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链融合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题

2021-11-30 04:27贺艳李中
前线 2021年11期
关键词: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

贺艳 李中

[摘要] 打通科技成果走向产业市场的最后一公里,是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必然要求。北京科技创新主体活跃、成果丰硕、形式多样、效益显著,但科技成果转化还存在政策、资金、服务、产业等因素的制约。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系统工程,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题,需要全面部署,从链条上推进,探索政策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和产业链的融合发展,促进科技成果高质量转化。

[关键词] 五链融合;  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创新

[中图分类号] G3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21)11-0083-04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布局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区域性创新高地,支持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有诸多优势,如科技基础雄厚、创新主体活跃、创新成果丰硕等,但也存在科技成果转化难、成果本地转化占比少等问题。如何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打通科技成果走向产业市场的最后一公里,成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亟待破解的难题。

北京科技成果转化呈现四大特点

近年来,随着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步伐不断加快,科技成果不断涌现,科技成果加速转化。目前,北京科技成果转化在创新成果、转化主体、方式途径及效益方面呈现出以下特点。

科技创新发展成果丰硕。随着研发投入的增加,科技创新成果大量涌现。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不断增长。2020年北京地区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分别为25.7万件和16.3万件,分别比上年增长13.7%和23.6%。1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为155.8件,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0倍。科研产出数量显著。2019年,北京科技成果登记数766项,其中,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分别占全国总数的16.9%和22.7%。

科技成果转化主体众多。北京集聚众多的科技成果转化主体,包括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目前高校有93所,科研院所有1000多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2.9万家,这些既是科技成果的供给和需求主体,也是最重要的科技成果转化主体。北京还有众多包括大学科技园、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在内的科技孵化服务机构、技术转移机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都是科技成果转化的空间支撑。

科技成果转化形式多样。从转化方式来看,科技创新主体主要通过自行转化、合作转化、成果转让、许可使用、作价投资、技术合同等几种方式进行成果转化。从转化途径来看,科技创新主体主要采用签订技术合同、依托科技孵化机构、共建应用类技术研究机构、共建新型研究机构、共建技术转移机构、成立科技成果产业化实体等途径来实现。如2020年,全市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84451项,合同成交总额6316.2亿元。

科技成果转化效益提升。近年来,北京着力打造国家战略科学力量,着力建设世界科技人才高地,着力优化创新创业环境,科学技术能力水平显著增强,科技成果质量效益显著提升,高精尖技术支撑首都高质量发展。2019年,北京地区实现技术交易增加值3209.7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9.07%,落地北京市技术合同成交额占36.5%。其中,高精尖技术领域落地北京市占比达58.8%。1科技成果转化带动了科技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和规模增长较快。2019年中关村示范区新注册科技型企业2万家,全市拥有独角兽企业93家,居全国首位。

北京科技成果转化与承接的制约因素

北京科技成果轉化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科技成果承接区域分布不均衡。科技成果承接城区占比较高,远郊区占比较低,承接的不均衡也凸显区域发展差距。二是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的数量、质量有待提高。北京科技成果转化向外输出较多,本地转化率需提升。2019年科技成果在京转化占比36.5%。科技成果在京转化的质量也需要提升,尤其是大额技术合同占比较低。三是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占比低。2019年企业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占全市的96.7%,高校和科研院所分别占为0.5%、2.5%。2高校院所技术成交额与其研发投入不相匹配。四是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构作用有待提升。2019年北京技术市场协会对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抽样调查了80家,平均每家促成技术转移成交额2.9亿元,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的作用需进一步发挥。

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原因包括以下几方面。

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政策缺乏统筹。由于科技成果转化出台的相关政策缺乏统筹安排,制约了科技成果转化。目前已出台了“京校十条”“京科九条”、《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北京科技成果转化条例》等政策法规,但由于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尚未出台,实施路径不明确,部分单位对制定内部实施细则、操作流程和利益分配制度的思路不清晰,政策法规难以有效落实。再加上科技成果转化法规政策繁多,涉及科技、教育、财政、知识产权等多个部门,缺少统筹协调,都给政策落实带来了难度。

科技创新成果供需对接渠道不畅。科技成果供给与需求对接不畅是制约科技成果顺利转化的重要因素。目前北京有不少科技成果转化信息平台,但缺乏既能精准挖掘企业真实需求,又能从科研机构中及时筛选出高质量科技成果,实现供需双方高效匹配的科技成果对接平台。虽然有众多的科技中介机构,但由于专业化人才缺乏,服务功能单一、服务水平较低,多数属于“牵线搭桥式”的信息服务,不能满足创新企业对高端增值服务的需求。同时,科研成果要实现转化和产业化,还要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中试,提高技术成熟度。由于中试环节投入大、风险高,而且需要专业化工程人才等,多数科研机构不具备中试条件,使得不少成果无法满足转化要求,成果产业化难以实现。

科技成果转化评价激励机制有待突破。在高校院所的绩效评价方面,不少科研院所仍实行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评价机制,注重对学术成果的考核,对科技成果转化指标考核较少、权重较低。导致产出的科研成果不是真正有市场潜力、有推广价值、有成熟度、适宜转化的科技成果。近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破除“四唯”,加快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的评价体系。但在科技成果考核激励方面,不少高校院所缺乏对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人员的激励和晋升机制,使得这些人对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不高。另外,高校院所科技成果的国有资产属性,一些单位担心承担国有资产流失的责任,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不主动。

科技成果转化金融支持需加大力度。科技成果转化需要经过技术研发、中试孵化、工业化生产3个阶段,目前对中试孵化阶段缺少资金支持。一方面金融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不够。多数科研机构存在实验室成果小、实力弱、市场前景不确定等问题,承接成果的中小微企业获得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较难;北京也有不少创业投资基金,但各类基金支持成果中试熟化的占比较少。另一方面政府的各类引导性资金相对较少,支持面广,具体到单个项目资金数量更加有限,使得引导社会资金的力量较弱,科技成果转化的资金支持不足。

科技成果转化产业配套不完善。产业配套与供应链系统的不完善,对北京创新创业生态系统造成了不利影响。随着非首都功能的疏解,许多产业疏解转移,导致产业配套和供应链系统的不完整,使不少科技成果缺乏产业化的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熟化环节所必需的试验、中试孵化生产等一些环节被纳入《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只能选择外地试验,为落地北京增加了难度。与此同时,成果转化产业链周边区域不配套。北京周边地区产业布局尚未真正形成协同发展,成果转化所需的产业链不完整,产业配套缺乏。

五链融合推动北京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交织、相互支撑,改革只在一个环节或几个环节搞是不够的,必须全面部署,并坚定不移推进。1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北京要破解科技成果转化的难题,需要全面部署,从链条上推进,探索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政策链和资金链的融合发展,推动创新要素自由流动和集聚,促进科技成果高质量转化。

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统筹,畅通政策链。落实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地方政府结合自身特点统筹相关政策及配套措施,畅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链。积极落实《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关于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指导意见》等相关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法规,相关部门要对现行相关政策进行梳理、修订、补充,形成适合本市科技成果转化特点和规律的制度体系,并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咨询平台,编制科技成果转化操作指南,有效指导高校院所对政策的实施。利用“两区”建设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政策叠加优势,集聚一批国际功能性机构、外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研发中心、专业服务机构,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创新应用。

整合产学研科技创新资源,完善创新链。在科技成果转化政策链推动下,整合产学研等创新资源,形成政府指导、政策引领、市场牵引为导向的研发机制,使科技研发和市场需求进行精准对接。加大科技成果创新力度,根据“四个面向”的要求,围绕量子信息、人工智能、区块链、生命健康等前沿领域,实施系列专项行动,部署基础研究,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建立创新联合体,要发挥企业出题者作用,推进重点项目协同和研发活动一体化,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发展高效强大的共性技术供给体系,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建立概念验证中心,通过概念验证让更多的早期科技成果变成可市场化成果。加强科技成果中试熟化基地建设,加大中试资源在科研单位、高校和企业的开放共享,为成果转化提供支撑保障。

培养科技成果转化队伍,壮大人才链。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要围绕创新链培育壮大人才链。坚持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评价导向,细化完善对高校院所的考核评价制度,合理确定科技成果转化的考核比重,将科技成果转化情况作为对相关单位进行科研评价、财政支持的重要内容和依据。推动高校院所建立科技成果分类综合评价体系,适时将技术成熟度纳入科技计划立项、验收评审标准,调动科研人员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基地,集聚高层次成果转化人才。针对科技成果转化各环节,培养既有专业知识又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技术转化人才,打造熟悉科技创新、知识产权、项目管理等领域的专业人才队伍,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机构的服务水平。引进国际创新人才和专业化技术转移人才,开展国际人才政策突破和体制机制创新,推进国际人才社区建设,为国际人才携技术和项目在北京创新创业创造有利条件,做好服务支撑工作。

形成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合力,配置资金链。加大金融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构建资金链,形成金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长效机制,推动资金链与创新链的精准对接。北京市科技创新基金要与全市科技和产业基金形成统筹,要与各区支持创新的资金和高校院所、央企的创新资金整合,联合设立专项子基金,形成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的资金合力,推动更多符合首都发展需求的科技成果转化落地。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科技成果转化,发挥天使投资和创业投资基金作用,支持符合条件的创新创业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资产证券化等方式进行融资。扩大以科技要素为主的信用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产品应用,优化科技信贷结构;积极吸引国际资本投资新产业、新业态。

营造科技成果转化的生态环境,布局产业链。根据各区发展定位和产业特点,集中优质资源,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精准引导符合发展定位的成果落地转化。采取“人才成果+空间土地+资金+政策”的合作模式,加大成果转化的生态环境营造,提高产业承接配套功能,引导科技成果在各区落地。鉴于北京产业的禁限要求,考虑在周边地区选择适宜的区域,进行产业链布局,形成产业梯度,进一步拉长和延伸产业链纵深和厚度。推动应用场景建设,围绕医疗健康、政务服务、智慧交通、城市管理等重点领域,积极提供平台,推动数据共享,为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应用提供了有利条件。

(本文是2019年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推动中关村科学城创新生态系统优化升级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9JDYJA004〉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2]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N]. 北京日报,2020-12-07.

[3]中国科技评估与成果管理研究会等编著.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2019(高等院校與科研院所篇)[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20.

[4]张国会.新时期北京科技成果转化问题研究[J].科技与产业,2020,(3).

(作者简介:贺艳,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北京市高端服务业发展研究基地研究员;李中,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北京市高端服务业发展研究基地研究员)

责任编辑 / 王晓霞

猜你喜欢
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
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
权利归属与成果转化:国际合作办学中的知识产权问题
论以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动烟草行业可持续发展
山东科技创新与农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研究
要素投入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率分析
关于产业集群效应的研究
制约我国科技中试发展的问题研究及建议
股权众筹与科技成果转化结合机制分析
创新高校重点学科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