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条件下中职数学隐性分层教学的方法探析

2021-11-30 18:26奚竹青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44期
关键词:隐性分层水平

奚竹青

[摘           要]  中职学生在数学基础、数学能力水平与其心智特点方面都有十分明显的差异,因此,传统的班级授课中的统一教学已经无法适应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如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班级内隐形分层教学,同时避免学生、家长、社会对分层教学的误解是教师要考虑的首要问题。通过分析分层教学应该遵循的原则、实施隐形分层教学的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希望对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

[关    键   词]  信息技术;中职数学;隐性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4-0198-02

一、信息化隐性分层的教学原则

(一)公平性原则

在划分层次时,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根据学生数学基础与水平,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信息化隐性分层教学,这样不仅可以贯彻教育公平,还可以消除学生、家长、社会对分层教学的误解。

(二)发展性原则

分层教学是动态的教学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分层调节。教师可以在一个学习周期结束后利用信息技术的动态化进行管理,使学生处于最适合自身发展的数学水平层次。

(三)选择性原则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选择,这不仅是分层教学的核心,同时还可以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提升自身的学习动力,使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与持久力得到提升。

(四)互动性原则

信息技术具有便利性,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创建师生、生生多方位信息交流的教学环境,为师生之间创设交流平台,一方面可以使教师更加了解学生,使师生之间的不同观点进行实时交融,使问题及时得到解决,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信息交流平臺对教学效果进行及时的跟踪与反馈,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得到提高,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二、隐性分层教学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

(一)因材施教与个体差异理论

因材施教最早由我国教育家孔子提出,因材施教倡导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进行教育,尊重学生的独特性与差异性。学生的生长环境不同,各有个性,即不存在两个完全一样的学习者,而隐性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成绩、基础、个性对学生运用不同的手段、目标,对其进行个性化的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发展,这也正好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手段。

(二)“掌握学习”理论

“掌握学习”理论由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提出,它强调,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学习与理解能力,而且能够对所理解的内容达到掌握的水平,只要为学生提供较好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条件,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速度、学习动机等方面的差异就会减小,大多数学生都可以获得较好的学习成绩。

(三)“最近发展区”理论

“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有现有学习水平与潜在学习水平,这两个水平之间的发展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要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从这两种水平出发,使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使最近发展区的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使学生能够得到发展。隐性分层教学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相应的教学目标,使教学内容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提高。

(四)“认知结构说”理论

“认知结构说”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逐步构建关于外界的知识体系,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得到发展,这体现了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教与学相互统一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实现学习体系的建构。

三、信息化隐性分层的实施方法

(一)学生分层

在对学生进行分层时,教师通常采用的是班内隐性分层的方法,教师可以运用信息化的技术手段,通过线上测试与问卷调查对学生的数学基础、数学能力与水平进行充分的了解,然后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将不同知识水平与基础的学生进行分层、分组,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对学生进行动态化的教学管理。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为学生提供多样性的学习选择,对学生实行差异化的教学手段。

(二)分层备课

备课是保障课堂有效进行的基础,同时优质的备课也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学生的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学习基础、家庭环境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层备课,将教学内容划分为不同等级,使学生能够掌握较为简单的知识,能够在具体学习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分层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根据备课内容实施分层教学,按照低层次学生优先参与,中等层次学生主动参与,高层次学生带动参与的原则进行教学,使学生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使高层次学生带动中低层次学生进行学习。除此之外,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进行分层讲解,使教学内容能够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所提高。例如:上新课时,让低层学生复述上节课的知识,高层次学生总结引入新课,在具体内容讲述时按照中等层次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行讲授,在练习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在上复习课时,教师可以让高层次学生进行具体的操作演示,使中低层次学生使用相关软件的水平得到提高,从而使整体水平得到提高。

1.目标分层

在分层教学过程中,重点是为学生设定合适的教学目标,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与学业水平的考试大纲为学生设置每一节课、每一个阶段的教学目标,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能够有所进步与收获。

2.策略分层

每个学生的基础知识、认知水平以及心智特点都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策略也不相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采取启发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究,做到因材施教。

3.作业分层

在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作业在深度、广度等方面也要有所区别,在基础知识相同的前提下对作业进行分层布置,使学生都能做到适合自身知识水平的作业,让基础差的学生得到知识巩固,使基础较好的学生得到广度上的拓展,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提高。

4.评价分层

教师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适当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实事求是,评价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评价方式要多元。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建考核评价平台,对学生进行过程性、发展性、终结性等多元化评价,使学生能够体会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喜爱数学。

四、隐性分层教学模式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对学生的隐性分层要谨慎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隐性分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学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家庭情况、身体素质、性格等多方面进行了解,任何一方面的失误都有可能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教师对学生的隐性分层教学要十分谨慎。除此之外,在隐性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看数学这一门课的学习成绩,要对学生进行全面分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学生才能对学生进行隐性分层教学。

(二)实时、动态地调整隐性分层的小组成员

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堂表现情况等对小组成员进行及时调整,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方法要灵活

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每个学校的课表要求也不一样,因此,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抓住隐性分层教学节奏,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融入课堂,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四)引进竞争机制

在实际的隐性分层教学过程中,一般是小组合作教学,在小组成员确定以后要对组长、讨论、组织等进行合理分工,避免组长产生骄傲自满的心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每月竞选一次小组长,提高学生自信心,让学生在竞争中成长。

(五)注重能力的培养

要想使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教师就必须让学生经过不断的体验与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身学习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为学生创造更多展示的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开展实践探索活动,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发展。与此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勇于提出不同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从而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六)注重教師的指导作用

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但不容忽视的是,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是课程的建设者,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因此,要注重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对学生的学习加以组织与引导,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发展,使学生朝有利的方向发展。

五、总结

采用隐性分层教学、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各方面得到提高,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使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为学生设计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使教学任务得以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霍建彬.新背景下中职数学分层教学分析及对策[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37):282.

[2]陈海生.中职数学班内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学理科园地,2014(3):44-46.

◎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隐性分层水平
张水平作品
让“隐性课程”会说话
基于分层教学下的高中数学“让学”策略
基于分层的FCM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基于分层的FCM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基于“学为中心”的分层作业的设计与思考
高中生物学中的隐性定理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35
米歇尔.奥巴马与第一夫人的隐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