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志敏
(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国家对于教育事业的关注度不断提升,使得高校人才培养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重视,特别是对于高校人才的培养更加注重综合素质的教育和提升。双院制的育人模式就是我国实施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措施之一,意在通过先进的管理以及育人模式实现高端人才的素质培养和提升。我国高校应充分利用双院制的育人优势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人际关系交往能力,为其今后的生活、工作进行良好的人格品质培养,为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培养出综合素质较高的全方面人才。
双院制模式是我国实施教育改革的有效措施,是通过学院和书院并行实施学生教育以及人才培养的新型育人模式。
“双院制”模式下大学生人际关系研究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理论意义。人际关系涉及理论知识较多,有心理学内容、社会学理论、社会心理学知识以及人际交往学等。因此从理论方面来看,实行“双院制”模式下大学生人际关系研究对于切实了解当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实际情况,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大学生之间发生的人际交往矛盾,降低恶性事件的发生,为构建大学生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找到相应的理论支持。二是现实意义。大学生时期学生的身心发育还不够完全成熟,而大学生对于人际交往有着更加迫切的需求。为了避免大学生因心智不成熟而产生人际交往困扰和错误思维及行为,在现阶段对大学生进行适时的教育和引导,可以帮助其更好地解决现阶段对于人际交往存在的困惑和困扰,为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规范的行为奠定基础。双院制模式下学院可以开展更具针对性的大学生人际关系教育,具有便利的环境优势和更为专业性的师资力量,相较于传统形式下的高校更具有现实客观条件[1]。
当前高校的大学生普遍拥有着较好的成长环境,受到的家庭关爱甚至溺爱较多,在思想建设方面利己主义思想较重。在日常生活、学习过程中,遇事后缺乏角色互换意识,通常情况下首先考虑个人喜好和得失,缺少一定的换位思考。特别是因为家庭相关教育的缺失和受到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使得大学生在进行人际关系交往过程中表现出了偏激的心理思维以及相应行为。“双院制”模式下对于学生思想教育未能很好地结合教育,学院将教育重点放在了学生学业方面,书院主要负责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但是学生很多时间是在学习状态,使得书院对其思想动态并不了解。
随着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发达,电脑、手机等信息终端设备的层出不穷,使得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行为更加偏重于虚拟网络环境下进行,通过互联网、QQ、微信等方式来进行交流和沟通。现代信息科技的发达虽然为人们的交流、沟通、联络提供了便捷,但是其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存在弊端也较突出[2]。比如虚拟网络化的人际交往,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缺少了语言和面对面沟通带来的亲切感和信任感,且网络化的人际交往通常带有一定的目的性,淡化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增加了利益性,使交流的双方无法真实感受到人际交往带来的温度和信任。特别是在“双院制”模式下的教学过程中,此类现象有了更为突出的表现,出现了学生与宿舍和班级同学之间的疏远。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市场化经济形式下,人们的人际交往有了功利化方面发展的趋势,使人际关系的交往成了获取某种利益的手段。这样的情况在当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活动中同样普遍存在,高校大学生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在进行人际交往过程中以是否可以完成自己的某种目的为前提来进行相应的交往活动。主要表现为极力去靠近可以带给自己利益的人,而对于不能帮助到自己的人则不会进行联络,甚至主动去靠近那些将来会对自己有回报和利益关系的人。
大学生人际交往处于被动状态的现象与其所处环境和个人性格有较为直接的关系。从所处环境角度来看,学生在陌生环境中,会产生一定程度上的紧张和焦虑情况,使其在进行人际交往活动中不愿意、不敢直接主动出击,往往只是选择被动接受。“双院制”模式学生所接触的同学发生了更大范围内的扩充,加重了其人际交往的中的紧张和焦虑情绪。从学生个人性格角度出发,性格内向的人员,通常情况下不愿意主动与人建立交流。
充分利用“双院制”育人模式,利用书院自身具有的管理和教育优势,结合传统文化知识,深入到高校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中,通过对学生思想认知以及存在现状问题详细全面地了解,使教师与高校学生之间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和信任。具体的实施路径有:一是在学生公寓楼区域内打造专题文化氛围。通过在学生的公寓楼区域内进行人际关系相关知识的宣传,利用生动形象的图文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打造良好的氛围。通过相应图像形式的生动展示,加强学生间的互动交流,培养基本的人际关系礼仪和相应知识,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二是开展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借助各种节日气氛或者创造相应的活动主题,来开展人际交往活动,比如不同年级、专业、宿舍间的互助友谊活动,通过各种联谊的方式为学生增加接触和相互了解的机会。使学生间建立其相应的友谊桥梁之后,还要进行相应的后期交往跟踪,通过互帮互助形式,加强学生间的沟通和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同时,书院相关管理人员还要对学生建立个人心理调研档案,通过与其同宿舍同学的交流,与其辅导员之间进行的信息沟通等方式全面掌握学生心理动态,给予相应指导和帮助[3];三是结合相关事件进行人际关系实践指导。结合社会热点事件,结合人际交往知识进行相应的知识运用指导和实践运用,使学生充分认识到错误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可能造成的危害,同时使其认识到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化解各种矛盾带来的积极促进作用,以此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沟通。
专业的教师队伍是进行“双院制”模式下大学生人际关系提升的重要路径,通过建设专业的教师队伍来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可以更好地实施大学生人际关系教育。具体的实施方法有:一是加强现有教师队伍的业务能力提升。“双院制”模式下,书院制管理主要负责高校学生人际关系的培养和教育,加强现有教师队伍的业务能力提升,可以使其在工作过程中更好地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进行相关知识的教育和宣传,教师对于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对于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会起到促进作用,促使其开展具体的教育活动有着重要作用。教师队伍业务能力的提升,会使得教师具有较先进的育人理念和方法,且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会切实提高其育人效果;二是加强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建设。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开展,对于教师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有着重要推动作用。良好的师德师风培养,可以使教师具有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在培养学生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多关心和帮助,进而很好地拉近师生关系,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进而促进教师开展各项教育活动;三是加强教师队伍的制度管理。通过建立健全完善的教师管理制度,可以依靠科学的制度对教师行为及工作内容进行科学规范,提高其工作效率和质量。通过相应的考核管理制度的执行,督促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水平,促进其进行创新工作的实施。
“双院制”模式下的育人活动还包括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及相关的德育教育,通过教育活动的开展不断引导和帮助学生培养自身思想品德建立良好的品质。大学时期是学生“三观”的形成阶段,通过“双院制”的育人模式,对高校学生实施思想品德教育,结合社会发展现状以及学生今后的就业情况,开展相应的三观教育引导,使高校学生建立起自身的思想体系。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培养,可以更好地促进高校学生正确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遇到矛盾问题时,可以正确理解和进行自我心理疏导,运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来进行事情的处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端正学生的思想认识方面的教育,还可使其不断发现自身具有的优秀品质,并善于发现他人的闪光点,提高其情商,对于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就业都有极好的促进作用。
高校学生具有不完全成熟的心智,其身心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和意识形态形成的阶段。高校学生处于青春期,使得其心理变化和情绪波动都有较大变化,遇事容易出现情绪爆发,受到较大的心理影响,进而产生心理压力。这就要求高校在进行人际关系提升教育过程中切实结合高校学生的这一客观特点,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教授正确的自我心理疏通办法,使其可以做到自我情绪的调节和控制。通过高校实施的正确引导和教育,可以使学生在面对自身的不良情绪时,找到适合的方法进行情绪缓冲,使不良情绪得到有效控制,避免了不良行为的发生。
人际交往技巧具有较强的实践特点,不可单纯通过理论知识的教授,必须紧密结合实践。具体的技巧提升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一是设立相关主题进行情景展示。教师在进行人际交往技巧培训过程中,可以通过设定不同的人际交往问题,让学生扮演其中角色方式进行相应问题的解决。通过新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兴趣和主动参与行为,本身就是人际交往能力提升的一种表现。二是开展各种形式的互动活动。此类活动在上述内容中也有过提及,通过让不同班级、宿舍、地域的学生建立相互之间的联谊活动,为学生提供人际交往平台和机会。此方式可以充分调动一些因自身性格问题不愿意或者不敢主动建立人际交往同学的主动性,对提升其人际交往能力有促进作用。三是观看相关影视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增加学生兴趣,可以通过观看各种影视剧方式,结合剧情进行相关人际关系技巧的培养。通过生动形象的剧情来更好地展示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生活、工作、学习等带来的促进作用。
通过分析和研究可以看到,人际关系涉及多方面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提升人际关系可以引导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建设,建立良好的思想体系,培养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掌握多种人际关系的培养技巧等。通过这些积极作用的发挥,可以提高高校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为其学习、生活、工作奠定良好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同时还可实现高校现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对于高校自身的发展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