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刘梦霏(北京师范大学艺术與传媒学院数字媒体系讲师)
对很多父母而言,网络游戏仿佛是令人谈虎色变的那只“虎”,让人不自觉地想躲避。但是儿童有游戏的权利,网络游戏也并非是要吃掉孩子的那只“虎”。孩子需要掌握的,应该是玩网络游戏的分寸。
有这样一位研究网络游戏的博士,她的研究方法竟然是自己去大量地玩游戏,不论是电脑游戏还是手机游戏,又或者是网络游戏或单机游戏,她都能玩得炉火纯青。
在大量的实际操作经验中,她对游戏有了非常深刻的感悟。所以,关于网络游戏,我们有问题要问,她也有话想和父母说。
父母应该怎样看待孩子玩网络游戏呢?
A:我认为在管理孩子玩网络游戏这件事上,父母不能仅仅作为监督人,更重要的是父母要理解游戏、懂游戏。其实我还真的没见过哪个父母说,孩子一定不能玩游戏。父母问得最多的是:我们怎么才能保证孩子只玩好的游戏,或者怎么能让孩子以更健康的方式玩网络游戏。我觉得这是父母应该有的对于这个问题的正确立场。可是问题在于,父母是真的不懂游戏,也没有主动去了解游戏、尝试着玩一下游戏的意识,所以在孩子玩网络游戏这件事上,就只剩下焦虑了。很多父母也不懂数学,但学校会教。可是暂时还没有哪所学校,会为孩子们打游戏这事专门做一些推荐或者进行讲解,这也导致当孩子在玩网络游戏上出现问题后,“背锅”的也只能是父母。所以,父母无须在这件事上和孩子形成对立局面,因为大家的目标其实相对一致,就是网络游戏可以玩,但是要玩健康的游戏,要健康地玩。
您认为亲子间关于游戏的核心矛盾是什么?该如何化解呢?
A:我认为亲子之间在游戏问题上没有根本矛盾。其实很多时候,父母和孩子产生矛盾的核心是时间管理问题—父母觉得孩子玩游戏的时间太长了,或者是父母觉得孩子玩游戏的状态完全脱离了他们的掌控。但是,很多时候游戏其实是可以创造父母与孩子有更好的亲子体验的。每个孩子从小都玩游戏,只是孩子小时候玩的不是电子游戏,不是网络游戏,那时候父母是要陪着孩子一起玩的,就没有问题。那么当孩子长大了,游戏换到了屏幕里的网络游戏的时候,为什么会出问题呢?说到底还是因为父母对游戏的认识不够,无法有效地帮到孩子。
其实,如果能够通过网络游戏进行亲子沟通的话,更能放大游戏作为一种沟通工具的价值。试想,在游戏里双方能够以一个摆脱了现实身份、更平等的姿态进行互动和沟通,还能拥有一份共同的体验,这是一个多么难得的与长大的孩子进行沟通的场景啊!
您如何看待网络游戏对于未成年人的影响?
A:网络游戏对于未成年人来说,是有积极的影响因素在其中的,只是如果控制不当,负面影响就会抵消掉积极影响,甚至负面影响会完全超过了积极影响。也许有人会质疑:网络游戏对未成年来说有什么积极正面的影响呢?当然有,游戏并不是生命的消遣,它可以传递思考,也能传递文化体验,是有现实意义的。但为什么大家现在都对网络游戏带着如此的偏见呢?这就涉及游戏素养的问题了,因为我们看到的是,很多未成年人因为不懂如何正确地参与网络游戏而出现了各种问题;一些游戏公司在设计游戏时,也因为没有充分地考虑未成年人这个用户群体的使用感受,而增加、凸显了游戏的负面影响。
我曾经做过一个实验研究,当时募集了一些喜欢玩网络游戏的孩子。根据统计,这些孩子的游戏年龄在4000个小时到7000个小时之间,而且他们多数只玩过一个网络游戏,很少尝试过玩其他的游戏,而且,他们的学习成绩确实都不能算好。
我当时就很难受,我试图让这些参加实验的孩子改变一下自己对于游戏的认识,不让他们的生命再继续浪费在几千个小时又几千个小时里。所以在第二天,我就将我的实验研究变成了工作坊,在工作坊中,我引导孩子们自己思考能不能积极地利用游戏,引导他们去想自己花在游戏上的这些时间最后导向了什么,我也给他们提供了一些专业工具,帮助他们反思自己在网络游戏与现实群体中的角色不同,以及通过自省与改变,在工作坊中尝试与队友进行合作。我很高兴地看到,当工作坊结束时,孩子们对网络游戏都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而且之前略显孤僻的孩子们自发地站成了一个大圈,一直在开心地互相交流。这次实验研究中的工作坊是令我难忘的一段人生经历,相信它也给这些孩子带来了很多不一样的感受和体验。
我做游戏研究的动机与初衷,就是为了帮助孩子们,让他们能通过网络游戏让现实变得更好,而不是进入一个更差的世界。我想,当越来越多的孩子、父母与我一起努力的时候,这个愿望会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