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参与学校决策的有效性评估

2021-11-30 23:44刘博文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学生参与

摘   要 随着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出,学生参与中学决策成为实现学校治理民主化、法治化的有效路径。为使学生参与决策得以有效落实,本研究围绕为何以及如何评估学生参与决策的有效性这两个问题,展开对评估主体、评估指标和评估程序的探讨,最终通过明确“谁评估”“评估什么”“怎么评估”来衡量中学生参与决策发挥作用的程度及产生的效果。

关键词 学校治理  中学决策  学生参与  有效性评估

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已成为我国中小学管理体制机制建设中的重要目标。2017年,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重点强调了“教育治理能力”,是学校改革与发展的要务。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再次明确指出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20年,教育部等八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强调完善内部治理。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学校在实现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应采取的一种重要方式就是让学生参与到学校决策中,这既是全面实现学校治理的有效路径,也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2017年,教育部《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中也明确提出:要发挥少先队、共青团、学生会、学生社团的作用,引导学生自我管理或参与学校治理。可见,义务教育阶段应成为培养学生参与决策能力的关键阶段。

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中小学在相关机制的建构上相对匮乏。因此,应尽快建构学生参与决策机制,为学生参与决策的施行构建一种有效路径。有调查显示:受过中学或中学以上教育的人,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更好的政治能力[1]。基于此,本研究主要聚焦中学生群体,而非小学生。

“一项参与机制能否起作用要看该机制有效性程度的高低,一旦参与机制不能起作用,只是走形式,那么参与者势必会失去对该参与机制的信任”[2]。学生参与决策的实施也必须以有效性为前提,而这种有效性恰需评估的方式来衡量。学生参与决策的有效性是指“学生参与所发挥作用的程度以及所产生的效果”[3]。为何以及如何评估参与决策的有效性?这两个问题正是解决学生有效参与的关键所在。围绕上述问题展开对评估主体、评估指标及评估程序的讨论,以实现对学生参与决策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程度及产生效果的评估。

一、评估学生参与决策的意义

学生参与决策的目的是通过学生的参与使学校决策更具民主性与科学性,一方面体现出学生的利益诉求,另一方面则有利于减少学校决策实施中的阻力和不必要的纠纷与冲突。因此,评估学生参与决策的效果既是必需的,也是必要的。

首先,评估是对学生参与决策有效性的鉴定。在评估过程中了解学生参与是否对学校决策以及学校治理起到积极作用,若评估结果显示为负面效果,就应及时查找学生参与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修正。当然,评估学生参与有效性的最终目的不仅是要改变学校决策现状,更是“了解学生参与的现状,发现学生参与决策这一活动的进步与优势,鉴别或诊断其中存在的问题、困难与不足,最终提出有效的建议与对策”[4]。因此,评估对学生参与决策运行状态的鉴定功能,就是通过对学生参与决策相关信息及影响因素的分析,判断学生参与决策状况的优劣,这也是有效性评估的目的之一。

其次,评估是对学生参与决策有效性的自省。由于我国在中学生参与决策方面的体制、机制不够健全,评估恰好可作为发现其不足的有效方式,为未来学生参与决策的改进提供反馈。换言之,评估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循环往复的自省过程。通过自省,寻求最佳的机制建构与实施路径。因此,评估的自省功能对学生参与决策有效性的提高有重要的助推作用。

再次,评估是对学校育人质量提升的促进。鼓励学生参与决策: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得为学校建言献策的机会;另一方面也保障了学生的合法权益,使学生的合理诉求得到表达。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决策能力、组织能力、统筹规划能力以及创新力等。从这一角度看,对学生参与学校决策进行有效性评估正是督促学校和学生反复改进与提升的过程。

二、评估学生参与决策的方法

从衡量价值的角度看,评估即“为达到特定目标,运用特定的指标,比照一定的标准,采取规定方法,对事物作出价值判断的一种认识活动”[5]。运用特定指标,通过一定程序对学生参与决策过程进行价值判断。由此,学生参与决策的有效性评估是指相关评估主体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学生参与决策的实施情况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其中,评估主体(谁来评估)、标准(评估指标)、价值判断的过程(评估程序)三者构成判断学生参与决策这一事项是否为学生、学校、决策本身带来预期效果的关键要素。

1.评估主体

学生参与决策有效性的评估主体是指对学生参与决策的有效性作出评估的人员或组织。在学校治理理念下,学校相关利益者都应该成为评估主体,多元化才是评估主体构成的首要原则。

为保证评估工作的全面、系统开展,评估主体应建立学生参与决策效果评估委员会,由校级和副校级管理者、中层管理者、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家长代级和社区代表以及专业人员等组成。由于评估活动有其客观规律,必须依据教育规律和评估规律来开展相关活动,因此,专业人员必须纳入评估主体。根据成员对学校情况、学生参与决策情况以及在学生参与决策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等了解的程度,明确各主体的职责与分工,从而确保评估活动有序开展。

2.评估指标

尽管对于参与有效性评估指标的研究在中小学领域应用较少,更多集中于公众参与等公共事业领域,但二者间有着一定的相通性。学生参与决策作为民主治校的重要内容,其最终目标是为了实现学校的现代治理,从这一角度看,善治的评估标准实际上就是学生参与决策后所要达到的评估标准。因此,本研究将在公众参与效果和善治效果这两类评估指标体系基础上,提出学生参与决策的有效性評估指标体系。

公众参与的有效性评估研究众多,较具代表性的有美国学者赛威与菲利普,他们指出公众参与有效性应从公众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平等性及效率三个维度进行评估。其中,参与广度和深度指参加人数及参与者积极性的高涨程度;参与平等性指提出的建议是否能代表大多数民众的想法;参与效率则指双方达成共识所需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等[6]。英国学者阿克兰指出有效的公众参与应做到包容性、透明公开、尊重承诺、可达性、有责性、代表性、相互学习和有效性[7]。美国学者吉恩·罗和林恩·弗里沃提出公众参与效果的评价标准[8],包括结果标准(代表性、独立性、早期参与程度、影响力、透明性)和过程标准(资源可获得性、目标明确程度、结构化决策程度、成本有效性)。

《公共参与手册:参与改变命运》一书中指出从三个角度对公众参与的有效性进行评估[9]:“一是以利益相关者的目标和方式为出发点;二是以有效的实践为出发点;三是以社会目标为出发点,包括公共价值与决策的结合、决策可持续性的提高等社会目标”。

“善治”领域的有效性评估研究则更多地围绕“善治”六要素(法治性、透明性、责任性、回应性、参与性和有效性)展开对治理效果评估标准的讨论。俞可平指出民主治理有15个评价标准:“法治、公民的政治参与、多样化、政治透明度等,其下属子指标及关注重点多达98个”[10]。褚宏启针对教育善治的实现提出了十个标准,即“参与度、回应性、透明度、自由度、秩序、效率、法治、问责、公平、效能”[11]。德国学者阿伦斯强调应从“问责制、可预见性、参与度、透明度这几个维度评估治理的效果”[12]。美国学者黑尔则认为“只有符合参与的代表性、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自主权、公平、效率、绩效这五项标准,才能称之为较有成效的教育治理体系”[13]。联合国人居署和亚太社会委员会认为决策过程及实施是否达到善治设定的评估标准是参与、法治、有效性和效率等(如图1)。

可见,公众参与效果评估与善治效果评估的指标设定主要聚焦于参与主体相关情况、参与方式、参与制度、参与程度、参与成本、参与影响、参与质量、参与透明度、参与回应度、参与责任、参与秩序等方面。相较于社会的复杂性与多元化,学校与其相比既有一定的相似处,又有一定的区别度。因此,中学决策中学生参与的有效性评估指标的设定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选取部分指标,如参与主体、参与方式、参与制度、参与程度、参与影响、参与透明性、参与回应度。剔除参与成本、参与秩序和参与责任三项指标:一方面,学校主要以学生群体为主,其组织管理相对简单容易,因此参与成本和参与秩序可暂时忽略;另一方面,由于教育类法律法规及学校规章制度中并没有对学生参与治理方面的责任承担作出相关规定,考虑到法律依据不足的现状,参与责任这一指标也可暂时忽略。但参与质量这项评估指标须保留,学生参与决策这一过程主要涉及的是学生和学校两大主体,其参与质量可通过学生是否满意、学校是否及时回应这两方面评估,因此,将参与质量细化为学生满意度与学校回应度两项指标。

综上所述,学生参与学校决策的效果评估指标应包括参与主体、参与方式、参与制度、参与程度、参与影响、参与透明度、学生满意度、学校回应度,这些因素反映了参与和治理的广度、深度和效度。对上述指标进行归类,将学生参与决策有效性评估指标体系设定为3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及12个三级指标(见表1)。

(1)学生参与有效性评估的广度

该指标是对参与人员的广泛性和参与方式多样性的一种反映,其下设参与比率、参与方式、参与制度保障3个二级指标。参与比率指学生个人或群体参与决策的人数比率,包括班级层面、年级层面以及学校层面的参与率。参与比率越高,说明参与的学生越广泛,所反映的学生意见越全面,所作出的决策在学生群体中的接受度越高。参与方式,即参与渠道(如个人或学生组织方式、校长信箱、校长接待日、学生代表大会、学生座谈会等),这一指标包括参与方式的多样性和参与方式的使用率两方面。参与方式多样性是指学生对参与方式的选择是一种还是多种并用;参与方式使用率指每种参与方式的使用人数及使用频率,使用率越高,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该方式的实用性及有效性。参与方式作为学生参与决策的必备媒介,对学生参与决策的有效性至关重要,没有方式与渠道,学生便无法规范有序的参与决策。参与制度保障指学生参与过程中的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其执行的规范性与法制性保障。包括国家的《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以及地方法规、学校规章制度等。

(2)学生参与有效性评估的深度

主要是对学生参与自主性以及参与发挥作用范围的一种反映,下设学生参与度和参与条件保障2个二级指标。其中,学生参与度,即学生参与的程度,包括参与主动度、参与充分度。参与主动度包括学生参与动机的功利与自愿、参与态度的冷漠与积极、参与的权利意识及维权意识、参与的行动力等;参与充分度是指学生参与决策的范围及层次,学生所能达到的权力等级将直接决定其参与决策的目标的实现程度,因此,将权力范围及参与层次设为参与充分度的三级指标。参与条件保障,指影响决策参与的外部因素,包括学生素质和学校环境两方面。学生素质是参与者质量的一种体现,包括学生的相关知识、经验和技能,学生素质直接决定了决策質量和参与的深度,而这一指标主要由参与主体选择这一环节决定。学校环境是学生参与决策的外部支撑,包括学校的态度、学校与学生的关系、学校相关课程与培训的设置等。

(3)学生参与有效性评估的效度

这是对学生参与决策有效程度的一种反映,也是对参与结果的一种考察,下设参与影响度、学校回应度、学生满意度这3个二级指标。参与影响度指学生参与对决策的影响程度,包括学生对决策的影响力以及学校对学生意见的接受度。参与影响度越高,则学生对决策的影响力越大,其在参与决策过程中所发挥的效力就越大,反之则越小。学校回应度指学校对学生意见的反馈度,包括反馈方式与反馈速度。学校回应度越高,速度越快,说明学生参与越受重视,其对决策所起的作用越大。学生满意度,即学生的满意程度指“学生作为接受学校教育服务的顾客,在接受服务时的实际感受,与预期比较后,所产生的一种愉悦或失望的心理感受”[15]。学生满意度包括学校接受学生批评的指数、学校吸纳学生良策的指数、学生对学校决策的整体评价三方面。

3.评估程序

程序是指事物运动的某种过程或次序,含有某种秩序或顺序的意思[16]。学生参与决策有效性的评估程序即评估步骤。按照评估发生的顺序,将评估程序分为三阶段:评估前的准备阶段、评估中的实施阶段、评估后的结果反馈阶段。

(1)评估前的准备阶段

第一步,成立评估组织(即学生参与决策效果评估委员会),确定评估主体及明确分工;第二步,宣传动员与培训,对学校利益相关主体进行评估工作开启前的宣传和动员,并对评估委员会成员及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第三步,制定评估方案与实施计划。

(2)评估中的实施阶段

包括:收集信息,收集过程中应注意信息的全面、完整、真实与准确;整理信息;评估信息。

(3)评估后的反馈阶段

第一,分析评估结果,作出综合判断;第二,撰写评估报告并向学校反馈结果;第三,公示部分評估结果,便于学校利益相关者及时了解评估情况;第四,学校确定问题改进方案。

学生参与决策作为学校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已成为时下各中学工作的焦点,但形式上的参与不是目的,学生参与权利的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学校决策的科学民主才是最终目标。要保障这些目标的实现,就要通过评估学生参与决策的有效性,在不断改进学生参与决策的效果中实现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西德尼·维巴著.公民文化—五个国家的政治态度和民主制度[M].张明澍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303.

[2] 徐文星.行政法背景下的公众参与:公众参与机制的再评价[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7,8(01):91-94.

[3] 裴娜.城乡规划领域公众参与机制研究[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13:179.

[4] 别敦荣.高等教育管理与评估[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9:288.

[5] 潘彬,戚国裕,鲍良.公共投资项目绩效评估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39.

[6] Sewell W R D,Philips SD,Model for the evaluation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programmes[J],Natural resources journal,1979(19):337-3

59.

[7] 杨秋波,邻避设施决策中公众参与的作用机理与行为分析研究[D].天津大学博士论文,2012:61-62.

[8] Gene Rowe&LynnJ.Frewer.Public participation methods:A framework for evaluation [J]. science,technology,&human values,2000.

25(01):3-29.

[9] 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研究中心.公共参与手册:参与改变命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49.

[10] 何增科.治理评价体系的国内文献述评[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8(06):10-22.

[11] 褚宏启,贾继娥.教育治理与教育善治[J].中国教育学刊,2014(12):6-10.

[12] Ahrens J,caspersR,WeingarthJ.Good governance in 21st century[M].massachussetts:educated elgarpublishing.Inc.2011:14.

[13] Hill PT.picturing a different governance structure for public education[G]//Manna P,McguinnP.education.governance for the twen-

ty-first century.Washington,D.C: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2011:332-336.

[14] Willy A schmid.空间规划的三个目标:可持续发展、社会福利、善治[J].国外城市规划,2006(06):127-128.

[15] 林卉.我国高校学生满意度指数测评研究[J].科技创业,2007(01):124-126.

[16]  赵德成.学校评估:理论、政策与实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55.

[作者:刘博文(1984-),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北京教育学院教育管理与心理学院,讲师,博士。]

【责任编辑   石  虹】

猜你喜欢
学生参与
优化小学数学教研的方法策略
浅谈初中化学新课的导入
初中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
培养小学生自主修改作文的能力
鼓励学生努力学好化学
数字电路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及调研
浅析示范教学在美术课中的有效运用
让学生自己选择课程内容
数学教学要给予学生参与的机会
搭建参与平台发挥学生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