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理工科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初探

2021-11-30 14:15郭宜娟王林惠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理工科专业课程思政

郭宜娟 王林惠

地方高校理工科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初探

郭宜娟 王林惠

(湖南科技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湖南 永州 425199)

当前,我国高等学校正全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相对于国家直属高校,地方性高校客观上存在优良师资不足、思政意识不足、教学投入不足、改革力度不足等难以弥补的短板。地方高校理工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需要在加大引智力度、加强示范引导和抓好制度建设三个方面着力,以缓解优良师资不足压力、增强课程思政改革建设的动力和活力。

地方高校;理工科;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2016年12月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重要举措”[1]。由此可知,开展课程思政目的在于鼓励各专业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挖掘各科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实现专业教育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弥补高校德育教育依赖思想政治理论课单一的教育模式,达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效果。

习近平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教师的育人素养直接影响课程思政效果。地方高校由于地域、经济方面存在客观的短板,难以吸引优秀人才扎根,而在高校中占比高、侧重技术、专业性强的理工科专业教师,如何积极主动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成为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一 地方高校理工科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难点

(一)优良师资不足

教师是兴教之本,没有稳定的、高质量教师队伍高校的教学改革就无从谈起,课程思政建设不是校长以一己之力就能推动圆满完成的,需要学校领导以及每位专业教师以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共同目标合力完成的事业。优秀的教师人才是推动教育改革的第一动力,地方高校资金少、项目少成为优秀人才落地难的老大难问题。

(二)思政意识不足

在“学好数理化走遍天涯也不怕”的理念影响下,中国孩子从小普遍重理轻文,理工科教师自身轻人文素养修炼、重知识技能掌握,不少理工科教师对人文社科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不够深入;另一方面,由于历史原因,近代很多的创新发明、机器制造、原理推论始于西方发达国家,理工科教师在学习过程中无形受到西方文化熏陶,从而导致课程思政推进缓慢。

(三)教学投入不足

教学投入不足一是指学校用于教学改革资金投入不足,课程思政的效果具有隐秘性、量化难的问题,如理想信念、道德情操的作用只有在学生后期漫长的实践中才能显现,也正因为课程思政短期内看不到效果所以很难吸引地方高校资金大量投入;二是指教师教学研究投入不够,地方高校由于各种资源的匮乏,使人才留下难扎根,不少教师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读博、外出进修、做研究发论文。

(四)改革力度不足

地方高校教职工具有流动性大与稳定性强两个特征,在虹吸效应下,处在劣势地位的地方高校教职员工流动性大便不足为奇,而大浪淘沙后留下的教职员工扎根沃土,他们是撑起地方高校教学的中间力量,同时盘根错节的关系也是成为阻碍改革的主要因素。那些将精力投在“跳高”的教师教学改革他们无暇参与,稳定扎根的老教师无心参与,对于早已烂熟于心的课堂知识、教学课件不想改、懒得改,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地方高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绊脚石。

二 破解阻碍地方高校理工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障碍策略

(一)加大引智力度,缓解优质师资不足压力

高校一方面应抓住地方政府振兴区域经济的契机,发挥高校人才优势,加强校地合作,改革盘活学校老资产,创建校企混合制新产业,打通财政支持输血与自身造血双向功能通道,缓解学校发展资金难的问题。

另一方面要树立人才意识、抓好人才工作。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关键,要使教师愿意来就必须要完善教师福利待遇保障机制,学校除了寻求地方政府支持,出台人才引进优惠政策,解除教师物质生活的后顾之忧外,还应在教学研究上提供有效的资金保障,这样才能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人才,并能留得住、能扎根。

(二)加强示范引导,增强课程思政改革动力

营造浓厚的课程思政氛围。《加油!向未来》是大型科普类节目,其中有一道题目描述的是关于科学家童第周怎样发扬攻坚克难精神突破科研难题的题目,当时没有一位参赛选手了解这位科学家,主持人撒贝宁说道:“看来我们的年轻人,在关注很多西方科学、技术、知识和理论的同时,却恰恰忘了从科学家的身上去感受更多他们对科学追求的执着状态和精神,尤其是咱们中国自己的科学家”。理工科教师实施课程思政最容易切入点就是挖掘那些理论、发明创造产生的背后的故事,挖掘背后科研制造人员精神,学校和学院抛砖引玉大力宣传,烘托氛围,通过拉横幅、电子显示屏、校园公众号推送等传媒载体密集宣传典型道德模范、劳动模范,宣传那些刻苦钻研专业技能,具有严谨求学作风的科研技术人员,他们在工作中发扬的工匠精神,胸藏爱国情怀,勇担责任和使命、自立自强自尊的精神在潜移默化中感染熏陶理工科师生,激发理工科教师内生的家国情怀。

发挥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各院充分利用每周、每月、每季度的“三会一课”时间邀请非党员教师集中宣传学习党的理论精神,通过党员活动日开展形式多样的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如参观展览、游览红色景点、共同观看或推荐传递正能量的纪录片等快速提高理工科党员教师思想觉悟和人文情怀。

对专任教师设置专门的教学考核和质量奖。目前,各地方高校教学场地基本已安装监控及摄录装备,教学督查人员每天应随机抽查教师教学活动,督查对象由当天课表随机产生,督查人员公平公正做好相关记录,期中、期末学校对录制的教学视频及教学记录再次抽查,对问题教师及时约谈处理,对专业知识传授全面又善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等课程思政开展良好的优秀专任教师,学校要加大奖励,并以教书育人楷模形象加大宣传,召开先进理工科专业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事迹报告会,既提升优秀工作者自豪感,又为其他专业课教师提供学习榜样,通过身边事感染身边人,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2]。

(三)抓好制度建设,释放课程思政建设活力

用好用实理工科专业教师培训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院系要专门开展针对提高理工科专业教师人文素养以及实施课程思政能力的培训,内心的规约往往比外在束缚对个人行为更具引导力和约束力,通过培训使专业课教师能够发自内心遵从并主动践行[3]。

落实落细理工科与文科教学研讨制度。理工科教研室召开教学研讨会应邀请人文社科教师参与,鼓励人文社科教师开展知识讲坛活动,双方利用专业优势,深入挖掘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在理工科专业课上无形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传统文化的传播,实现课程融思政,思政寓课堂的良好效果,有效推动地方理工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落细、落实。

科学制定教师科研教学考评制度。针对理工科教师,学校应精准用材,经费用到点子上,设置专任教师岗以及科研岗,避免教师都有科研任务而人人都只完成肤浅的科研与应付式的教学,让潜心教学的老师不吃亏,从而形成教师乐教、善教的良性循环。

结 语

占比较大的理工科专业教师能否开展好课程思政教学活动,是衡量地方高校育人成效的重要指标,地方高校理工科教师的育人能力与育人意识影响着理工科学生今后职业发展的长度、宽度、幸福度,理工科课程既是地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也是短板,如何培育、激发理工科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和自觉性,成为学生人生真正的“导师”,应作为学校长期工作常抓不懈,如此培养出的人才不会因为自己毕业于不知名的地方高校而自卑,不会因为工作于基层而懊恼,不会遇到生活、工作挫折而气馁,他们用实际行动书写“德才兼备”,名副其实担当民族复兴时代重任。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杨贤金.高校实践育人的探索与创新[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5:169.

[3]杨娇娇.高校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思政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湖南大学,2019:44.

G642

A

1673-2219(2021)06-0113-02

2021-06-09

湖南科技学院2021年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互联网+’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培养及教学模式重构研究”(项目编号XKYJ2021033);湖南科技学院2021年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科技竞赛的本科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模式设计与建设”(项目编号XKYJ2021012)。

郭宜娟(1991-),女,湖南永州人,湖南科技学院教务处教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王林惠(1991-),男,湖南永州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嵌入式系统。

(责任编校:呙艳妮)

猜你喜欢
理工科专业课程思政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改革分析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不理
澳大利亚国防部发布理工科人才发展战略
思政课“需求侧”
体育院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构建与探索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