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冰玉
【摘要】情境教学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引入或创造一个以某种情感色彩和形象为主体的生动而具体的场景,帮助儿童理解教学内容,使儿童心理认知得以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方法的核心是激发儿童乐于学习的情感,这一教学方法尤其适合小班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班幼儿 情境 语言 能力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有关儿童语言领域目标中指出:儿童语言的发展是指儿童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发展变化的过程和现象。语言是幼儿阶段学习与发展的主要内容,尤其是对于刚进入集体生活的小班幼儿。
一、幼儿语言能力培养中情景式教学的必要性
在小班幼儿的语言表达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以下的问题:
(一)不开口,以行动代替。
如点心时间,有些小朋友吃了还想要,他不问老师要,就直接上来到放饼干的地方拿饼干吃。
(二)不理解,答非所问。
语言活动中教师问:“圆圆的饼干像什么?”有的幼儿说:“我吃过。”有的幼儿说:“我家里也有。”有的幼儿说:“圆饼干”。
(三)不规范,常用重叠词。
当教师问今天中午我们吃的是什么呀,幼儿会回答:“饭饭”、“菜菜”。
(四)词汇量不多,无法确切表达意愿。
起床了,孩子穿着鞋子的鞋带散了,他不会系,就到老师面前,很焦急的一边用方言说一边用手指着鞋带“鞋、鞋、鞋……”。
(五)不通顺,常用语病句。
在一次谈话中,教师问:“小朋友在吃饭吃点心的时候我们应该把手怎么样?”一幼儿回答到:“要洗手干净。”
二、情境式教学培养小班幼儿语言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有声有画——激发幼儿“说”的兴趣
1、融入信息技术创造说的情境
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有意识地激发幼儿的感官,特别是视觉和听觉。教师应善于运用声音和图片来激发幼儿对语言的感知,从而激发幼儿的语言潜能。例如,在教学中,告诉幼儿一些童话故事。
2、视听结合促进语言交际能力
视听结合,主要是基于幼儿语言交际的意识来提出的,针对幼儿语言交际的需求,通过视听结合,使得幼儿在模仿中、情境中进行自主的交流和表达。
3、活动结合促进幼儿的语言运用
在一日活动中,加強对幼儿语言朗诵能力的运用,如通过小小故事会、餐前“好书推荐”、亲子阅读等形式,让幼儿对朗朗上口的儿歌类语言作品有初步的了解,以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为抓手,发展幼儿的舞台动作协调能力、韵律感和朗诵能力。
(二)善问促答——激活幼儿“说”的欲望
提问是一种艺术,教师要把握多种提问方法与策略。首先,教师必须明确教育目标,正确掌握提问的方式,使语言活动顺利进行,从而保证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回应,也是一种艺术,简单敷衍的回应会打击幼儿学习与沟通的积极性。在了解孩子情况的前提下,教师应该有效地回应,善于提问,尤其是学会延伸问题。
(三)有学有玩——丰富幼儿“说”的情境
对于幼儿而言,语言的学习不能拘泥于一种形式,作为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多种语言教学途径,开发和探究幼儿的语言潜能。
1、图片情境
在教学中,它通常更正式,幼儿们可以用图片的形式知道各种名词。如“湖泊”,“柳树”,“钓鱼”等,或各种话题,如让孩子介绍他们的父亲和母亲,或者让孩子们说出自己家的详细地址。
2、儿歌情境
教孩子们一些歌曲,让幼儿在优美的歌词中学会词语,学会表达,如“粉刷匠”、“童年”、“外婆的澎湖湾”。
3、表演情境
为幼儿创设有话敢说、有话愿说的语言环境。打造表演区,制作精美的道具和服装为幼儿提供充分的说的语言环境,在说说吧提供幼儿喜欢的、感兴趣的书籍。
4、音乐情境
音乐是幼儿所喜欢的一种授课方式,在音乐情境之中,幼儿的身心会得到全面地放松,所以教师可以利用音乐情境,引导幼儿在音乐情境中增加语言交际、交流的能动性。
(四)有心有情——挖掘幼儿“说”的潜能
作为一名教育者,对孩子的教育,首先要做到的是用“心”、用“情”,用心去了解幼儿的内心和性格特点,用情去感染温暖幼儿,主动拉近与幼儿的距离,建立亲近感。
(五)有时有机——增加幼儿“说”的契机
语言情境教学能营造一种特殊的语言学习氛围,使幼儿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参与对所学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识。
1、引入情境——导入
小班幼儿对世界充满好奇,对未知事物非常感兴趣,并且对知识有强烈的渴望。教师可以把握这一特征,整合思维和语言,对活动情境进行巧妙导入设计,为孩子留下想象空间,这也是培养孩子发展语言、大胆想象的有效手段。
2、融入情境——过程
同上,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预设有一定情趣的教学过程,常用的以表演情境为主。有时在语言教学活动中,孩子们在故事内容掌握后,都会有表演的欲望,教师就可以准备一个情境表演。
3、优化情境——结束
教学活动收束技能运用得好,在小班语言活动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运用情境来收束活动,“言已尽而意无穷”,给人一种诗一般的意境,激发幼儿的情感,刺激幼儿主动探求。
4、拓宽情境——延伸
在幼儿园各项活动展开的尾声,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情境类的拓展延伸,让幼儿自由讨论,畅所欲言,把活动过程中没有机会表达的想法说出来。
结语:
通过一学期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小班幼儿的语言有了很大的进步,大大小小的孩子经常在一起游戏。班级里原来有10来个孩子不开口到现在全班孩子都会开口,教学活动中很少出现幼儿对于词义不理解,他们能很好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并使用乱七八糟、整整齐齐、干干净净、高高兴兴、五颜六色等成语,不再是一口的方言,很少出现使用吃饭饭、拉便便等叠词,能在生活中较规范地使用简单的句子进行交往,可谓是一个飞跃。
参考文献:
1、承绿野. 让孩子爱上“语言艺术”——浅谈情境教学在幼儿语言活动中的运用实践[J].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3(10):172-172.
2、崔溶霜. 情境创设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的应用[J]. 亚太教育, 2015(35):114-114.
3、孙萍. 浅谈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的情境创新[J].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 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