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孟
(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委员会,广东 广州 510650)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活动包括源头技术基础研究和以产业应用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两者缺一不可,是推进国家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两翼。从国家到地方,基础研究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阶段,对地方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省级政府相关部门是推动基础研究的重要部门,在全国基础研究管理服务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从基础研究应用价值看,省级基础研究更加贴合地方经济发展实际,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源头动力。本文从如何推进省市自然科学联合基金角度,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2018年1月19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国发〔2018〕4号)提出要“构建基础研究多元化投入机制,引导鼓励地方、企业和社会力量增加基础研究投入”。2020年1月21日,科技部、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工作方案》,提出“加大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对基础研究的投入,鼓励和支持地方政府结合自身优势和特色,制定出台加强地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政策措施”。从国家层面看,以国家和地方财政联合出资支持开展基础研究的机制已经基本成熟。目前,以省级和市(区)级财政联合支持开展基础研究的有湖南、广东、北京等地。本文对湖南、广东两地联合基金管理和实施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根据2016年10月湖南省印发的《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章程》,湖南省基金委接受湖南省科学技术厅和有关部门委托开展相关工作,联合省直部门、行业企业和市州政府等设立并组织实施省自然科学联合基金。联合基金管理机构参照省自然科学基金组织管理有关办法组成,按《章程》管理。同年,湖南省印发了《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项目管理办法》(简称《联合基金管理办法》)。《联合基金管理办法》规定,联合基金是省自然科学基金的一部分,联合基金由湖南省基金委与联合资助方在商定的科学与技术领域内共同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推动当地相关领域、行业、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联合基金项目执行期一般为3年,由省基金委和联合单位共同管理。
每年度专项申报过程中,申报指南均会列明与地方联合设立基金的目的、目标、资助原则、主要自助方向(领域)及相关注意事项。总体来看,湖南省联合基金设立10余年来,由湖南省基金委与株洲、湘潭、衡阳、常德等6个市级人民政府设立的联合基金,与其它科教、科卫等联合基金一起,共同构成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8年9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强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的若干意见》,这是广东省首次全面系统部署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的政策文件。 《意见》指出,要鼓励广州、深圳等珠三角地区逐步加大基础研发投入,支持有条件的地市与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建立省市联合基金。广东省市联合基金与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国家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面上项目和杰出青年项目等项目类别形成错位互补,进一步完善了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资助体系,也符合基金促进基础研究发展科学性、系统性、引领性的设置初衷。
从每年申报指南看,广东省联合基金明确了该基金是省基金的组成部分,并且坚持“省市联合、立足区域、面向社会、公平竞争”的原则。在资助体系上,广东省联合基金设置了青年基金项目、重点项目、粤港澳研究团队项目3类。青年基金项目用以支持青年科技人员在基金资助范围内自主选题开展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培养青年科技人员独立承担科研项目、进行开创性研究的能力,对激发青年科技人员的创新思维、培育基础研究后继人才队伍发挥了重要作用。重点项目是支持科技人员围绕广东、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华南片区创新发展需求,针对有基础的研究方向或学科生长点开展深入、系统的创新性研究,围绕地方和产业创新发展重大科学问题,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国际影响力。与其它省市相比,粤港澳研究团队项目具有特色,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需求,支持来自粤港澳三地的科技人员联合组建研究团队,在科技前沿领域开展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培育国际化研究团队,提升粤港澳基础研究合作水平,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2019 年湖南省省市联合基金一共立项91项,其中湖南工程学院、湖南科技大学、湖南工业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株洲市中心医院都是主要项目承担单位,涉及先进制造、生命健康、新一代互联网等领域前沿技术研究。2020年湖南省省市联合基金项目共立项110项,支持湖南工程学院、湖南科技大学、湘潭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株洲市中心医院等多家高校和医学研究机构在先进制造、云计算、下一代互联网等领域部署了一批基础研究项目。湖南省市联合基金搭建了高校与企业合作的桥梁和平台,深化了市校合作内涵,加强科技合作与研究开发、加强教育合作与人才培养以及加强科技交流与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合作,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问题。
2019年,广东省科技厅与广州、深圳、佛山、东莞市人民政府通过共建基金池的模式,联合出资设立粤穗(8 000万元/年)、粤深(8 000万元/年)、粤佛(4 000万元/年)、粤莞(4 000万元/年)4支联合基金,形成省市、联动基础研究协同体系,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和地区、行业发展需求,支持开展重点领域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共立项1 313个项目,立项经费2.313亿元。
2020年,省市联合基金共收到项目申请6 157项,受理5 964项,包括青年基金项目5 513项、重点项目433项、粤港澳研究团队项目18项。经评审,择优支持青年基金项目1 216项、重点项目97项、粤港澳研究团队项目7项,拟支持项目经费2.336亿元。
广东联合基金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各地项目除对本地定向支持外,还面向全省开放申请,而且全省开放资金比例超过40%。据统计,2020年广州依托单位分别从粤深、粤佛及粤莞区域联合基金中获得9项、6项及5项的重点项目,深圳依托单位从粤穗基金中获得3项,东莞及汕头依托单位从粤深基金中获得各1项,体现了联合基金开放、竞争、择优的特点。
从两个省份省市联合基金项目设置和实施情况看:第一,联合基金都是由省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和地市人民政府共同设立,是该省份自然科学基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确立了该基金项目的权威性;第二,所有立项领域都面向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对弥补地方产业经济源头技术是重要补充,这也体现了联合基金的先进性;第三,联合基金均布局在与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领域,促成高校等研发机构解决本地企业生产实际中的基础和关键技术问题,体现了联合基金的前瞻性。因此,联合基金面向前沿科技、服务地方产业的原则得到相应体现。
目前,国内实施省市联合基金的成效显著,但对比国家对科技创新“四个面向”的要求,同时对比地方政府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需要在研究广度、深度和高度上继续拓展。为此,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1)加强指南编制的科学性。在征集指南时,应优化指南建议征集及咨询论证环节,尽可能考虑更多面向产业研发需求、解决产业技术“卡脖子”问题,为需求方提供更多共性技术,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持。
(2)保障中期论证的有效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尽可能减少“重申报、轻实施”的情况,确保项目承担单位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项目研究任务,并通过指标设置等方式明确项目实施效果。
(3)体现开放择优原则。在项目申报时,应面向更多地方创新主体,允许更多创新能力突出的机构参与竞争申报,从而确保项目来源的优质性和公平性。
(4)支持青年研究人员。在遴选项目时,可重点考虑年轻化高层次人才研究需求,鼓励支持高校、科研机构或者企业的年轻研发人员能够提出好的技术路线,不“以职称论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