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李大钊的一生保持对真理的理性探索和追求,率先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并探索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李大钊对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保持坚定信仰,直至为坚守理想信念而英勇献身。李大钊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坚守社会主义理想,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精神品质。
[关键词] 李大钊; 伟大建党精神; 坚持真理; 坚守理想
[中图分类号] D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21)11-0023-0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在创建党的过程中,李大钊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坚守社会主义理想,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精神品质。
始终保持对真理的理性探索和追求
李大钊曾说:“人生最高之理想,在求达于真理。”1李大钊的一生,始终坚持“求达于”实现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真理。1907年,自永平府中学毕业,李大钊决定投考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求得挽救民族、振奋国群之良策”。2北洋法政专门学校毕业之际,他因“仍感学识之不足,乃承友朋之助,赴日本东京留学”。3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让李大钊将目光投向俄国、投向马克思主义。此后,李大钊对真理的追求集中体现为对俄国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深入研究。1918年11月,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Bolshevism的胜利》等文章,表达了自己对于俄国十月革命的肯定。此后,他积极研究马克思主义,并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一系列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文章。1921年1月,李大钊指出,要“深入研究中国与社会主义的关系及其实行的方法”。4为此,李大钊相继组织了社会主义研究会、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2年2月,李大钊在演讲中表示:“倘若各位能于读书之余去研究马克思的学说,使中国将来能够产出几位真正能够了解马克思学说的,真正能够在中国放点光彩的,这实在是我最大的希望。”5李大钊在领导、推动北方地区党团组织建设时,还直接指导成立了天津社会主义青年团,其宗旨就是“研究和实现社会主义”。6始终保持对真理的理性探索和追求,为李大钊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真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率先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社会主义由空想向科学转变奠定了理论基础。恩格斯指出,由于“这两个伟大的发现——唯物主义历史观和通过剩余价值揭开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社会主义变成了科学”。1
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扎实研究的基础上,李大钊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1919年,李大钊发表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李大钊在文章中重点论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关于唯物史观,李大钊明确指出,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基础,“离了他的特有的史观,去考他的社会主义,简直的是不可能”。2关于剩余价值学说,李大钊首先指出了马克思相较于前人的科学性:“马氏的目的,在指出有产阶级的生活,全系靠着无产阶级的劳工。”在此基础上,李大钊明确指出:“马氏的论旨,不在诉说资本家的贪婪,而在揭破资本主义的不公。”3
李大钊敏锐地认识到并科学地分析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价值,率先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李大钊指出:“本来社会主义的历史并非自马氏始的,马氏以前也很有些有名的社会主义者,不过他们的主张,不是偏于感情,就是涉于空想,未能造成一个科学的理论与系统。至于马氏才用科学的论式,把社会主义的经济组织的可能性与必然性,证明与从来的个人主义经济学截然分立,而别树一帜,社会主义经济学才成一个独立的系统,故社会主义经济学的鼻祖不能不推马克思。”4对于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真理性的深刻认识,为李大钊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奠定了认识基础。
探索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恩格斯明确指出:“如果不把唯物主义方法当做研究历史的指南,而把它当做现成的公式,按照它来剪裁各种历史事实,那它就会转变为自己的对立物。”5马克思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6实现马克思主义与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用理论武装人民群众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十月革命后,李大钊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在刊物上发表了一系列宣介布尔什维主义学说的文章。李大钊在《再论问题与主义》一文中,阐述了将社会主义理论运用于中国实际运动的设想。李大钊提出:“一个社会主义者,为使他的主义在世界上发生一些影响,必须要研究怎么可以把他的理想尽量应用于环绕着他的实境。所以现代的社会主义,包含着许多把他的精神变作实际的形式使合于现在需要的企图”,并承认“我们最近发表的言论,偏于纸上空谈的多,涉及实际问题的少,以后誓向实际的方面去作”。7
李大钊借鉴俄国革命的成功经验,开始尝试探索用马克思主义武装人民群众。在《青年与农村》一文中,李大钊指出,俄国十月革命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俄国青年深入农村进行了思想传播。李大钊提出:“我们青年应该到农村里去,拿出当年俄罗斯青年在俄罗斯农村宣传运动的精神,来作些开发农村的事,是万不容缓的。”1李大钊不仅在思想理论上开始探索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而且在实践中也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在李大钊的指导下,以向工人传播马克思主义和革命理论为主要任务的长辛店工人劳动补习学校于1921年1月开学。不久后,李大钊派人在郑州建立了工人夜校,他还曾亲自前往授课,向工人传播革命思想。李大钊正是在探索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真理,坚守了社会主义理想。
为坚守理想信念而英勇献身
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真理性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李大钊率先确立了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信仰。李大钊在《再论问题与主义》一文中表示:“布尔札维克主义的流行,实在是世界文化上的一大变动”,“我是喜欢谈谈布尔札维克主义的”。2这明确表达了他对于社会主义的信仰。
李大钊坚定地认为,解决中国问题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在李大钊看来,外国列强的入侵,是造成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本原因。因此,“今欲挽此危局,非将束制吾民族生机之不平等条约废止不可。”31921年3月,李大钊明确指出:“中国不欲振兴实业则已,如欲振兴实业,非先实行社会主义不可”,4中国要走向复兴 “必须采用一种新政策”。李大钊所说的“新政策”就是选择马克思主义,走社会主义道路。即使面对北洋政府制造的白色恐怖,李大钊依然坚信社会主义在中国必将取得胜利。1924年5月,李大钊在给妻子赵纫兰的信中写道:“目前统治者的猖狂,只不过是一时的恐怖罢了。不用多久,红旗將会飘满北京城,看那时的中国,竟是谁家的天下。”5
1927年4月28日,奉系军阀悍然杀害了李大钊。李大钊为了自己的信仰从容就义的精神震撼了整个社会。同日,《顺天时报》以“因其学说主义而殒命之李大钊历略”为题介绍了李大钊的生平。即使是与李大钊政见对立的人,也被其为信仰而牺牲的精神折服。《平等》刊发的一篇短文中这样评价李大钊:“以从容的态度,无畏的精神走上了绞首台,为主义而死……在主义上他虽是我的敌人;在行为上,我对于他却是极其钦佩。我确实恭敬他像一个近代的伟大殉道者。”6李大钊的从容就义深刻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伟大精神品质。
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源于他对马克思主义的理性认识,对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李大钊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精神品质。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李大钊全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韦磊,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党史党建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
责任编辑 / 王焕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