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长安实验小学 蒋 煜
数学一直都是作为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存在的,这是由本学科的知识特点所决定的,它融合了丰富的感性认识与多元的理性思考,可以综合发展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其中,数学文化史则收录了人类社会发展与数学学科发展的渊源与融合过程,能够让小学生全面把握各个数学概念的起源、发展与创新过程,有效发散小学生的文化思维,使其真正受益。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全面渗透文化史教育活动,全面改善本学科的教育效益。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想观念、认知水平都处于飞速发展时期,如果他们能够及时接受正确的文化教育,那么则可自然而然地产生文化自信,使其渐渐形成民族自豪感与国家荣誉感,能够促使小学生自觉投身于中华民族的复兴事业之中。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全面利用数学文化史知识来丰富数学教学内容,有效发散小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心。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可组织数学文化史阅读指导活动,及时丰富小学生的阅读经验,使其全面把握数学文化史的重要内容,由此启迪、熏陶学生,切实培养小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丰富小学生的精神财富。
为了让小学生全面了解数学文化史的具体内容,掌握古今中外数学知识的发展史,我与本校的语文教师合作,以“数学文化史”为专题设计了课外阅读教学计划,并由此整理了与数学文化有关的儿童绘本、图书资源,希望可以在语文教师的全力帮助下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使其全面把握数学文化史的具体内容,开阔小学生的文化视野,也希望小学生可以及时受到文化熏陶。比如《九章算术》《周髀算经》等古书详细记载了我国数学史的发展过程,全面整理了各位数学家的突出成就与研究结论,但是却是以文言文为主的,对小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对此,我整理了《九章算术》《周髀算经》等古书的白话文翻译资料,让小学生全面了解各个数学知识点的发展过程。通过丰富的文化史阅读活动,绝大多数小学生都为古人的伟大智慧感到震撼与骄傲,主动表达了个人对各位数学家的崇拜、尊敬之情,而这就表示本班学生确实通过数学史阅读活动产生了良好的文化自信心与国家荣辱观。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一般是通过教师单向讲解、阐述的方式来组织数学概念教学活动的,小学生只要反复背诵数学笔记、各类习题的正确解题方法即可。虽然看似能够以“最经济实惠”的方式落实数学教育活动,但是却很难全面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潜能,更加无法稳步提升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然而,如果可以借助数学文化史导入数学概念教学,让小学生全面把握各个数学概念的起源发展过程,使其结合文化资料来探究概念内涵,那么则可有效促使小学生自主建构数学概念,切实优化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利用丰富的数学文化史知识来引导小学生自主建构数学概念,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生成性数学课堂,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数学知识意义,有效改善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行为。
就如在“轴对称图形”一课教学中,我就利用数学文化史创设了教学情境,也希望小学生可以由此生成数学知识,全面掌握轴对称图形的几何特点,由此发展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首先,我利用故宫、苏州园林、颐和园等古建筑物的照片导入了新课,让学生观察这些建筑物的结构特点,由此引出了“轴对称”概念,初步培养了小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此过程中,我解释了古人在设计、建造建筑物时崇尚坐北朝南、中心对称等传统思想,还适当整理了我国“风水学”知识,切实激发出了小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小学生全面分析了轴对称图形知识。接着,我也展示了我国传统民间艺术,如窗花、剪纸、泥塑等,利用丰富的民间工艺作品切实丰富了小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小学生进一步把握了图形对称的结构特点。如此,本班学生便可在文化史的推动下自主建构数学概念,有效内化本课知识。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重、求知欲强的成长阶段,对我国传统民间工艺很感兴趣,所以主动与同伴设计了参观民间工艺坊的实践活动,主动学习了剪纸、窗花等传统工艺技艺,有效训练了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很好地接受了文化熏陶。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化发展,在学科教学过程中落实德育教育已经成为最普遍的教育共识,且我国教育部也提出了“全学科育人”的先进理念,目的是要全面优化小学生的品德发展与心理健康,小学数学教师也应主动肩负起整合德育教育与智育教育的时代使命。对此,小学数学教师也应该全力打造一个德智共生的数学课堂,切实渗透人文关怀。其中,数学文化史中便保留了丰富的人文思想,比如数学家的优良精神、数学故事中的人文思想等都有可能让小学生受到德育启发,可以很好地保护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主动利用数学文化史打造德智共生的数学教育平台,全面丰富并拓展学生的德育认识,为小学生的长远发展做准备。
就如在“千米和吨”一课教学中,为了让小学生全面了解“吨”这一重量概念,我利用《曹冲称象》这一传统故事导入新课,引导小学生阅读数学故事,使其自主梳理了曹冲称象的具体操作方法,全面分析这一称重行为的可行性与创造性。在此过程中,我指出成年人普遍会受到规矩、常规思维限制的现实问题,学生同样也会受到常规思维的负面限制而难以真正展开创新性学习,习惯按照标准答案去解题。但是,曹冲却不同,他以独特的称重方式切实了解了大象的重量,受到了他人赞赏与肯定,而这是由曹冲善于思考、善于表达、善于创新的思维特点所决定的,所以小学生也应该向曹冲学习,学会独立思考、自主创新,要尝试打破常规,不要被现有的条条框框限制个人思维。
如此,小学生则可切实受到思想启发,反思自己是否具备发现、质疑与创新的思维意识。其中,有不少学生表示自己在学习、成长过程中会按照前人道路思考、解题,不敢创新,在未来会向曹冲学习,做到乐于思考、乐于创新。
我从一位学生转变成一位老师,其中,有一个观念一直根深蒂固:在学校里所学到的数学怎么感觉在生活中没多大用处,学了,也就是为了考试;不学,也不见得不能生活。我想,这不仅仅只是我个人的想法,很多时候大多数学生都是为了考试而学,真正把数学和生活融为一体的,少之又少。因此,就会产生这样的问题:到底数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如果学生只是为了考试而学习数学,那么作为学生,他们的学习目标绝没有达成;作为老师,自己的教学就是失败的。然而,能让学生真切懂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这必然要让学生清楚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且要追本溯源,让学生从一个知识的起源开始,到这个知识的发展、成熟,最后又把知识运用的生活中去,体会这样完整的一个过程,才能真正让学生明白学习数学在生活中大有用处。
就如在“分数的意义”一课教学中,如果单单只是照着教材上面的概念来教学,学生最多只学到一个死知识,根本不知道分数的真实意义,甚至不知道为什么要学分数。所以,在这节课中,我加入了分数的起源、发展,从一开始因为出现了小于1的数,觉得生活中需要,因此出现了分数,也就是说,分数是为了能够适应生活中的某一部分而产生的。在介绍这一历史过程中,也给学生加入了分数写法的发展,这便让学生懂得现在我们越来越需要分数,为了便于我们理解其中的意义,用最简洁的方式展现出来,这一下子让学生觉得很有冲劲,在生活中去追寻数学的痕迹。我相信,此时的学生在情感价值上都在慢慢发生着变化。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利用数学文化史来组织学科教学可以很好地改善小学生的思想认识,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也可有效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使其全面内化数学知识,更好地将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全面整合文化史资源,与教材内容有机整合为一体,由此优化小学生的数学思维结构,有序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