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丽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广东 珠海 519000)
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深入推进,药品零加成、卫生材料零加成等新政策逐步实行,市场竞争越来越剧烈。想要使公立医院能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继续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医院战略目标,对医疗市场进行精细划分,严格控制医院的各项成本,最大化地提高医院的效益与效率。管理会计在医院运营管理中起到的作用不可小觑,而财务会计也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因此,必须对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意义进行深入理解,找出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充分发挥二者在医院运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为公立医院生存与发展提供保障。
管理会计又称为“分析报告会计”,主要是为了提高企事业单位经济效益,通过会计人员专业技能,利用财务会计所提供的业务资料及其他原始资料,进行有目的的整理、加工,最终形成适用于领导层所需的分析报告,为企事业单位管理层提供日常各项经济活动规划、控制、预测及决策的依据。管理会计主要分为成本会计和管理控制系统两大部分,以此审视管理会计各个阶段的变化和发展,通过对业务资料及其他原始资料的分析,评价企业发生的一切经济活动,为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提供生产经营前景预测,并提供决策依据,提高经济效益。随着当前市场竞争逐渐加剧,公立医院管理者对管理会计的需求越发明显,而管理会计对医院管理这的作用也越发重要,管理会计逐步被公立医院经营管理者重视。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有所不同,其又称为“传统会计”,主要是沿用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企事业单位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等经营活动,通过专门的核算方法进行确认、计量,并出具财务会计报告。定期为企事业单位经济相关利益者,提供生产经营状况、盈利能力等重要信息。因财务会计侧重于企事业单位外部相关利益者的决策需求,故也将财务会计称之为“对外报告会计”。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除了上述意义概述中服务对象存在差异外,在核算方法、核算重点以及核算原则上也大有不同。
首先,在日常工作中,财务会计时刻受到国家制定的统一会计制度及会计准则制约,对企事业单位日常经营活动中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记录、整理以及分析。而管理会计在日常工作中,则无需受到相关法律制度的制约,而是根据企事业单位经营者的需求,灵活运用一种或多种计量单位,对经济业务进行评价,根据财务会计提供的财务数据,进行特定需求的分析。
其次,财务会计反映企事业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经营情况及财务状况,主要体现在企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现金流量表等报表上。而管理会计反映企事业单位管理层在管理层面的需求,解决企事业单位在经营过程中出现的特殊问题,并且为企事业单位管理层,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通过分析与控制、决策有关的数据的分析,将过去、现在与未来企事业单位发展一一展现给管理层,以便管理层对各项业务做出重大决策。
最后,财务会计是对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详细记录、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其核算的时间有及时性,核算的过程相对固定,主要是通过统一格式的记账凭证、总分账簿以及财务报表作为信息载体,且均为具有法律效应的正式文件。管理会计核算则具有不定期性,根据企事业单位管理者的需求提供数据。数据的载体也是多样化,承载的内容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可根据企事业单位管理者对管理的特殊目标和需求,详细分析重点,省略带过非重点分析。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作为现代社会两大分支,存在一定的区别,但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补充、相互渗透,是企事业单位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会计信息系统可分成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两个部分,管理会计侧重于“管理”,财务会计侧重于“核算”,目的在于确保企事业单位正常运行,为管理层提供日常各项经济活动规划、控制、预测及决策的依据。
其次,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逐步趋于一体化,该两部分的数据来源都是日常经营活动中的原始信息。财务会计所提供的记账凭证、总分账簿以及财务报表是管理会计编制分析报告及提供业务评价的关键资料,管理会计的分析、评价结果也直接影响着财务会计。两者相互作用,彼此依存,因此,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任何一方数据的真实、可靠与否,都将直接影响另一方数据的正确与否。
最后,财务会计需要在改革和发展中,着重考虑管理会计的需求,强调企事业单位管理层面的控制;管理会计则应延伸到企事业单位业务科室的控制,通过财务会计的可验证性和客观性,有效地进行工作。
在日益加剧的医疗市场竞争之下,公立医院需要在各方面不断加强自我管理。加强公立医院的会计体系建设,降低财务风险的发生、控制医院成本,找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在公立医院运营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正确看待和认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之间存在的区别与联系,最终达到提高医院运营管理水平的目的。
目前公立医院在完善管理会计制度体系中遇诸多困难,首要就是协调公立医院内部各个临床科室以及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工作问题,增强各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熟悉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业务及流程。这就需要管理会计发挥其在完善制度体系中的作用,对公立医院内部各组成部分进行分析,了解并掌握医院组成结构之后,根据该医院内部组织架构的特点,制定出个性化、细致的管理制度,强化管理会计在公立医院中的执行力度与管理力度。
财政部颁布的《管理会计基础指引》中提出“业财融合”理念。对于公立医院来说,将医院临床科室中的医疗团队、护理团队、医技团队、医辅团队的业务工作与财务工作相融合,就是“业财融合”。通过对临床业务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财务分析,评价各业务在开展、实施过程中的效果,对各项业务工作的开展进行专业指导、调整,最终予以决策建议,使得各临床科室找准运营管理在医院中的控制,从而促进医院在业务工作中的可持续发展。将传统的会计核算方式,逐渐转变为业财融合的管理会计模式,以达到提高医院的运行效率的目的,将管理会计在医院战略决策及运营管理作用发挥极致。
财务分析是采用专业的分析技术及方法,以会计核算、报表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主要依据,对企事业单位过去和现在发生的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进行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等相关分析。财务分析能够有效地监督医院经营管理过程,能够帮助医院对重大项目进行会计预测及项目决策。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医院经营模式不断转变,公立医院对各项收入、成本的管理越发重视。因此,成本分析作为财务数据分析的基础,越来越需要得到公立医院管理者的重视。医院为了能更好地划分责任主体,评价临床部门的业务能力,掌控医院的成本控制,就需要在管理会计中强调“可控成本”的概念。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相比,采用的是较为传统的会计核算方法,但财务会计在公立医院运营管理中起着不可小觑的重要作用。必须找准财务会计在公立医院运营管理中的定位,使其与管理会计相互制约、相互补充、相互渗透,以实现公立医院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财务报表分析上,财务会计的收入及成本概念通常比较单一,是过去已经发生的各项收入及成本的体现,客观、真实地将公立医院收入、支出等经济状况信息,传递给经营管理者,使管理者对医院当前的经济状况了如指掌,并通过该信息掌握可使用资金情况,判断收入、支出配比是否合理,进而制定适用于本医院的发展战略目标及发展规划。
对于公里医院业务的开展,财务会计可以提供精细化、数字化的成本收益信息,并参考该部分指标依据,为管理者对完善旧项目、开展新项目提供决策依据,同时有效地控制公立医院成本。
财务会计对公立医院资金的使用、库存物资及固定资产的出库、入库、转移等,需严格按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要求,做好账务处理,按时对流动资产及非流动资产进行盘点,对盘盈及盘亏的物资及时查找原因及责任部门,为医院资产管理提供保障。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作为会计体系中的两大分支,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补充、相互渗透,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是公立医院运营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内容。随着公立医院竞争不断加剧,公立医院需要明确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在医院战略目标制定、业务开展及财务分析等各方面的定位,将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共同促进医院的平稳发展和高效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