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丹萍
(甘肃省庄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朱店区域站,甘肃 庄浪 744621)
黄芪是豆科植物,主要产于甘肃、内蒙古、山西、黑龙江等地,陇中、陇东地区为甘肃省的主要产区[1,2]。由于野生黄芪较少,药用主要依靠人工栽培,一般生长2年才能达到商品要求。庄浪县是黄芪的适宜种植区,年栽培面积达1 00 hm2。为了筛选黄芪的最佳栽培模式,2019—2020年进行了试验研究。
供试黄芪为陇西矮黄芪一年生苗,长约20 cm。氮肥为尿素(含N 46%),磷肥为普通过磷酸钙(含P2O516%),钾肥为硫酸钾(含K2O 50%)。地膜为天水天宝塑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普通农用黑色地膜,幅宽120 cm。
采用随机区组法设计,共4个处理,3次重复。T1:覆膜垄作。垄底宽40 cm、垄面宽20 cm、垄高15 cm、垄沟宽10 cm,幅宽120 cm的地膜从中间切开覆盖1垄1沟,垄上定植1行,行距50 cm、株距20 cm,栽植密度10万株/hm2。T2:覆膜平作。行距50 cm、株距20 cm,用幅宽60 cm的地膜覆盖,黄芪种苗定植于坡度30°左右的斜面上,然后覆土至水平、覆膜。T3:露地垄作。不覆膜,露地栽培,起垄方式和栽植密度同T1。T4露地平作(CK)。不覆膜,露地栽培,起垄方式和栽植密度同T2。小区面积21.6 m2(6.0 m×3.6 m),试验走道30 cm,四周设保护区[3,4]。
试验设在庄浪县盘安镇王宫村肥力均匀的平坦梯田地块,上茬作物为玉米。年均降雨量560 mm,黄芪生育期降雨量1 475 mm(2019年710 mm、2020年765 mm),较年均值增加45.3%。2019年3月25日覆膜,4月18日定植。各处理施肥量均相同,结合覆膜前整地将磷钾肥全部基施(纯P2O590 kg/hm2、纯K2O 30 kg/hm2),氮肥于现蕾期全部借雨撒施(纯N 75 kg/hm2),其他管理措施同当地大田。
记载生育期和经济性状,成熟后各小区中间行取30株考种,测定其生物性状和产量。按小区收获,单收计产。
由表1可知,不同栽培模式对黄芪的生育期稍有影响,T1与T2出苗期、现蕾期、开花期、结薯期、成熟期完全一致,生育期均为180 d。T3与T4出苗期、现蕾期、开花期、结薯期、成熟期完全一致,生育期均为173 d,T1与T2的生育期较CK长8 d。
表1 生育期记载
由表2可知,不同栽植模式对根系生长有明显影响,T1、T2、T3、T4的平均单株产量分别为18.56 g/株、17.14 g/株、13.31 g/株、13.04 g/株,T1、T2、T3分别比T4(CK)增产42.39%、31.48%、2.07%。T1、T2、T3、T4的商品率分别为87.41%、86.95%、75.30%、71.13%,T1、T2、T3分别比T4(CK)高22.89%、22.24%、5.86%。
表2 经济性状
由表3可知,T1产量最高,为5 377.69 kg/hm2;T2产量位居第二,为5 162.3 kg/hm2;T3产量位居第三,为4 008.95 kg/hm2;T4产量位居第四,为3 814.41 kg/hm2。T1、T2、T3分别比T4(CK)增产40.98%、35.34%、5.10%。经方差分析,区组间差异不显著,F区组=1.827,P=0.256 2;处理间差异极显著,F处理=23.456,P=0.000 1。
表3 产量结果
由表4可知,T1总成本47 850.00元/hm2,总产值107 553.75元/hm2,纯收益59 703.75元/hm2,纯收益比T4(CK)增加19 265.63元/hm2;T2总成本43 350.00元/hm2,总产值103 246.04元/hm2,纯收益59 896.04元/hm2,纯收益比T4(CK)增加19 457.92元/hm2;T3总成本37 350.00元/hm2,总产值80 178.96元/hm2,纯收益42 828.96元/hm2,纯收益比T4(CK)增加2 390.83元/hm2。
表4 经济效益 单位:元/hm2
黄芪地膜覆盖栽培可提高土壤温度和含水量,从而大幅度提高产量、商品性及经济效益,其中覆膜垄作增产效果显著,但大田操作困难,增加了成本,以覆膜平作为最佳栽培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