计工厂实习体系,创新学生外出实习机制

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对于提升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高职院校可以主动出击寻找适合于本校学生实际的校企合作单位,按照高标准、重实用的标准,倾力打造术先进、协同创新的“互联网+会计工厂”。革新现有的2.5+0.5的学制模式,可以采用“2+0.5+0.5”的学制模式,其中,第一个0.5学期在校由教师团队辅导学生进行企业真账业务模拟实训,最后一个0.5学期让学生进入会计工厂,进行轮岗轮训,真正体验企业财务工作的各个岗位。

4.4 强化“互联网+会计工厂”建设,打造双师型教师团队

创新师资队伍建设体系,引入企业专精尖业务人才进入“会计工厂”作为企业导师,丰富学校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同时,河南省高职职业院校可以响应国家《职教二十条》的号召,启动专业教师企业轮训模式,让专业教师进入“会计工厂”进行专业学习指导,一方面提升自身专业技能,另一方面给予学生专业指导,保障“会计工厂”业务质量。从而,不断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质量,给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指明了未来改革的方向,对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总之,“互联网+会计工厂”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在职业院校中开展,正是体现了职业教育职业性的主要特色,希望通过对“互联网+会计工厂”的构建研究,融合行业企业资源,开展产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育人模式,为河南省职业教育会计专业建设成功转型升级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工厂实训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电子制作(2017年8期)2017-06-05 09:36:15
为什么工厂的烟囱都很高?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对会计专业教学的思考
基于云计算构建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对外经贸(2014年1期)2014-03-20 13:58:19
离散制造MES在照明工厂的实施与应用
自动化博览(2014年6期)2014-02-28 22:32:17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
独立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困境与出路
关于中职会计专业优化调整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