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学生地理学习效率的因素及其对策简析

2021-11-30 03:16张景钦
魅力中国 2021年50期
关键词:科目效率教师

张景钦

(遵义市第五十四中学,贵州 遵义 563100)

高中地理知识涉及面广、知识点多,对于学生探索宇宙自然、认识社会环境、掌握科学技术意义重大。通过地理知识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人口与资源环境、社会区域发展之间的关系,对于学生形成科学的发展观念与思想意识、提升学生的环境意识与资源意识也有重要的促进价值。受限于学生之间极大的基础差异,加上传统教学中教师教学策略的影响,导致地理教学一直存在效率低、边缘化状况。新时期地理教学中教师就要积极开展教学反思,总结影响学生地理学习效率的因素,并结合新时期的课程标准与发展规划,发挥地理科目的育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技能提升做好引导教育。

一、影响学生地理学习效率的因素

与数学、英语等知识性相对单一的科目相比,地理知识体系大、知识点多,而课时却不如数学、英语等科目多,由此导致课堂知识量较多,学生学习难度增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综合而言,影响学生地理学习效率的因素主要体现在:

(一)学习兴趣因素

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习的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积极的学习兴趣状态下能够促进学生自觉开展相关知识的学习,而消极的学习态度则会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主动性,被动的学习态度自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高中阶段地理知识理论性、体系性更强,如果学生对于以往知识缺乏科学的理解,也会影响他们日后的学习发展。加上高中阶段地理知识之间联系紧密,想要分析影响两地区域发展的因素,既要分析其地理位置的差异,也要分析气候条件的差异,还有土地条件、矿产资源等多方面的差异。这就导致不少基础差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存在学习难度大、学习兴趣低等现象,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发展。

(二)科目认知因素

在不少学生看来,地理知识需要大量的背诵,知识点多、学习难度大、学习进展慢,在一定程度上消磨了学生的学习动力。特别是受地理科目属性的影响,任何一点知识都能够牵涉到与之相关的经纬度、海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特点、自然资源以及人们的社会生活习惯、民族文化等内容。这对于学生的知识量、思维迁移能力要求较高。而不少学生由于底层知识积累不够,导致他们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存在敷衍心理、应付情绪。在这样的科目认知模式下,学生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缺乏自主性、缺乏主动性。

(三)知识体系因素

地理知识体系极为庞大,简单的一幅图、一个景观,背后会有庞大的与之相关的知识点。例如通过一个蒙古包就能够大致判断图片拍摄的位置是在北方草原地区,通过一个牦牛图片就需要联想到青藏高原地区。就算是同一张地图,在不同角度去观察,就能够查阅到不同的结果,例如根据不同的颜色标记能够分辨地形,通过行政区划能够认识到区域的划分,还可以借助等温线、等高线、降雨量等内容了解更多的信息。这对于学生的读图能力、信息提取能力、信息整合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对于地理知识体系的综合分析与系统理解,就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率。

(四)生活经历因素

地理是一项生活性极强的学科,很多知识直接关系着学生的生活实际。例如天气的变化、太阳高度的变化、季节的变化等等,这些现象都可以运用地理知识进行解释。只要学生当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与提问习惯,就能够更好地丰富学生的学习体系。但是在实际教学我们发现:学生们很少会主动联系自身生活去分析地理知识,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难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五)实践探究因素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加上近些年来高考的改革,对于学生的地理知识综合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地理知识单纯依靠学生的理论学习已经无法全面理解,只有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善于借助地理知识进行探究实践、深度思考、综合对比,养成思辨意识与思维能力,才能够有效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而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往往很少开展类似的实践探究活动,地理学习模式单一,学习效率较低。

二、提升学生地理学习效率的策略简析

通过系统分析影响学生地理学习效率的因素,我们能够明显发现传统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既有教师引导的因素,也有学生自身的认知因素。想要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重视联系学生的学习实际。发挥地理科目的趣味性与生活性特点,让学生们在多样化的学习活动中掌握地理知识。

(一)重视学生兴趣引导

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自主性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地理教学中教师要科学运用科目特色,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善于借助多媒体手段,让学生们能够通过地理学习足不出户便可以“游遍”祖国大江南北。具体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不同区域的特色景观来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比如给学生展示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景象以及近些年来的治沙成果,还可以给学生展示东北地区平坦、机械化的农业景观,也可以让学生欣赏珠江三角洲的城市景色……让学生们能够通过对于地理知识的学习感受不同地区的区域特色,进而结合其区域特点理解不同其余的发展模式与发展前景。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就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学生对于地理知识、地理景观、人文知识、区域发展的综合理解。

(二)培养学生科目认知

生活中我们经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形容一个人的知识与才华。地理作为一项综合性的科目,包罗万象,无论是语文中的诗词名句、写景佳作,还是数学知识中的数字计算、规律总结,无论是历史发展变化的脉络,还是一个地区的政治规划、区域发展模式,都能够在地理知识中找到相应的知识点与解决方案。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们能够树立“大地理”的学习理念,不能局限于对于课本知识的学习,还要善于通过其他科目知识的联系来更好的理解地理知识的原理。比如历史上为了充实边疆、建设国防,实施了开垦东北的规划,将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粮食产量,但是由于三江平原的湿地变成耕地,土地的蓄水能力降低,水旱灾害等多、水土流失严重,不少动物生活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珍稀动物急剧减少,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平衡与自然环境。所以停止了继续开垦北大荒的工作。通过这样的分析,就能够让学生们运用地理思维解释历史问题,运用科学思维分析国家政策背后的科学原理。培养学生在观察生活现象、分析地理现象的过程中能够运用缜密的思维与科学的逻辑,不断完善学生的科目综合认知能力。

(三)构建完善认知体系

想要学好地理知识不能单靠死记硬背,地理学习需要学生科学的联想与丰富的基础知识做前提。所以在地理教学中教师除了做好常规教学之余,也要关注学生认知体系的构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与思维能力,通过以点带面、举一反三的学习模式指导学生开展综合性的学习活动,真正意义上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与知识迁移能力。例如在教学《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一课的时候,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西气东输”的同时,也要通过我国的南水北调、西电东送等内容开展系统分析。使学生对于国家的区域协调发展规划、资源跨区调配工作有一个更为科学的理解。帮助学生构建一个整体性、协调性、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模式,引导学生能够树立全局观与发展观,在日后的学习活动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的规划与实践活动。

(四)结合学生生活实际

地理知识的生活性极强,与学生们的生活联系紧密。教学中教师就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乡土资源的运用与分析帮助学生发现身边的地理资源,分析身边的生活案例,深化学生对于地理知识、地理原理的科学理解与全面掌握。例如在教学《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一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结合本地的水资源与矿产资源分布情况,让学生们讨论如何更好地开发、运用好本地的自然资源。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通过乌江电厂、鸭溪电厂、播州区矿产品交易信息服务中心等本土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让学生们认识到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本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五)鼓励学生探究实践

地理不是简单的理论学科,而是一项实践性、应用性极强的学科。教学中除了做好基本的理论知识教育,教师也要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实践,让学生们在实践的过程中掌握更多地理知识。比如在教学《区域经济发展》一课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联系本地实际情况,分析“我的家乡怎样发展?”让学生们能够根据自己的设想,结合本地的资源情况、文化特色、土地资源等内容开展设想。这样的教学模式就能够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与知识应用能力,让学生们能够通过实地考察、结合生活经历进行创新总结与科学规划。不少学生就提出应该发挥本地的农业优势,通过辣椒种植、生态渔业作为农业发展的带头工程。还要充分发挥本地的工业优势,通过铝产品及其加工产业链的开发,提升本地工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与影响力。也有学生提出可以运用好本地的旅游资源,通过景区建设与第三产业的发展推动本地的经济发展,通过建设旅游景点、开发旅游资源,既能够提升本地人民的幸福感,还能够提升对外的吸引力……学生们的回答让教师颇为震惊,也能够看出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掌握、对于本地的发展都有自己的想法。可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开展地理教学工作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着重要的促进价值。

总之,地理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开展自我反思,明确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新时期教学中树立高度的责任意识与长远的发展规划,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重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创新地理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到地理学习的本质,感悟地理学习的意义。不断提升学生的地理知识应用能力与实践探究能力,为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提升做好科学引导。

猜你喜欢
科目效率教师
最美教师
多科目训练见招拆招练硬功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注意实验拓展,提高复习效率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高考“新科目”
跟踪导练(一)2
圆我教师梦
提高讲解示范效率的几点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