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丽莉
(甘肃省临夏市枹罕中学,甘肃 临夏 731100)
要想让学生的兴趣饱满,那么课堂就应有足够的吸引力。换句话来讲,只有充满趣味的课堂,才能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厚,才会使学生更主动让,学生更积极。所以,教师在实际授课的过程中,要全力打造趣味初中地理课堂,重视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利用多种元素构建多样化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地理知识中,使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到良好的学习状态中。同时,教师也要以全新的教育手段去鼓励学生,帮助学生在地理这个“大世界”中自由行走。
在传统的初中地理课堂中,多数教师都将学生当作容纳知识的“容器”,所以多数教师更是以自己的经验和常用的授课手段教学,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师生之间的关系更是处于僵化状态,整个课堂主要表现为知识传授和被动接受。而教学过程主要体现的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情感沟通。因此,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才是有效教学的基础,并且学生知识的学习不应该是被动接受,应该是主动探究。教师要想让学生信任自己、主动接受自己的教育,就应重视师生和谐关系的构建[1]。
首先,尊重为先。教师必须要懂得如何尊重学生,也要明白为什么要尊重学生。因为,尊重才是情感沟通的重要基础条件。所以,在实际授课中,教师要避免对学生进行强制性教学,要尽量以鼓励的方式与学生沟通,避免对学生挖苦嘲讽。其次,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所在,借助分层式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在进行提问时,也要避免问题难度过高,使学生的自信心受到打击,而是要针对不同的学生个体提出合适的问题。在课后练习时,也要针对学生的能力强弱,布置难易程度不同的内容,以此帮助学生获取更好的发展。最后,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不论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对是错,也要让学生先具备勇气,然后引导学生去逐渐发现问题中所存在的错误,通过这样的过程去启发学生智力,拓展学生的思路,让学生能以主动的状态去学习每一个地理知识。
在教学某些区域性的地理知识之前,教师就可以借助“世界之最”的相关知识去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2]。
以授课“亚洲”地理知识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展之前,首先对学生提问:“世界中最大的洲是什么洲?”“世界海岸线最长的洲是什么洲?”“亚洲地区中哪个高峰是世界最高峰?”“哪个高原是世界最高原?”“哪个半岛世界上最大的半岛?”通过这些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随后再引入新知识。这样的课堂对于学生来讲,新鲜感较为强烈趣味性比较明显。又如,在授课“南极洲”相关的知识点时,教师就可以利用世界上位置最靠南、平均海拔最高、气温最低等进行知识导入。这样的课堂,能让学生将知识点记忆得更加扎实,同时也能让学生更了解世界的地域面貌。
信息技术在教育学中的广泛运用,受到了很多学生的青睐[3]。同时也是教学实践中有助于学生兴趣激活的重要方式之一.所以,在课堂导入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著名景观以此进行知识教学,让学生能够通过图片、视频的观察,了解不同国家以及不同区域的风土文化、民俗风情。
例如,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著名的“美国大峡谷”,这个峡谷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自然景观,科罗拉多河穿流其中,此峡谷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为受保护的天然遗产之一。并且这个峡谷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西北部的开发高原上,是世界乃至地球上最壮丽的景色之一。或者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展示“大堡礁”,这是世界上最大、最长的珊瑚礁群,位于南半球,纵贯澳洲的东北沿海,北从托雷斯海峡,南到南回归线,总长约有2011 公里,最宽区域为161 公里,总共有大约2900 个珊瑚礁礁岛。随后,教师继续引出新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地理知识学习。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让学生了解世界上最著名的景观,还能真正融入课堂情境中,使学生的好奇心能被充分激活,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主动学习。
猜谜语不仅是促进师生互动的一种有效手段,同时也是唤醒学生好奇心的重要方式[4]。所以,教师可以在地理知识讲述的过程中,利用谜语进行新知识导入,让学生以好奇的心态去探索知识、挖掘知识。
以授课“中国”相关地理知识为例,教师就可以通过以下谜语进行课堂导入。如:“大家都笑你(打一城市名称)”“带枪的人(打一城市名称)”“春水碧如蓝(打一中国省级行政区名)”。在谜语提出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多样化的途径去探索这些谜语的谜底,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合作、讨论,将谜题拆分开来,尝试着是否能够通过组合的方式猜出谜底。当学生猜出之后,教师可以将新的地理知识引出,带领学生进行深入钻研,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认识中国,使学生能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以自己的祖国为荣,感受到祖国锦绣山河的壮丽。
在初中的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其他学科的知识内容与地理相结合。如,教师可以借助语文中的诗词歌赋,去描绘一些地理事物,以此帮助学生将抽象的地理知识绘制成美丽的景色,将其深刻的印象学生脑海之中。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著名诗人杜甫所创作的诗词“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去描述地理知识中的气候“大雨天气,锋面过境”。或者,也可以用“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去描绘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的入梅日期,让学生能够真正通过诗词以及教师的描绘,在脑海中勾勒出一幅幅美丽的地域美景,进而将地理知识理解得更通透。
地理别称具有较强的概括能力,能帮助学生记住更多的地名。同时也能使让学生对更多地域有更深刻的认知。因此,教师可以借助不同的地理别称进行知识授课。例如:锅底洼——江苏,如果把中国地形比作一口锅,那么江苏就是锅底。江苏是中国地势最低的一个省区,占江苏省总面积的14.3%,主要有老山山脉、云台山脉、宁镇山脉、茅山山脉、宜溧山脉。北方落叶果树王国——山东。山东省地处华东沿海、黄河下游,属暖温带季风气候,自然条件优越,盛产苹果、桃、梨等果品,素有“北方落叶果树王国”之称。
要想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长久的保持,那么就不能只依靠表面的刺激和浅显的激活,而是让学生能够在问题的思考过程中得到长远发展。所以,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悬念设计,重点培养学生思维,点燃学生的学习热。
例如,在讲解与“地球偏向力”的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黄河两岸是否对称?如果不对称,两岸的地形有什么区别?”又如,在讲解“风蚀作用”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为什么开封城墙上的砖有很多小洞?”在讲解“生物环境适应”的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为什么骆驼能够常年生活在沙漠上?”在讲解“大陆漂移”相关知识点时,可以提问学生:“为什么在非常寒冷的南极发现了只有在温室环境下才能生成的煤层?什么在炎热的赤道附近发现了古代冰川?”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会学生的脑海中会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并且学生的听课状态也会变得非常认真,使学生的兴趣在思考中得到长久保持。
借助漫画开展初中地理教学,能让地理知识变得更加生动,能体现出地理知识中的内涵,使学生有一种“回味无穷”的感受。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智力的启发,思维的锻炼。所以,教师可以借助学生喜欢的漫画内容进行地理知识授课,赋予学生强烈的学习动力。
例如,在教师讲解完“人类与环境”的相关地理知识之后,教师可以选择1989年上市的与“保护世界环境”相关的宣传漫画,漫画中的地球被拟人化,“头”上汗水淋漓,“脸”上露出惊恐以及痛苦的表情,工厂、汽车排放的尾气包围了整个地球,大片被砍伐的树林,画面中的解说词是:“地球出了很多的汗。”当学生看完这幅漫画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以下问题思考:1.这幅宣传漫画主要体现出了地球的什么问题?1.产生这些环境问题的主要因素是什么?3.这些问题的出现会引发什么样的后果?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逐渐将新知识渗透其中。并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学习,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掌握、理解地理知识。又如:在教学“水资源利用”的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选择《宇宙乞儿》这幅漫画,画面中地球伸出了两只长长的手,并且苦苦的哀求道:“请给我一点水吧!”在学生观看这幅漫画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继续思考“这幅漫画主要说明了什么?”“具有什么样的深刻含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如何解决这种问题?”通过学生的分析以及回答,教师再继续讲解水资源的有效利用,让学生意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价值,合理利用水资源的重要意义,使学生能逐渐形成强烈的环保意识,并从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努力保护地球。
综上所述,趣味性地理课堂的构建,不仅需要和谐师生关系作为基础,同时也需要教师运用合理的教学手段打造多样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有探讨、合作学习的机会,使学生能在充满活力的课堂中,重新燃起学习的热情以及兴趣,进而主动去获取地理知识,将地理知识内化、吸收,从而构建出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教师也要重视对于学生的引导,只有教师做好学生的引路人,才能让学生朝着正确的学习方向而努力,才能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