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优化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方法分析

2021-11-30 03:16唐占劼
魅力中国 2021年50期
关键词:利用网络史料互联网+

唐占劼

(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三合学校,甘肃 东乡 731400)

前言

人们善用文字来记录已经发生过的事、存在过的人。但人类的历史源远流长,其中蕴含的知识与道理数不胜数,想要让初中学生学有所得,将这些历史牢牢印在脑海中,如亲身经历一般,就需要初中历史教师发挥自身学生引导者的职责,巧妙利用科技的便利条件,整合网络资源,带领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历史,切身体会历史人物中的情感,让原本仅存在于课本中的冰冷形象转化为有温度的人,给予学生更加直观的学习体验,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一、“互联网+”在教育中的应用优势

(一)提高教学效率

互联网在教育中的应用,能够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基于互联网的便利而衍生出的各种有效教学方式,诸如微课、智慧课堂、多媒体教学等等,都对教师的教学有着明显的助力。而这些有效的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摆脱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随时随地利用网络查询资料获取知识,也可以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有着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促进学生进步的作用。同时,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利用网络进行预习和复习等等学习环节,教师就可以将节省下来的课堂时间,用作为学生答疑解惑,拓展知识。对学生全面发展大有帮助[1]。

(二)开阔学生眼界

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尤其是历史这门课程涵盖的知识,超出课本中所能呈现的范围,有更多等待学生发现与思考研究的知识,不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带领学生学习。这就需要利用互联网的便利条件,通过网络为学生开阔眼界,网络上各种新奇有趣的知识呈现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养成自主学习习惯,这对学生今后的深度学习与发展大有裨益。

二、传统初中历史教学的弊端

(一)教学手法单一

初中的历史教育目标是以知识传授、情感理解与价值观树立几个部分构成,而这几个部分是相依相存,相辅相成的。但传统初中历史的课堂中,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为了尽快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成绩,而忽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与感受,常用理论灌输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没有着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导致学生面对干瘪的历史文字知识时会产生厌倦的想法,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学生今后更深一步的学习没有帮助[2]。

(二)教学内容枯燥

历史是对真实发生事件的记录,虽然这些事件在某一年代是振奋人心、惊心动魄的事件,但已然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随着时间的洪流逐渐淡化,当代学生在学习历史的时候,只能够依照书本中的文字来了解知识,没有切身体会感受,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加上教师为了达成教学目标,让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就会着重引导学生记忆文字和日期,学生多半会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去记忆,导致教学内容枯燥乏味,不利于学生深度学习。同时,学生在没有真正了解其背景事件的时候就死记硬背,会使得这些知识忘记的速度很快,印象不够牢固,违背了教育的初衷。

三、“互联网+”背景下优化初中历史教学的策略

(一)利用网络整合史料

史料是有参考价值的历史根据,能够帮助人们在蛛丝马迹中重新构建历史进程,人类对历史的研究离不开史料。史料包括文献、书报记载,文件记载、实物记载以及回忆与民间传说记载。为了帮助初中学生将历史知识理解得更加透彻,历史教师就应当适当结合史料,完善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比如在学习到《美国的独立》的历史知识时,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多媒体课件资料,带领学生观看自由女神像的图片,询问学生:这里的锁链象征着什么?鼓励学生大胆发言,集中学生注意力,然后说明锁链象征着英国的殖民统治,而火炬又象征着什么?象征着自由与平等,美国人民想要摆脱英国的殖民,获得自由,得到平等待遇,所以就出现了断开的锁链[3]。

史料可以直观生动地反映出历史的原本面貌,将教材变得更加活化,同时借助史料能够开阔学生视野,带领学生更深入的感受历史。但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也要发挥出自身的专业能力,适当引导学生,比如在学习到禁烟运动的时候,可以引用林则徐的上书资料:“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有谢谢视之,是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这段话明确表明了当时鸦片对我国清朝统治的重大影响,也传递了禁烟的重要意义与迫在眉睫之况。

教师在借助史料教学的时候要注意,提前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学生的史料加以引导。提前将即将使用的史料分为几个层级,首先是在最低水平上,精简语言,将史料进行改写与完善,删减掉无用的内容,其次,将一些资料利用现代语言进行转述,确保初中学生可以理解,提高教学效率。第三,为了使文献能够脱离原本状况而进行摘抄。第四,处理过于原始的文献资料。对此,教师应当注重提供合适的教学材料,联合其他文献,并标明出处和重要性。

(二)利用网络创设情境

新课程理念要求实现学生的全方位发展,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重要目标,凸显出“互联网+”的重要优势,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等资源,带给学生真实体验。可以结合情境教学的模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程的应用优势在于能够将原本平面单一的文字知识转化为生动的形象呈现给学生,带给学生不一样的历史学习体验,引导学生将自身代入进去,感古人所感,想古人所想,培养学生历史推演与判断能力。

比如在学习到有关社会生活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为学生展示清明上河图的清晰图片,甚至可以利用网络上人们制作的清明上河图的动态图片,让学生认真观察,对图画中的人物穿戴进行思考分析,大胆说一说从某个人物的穿戴可以得出这个人的身份与家庭条件,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感受历史中的生活情况。然后通过相关视频的播放,展示农村生活的演化,为学生营造浓郁的历史氛围感,使学生有着身临其境之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激发历史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三)利用网络拓展知识

历史知识广阔无边,教师在教学中不应只局限于课本内容,可以适当增加课外知识,帮助学生开阔眼界,实现全方位发展的目标。但考虑到教学时间紧张,教师需要完成教学目标,就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便利条件开展微课教学,大大减少教学时间的浪费,还能够有更多充足的时间去拓展延伸。这个教学手法下面一点细述。这一点主要说一说教师如何利用网络帮助学生拓展知识[4]。

为了让学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同时产生自主了解历史知识的欲望,就要求教师利用有趣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比如在学习到《古代埃及》这一框架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提前为学生找到相关资料,并带入到教学中,潜移默化的开阔学生眼界。众所周知,古代埃及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新王朝时期与当时同样强大的国家——赫梯签署了世界上第一份和平条约,这也正说明了古埃及的先进与繁荣。早期人类以尼罗河为依托,在尼罗河两岸建立文明,作为母亲河,尼罗河给予古埃及人源源不断的资源财富,随着尼罗河的泛滥期到来,河水会淹没两岸的农田,这时的埃及人就可以得到久违的休息,用来发展文明,开拓经济。当河水退后,留下的淤泥就是埃及人民最喜爱的宝藏,带给农田勃勃生机,也给予埃及人希望。

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找到埃及壁画,结合壁画为学生讲述古埃及文明。古埃及的历史悠久,先后经历了前王朝、早王朝、古王国、中王国等等,一直到罗马的入侵和殖民,才使这个辉煌的太阳国度走向落败。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记忆,教师可以结合当前时代的信息讲解,比如古埃及的首都原为底比斯,也就是百门之都,是宗教的中心,也是众多法老的执政地点,相当于我国的首都北京,而古代埃及的下埃及城市孟菲斯,是繁荣的象征,曾经是古王国的首都。在孟菲斯聚集了各国的商人,有着其他城市没有的新奇货物,与我国的上海十分相似。当时的古埃及文明没有统一的货币,多半是以物易物的形式,教师可以结合此知识点带领学生开展小游戏活动,让学生准备好自己喜欢的物品,与同学做交换,让双方都认同这次交换的时候,交易就算达成,这样的小游戏形式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历史知识,并不容易忘记,今后将成为学生记忆中的有趣回忆。

(四)利用网络制作微课

上述说到想要有效提高教学的效率,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的形式制作微课视频,所谓微课,其主要构成意义就在于这个“微”字,也就是教师将原本长且复杂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凝聚成为一个10 几分钟的视频,可以用作学生预习、课堂教学以及课后复习上,这种短小精悍的视频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观看教师制作的视频学习知识,并在视频观看的过程中将不懂的地方加以记录,在课堂中向教师发起询问,由教师给予更有针对性地回答。教师可也可以在教学中带领学生观看微课视频,结合视频中的重点内容进行重点分析,大大减少了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将节省下来的课堂时间用于为学生拓展知识,答疑解惑上。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微课视频回到家中进行课后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利用网络查找相关资料,提高学生的知识面[5]。

结论

综上所述,历史作为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其存在的意义。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前时代,互联网为人们的生活与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不小的便利,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优化初中历史教学。同时积极更新改善教学观念,顺应教育发展趋势,做到与时俱进,也要落实课程改革的目标,突出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给予学生更多自由的空间与时间,提高教学实效性。

猜你喜欢
利用网络史料互联网+
利用网络爬虫技术验证房地产灰犀牛之说
走马史料赠故里 川渝民间文艺添新篇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史料整理:认识中国武术的一条路径
信息技术课中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学习的策略
史料二则
利用网络社交平台 提升学生朗读能力
他已作了“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