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欣瑜(肇庆市科技中等职业学校)
会计工作的大部分内容是基础性的核算和监督,重复性的基础工作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给会计工作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使智能的财务核算软件得以快速普及,高效且差错率低的智能设备逐渐代替了基础性会计工作人员。人工智能时代使得会计工作高效化、精确化,同时对会计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会计人员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综合性的会计人才能适应人工智能时代会计工作的需求。虽然人工智能可以取代人工完成大部分基础性会计工作,但会计人才仍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更具价值、专业性更强、综合性的会计管理和决策工作是人工智能无法胜任的,这就要求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要以会计数据分析和会计管理决策分析为重心。因此,需要在会计人才培养上做出创新。职业教育作为向社会输送专业化人才的重要出口,探究职业教育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具有重大意义。
当前中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仍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的问题。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仍采用传统模式,专业课程上以会计理论基础和会计基本素养为主要内容,而在实践能力、企业需求匹配能力、会计综合素质等的培养上却十分匮乏。这与人工智能时代社会对会计人才的新要求严重不符。具体表现在:第一,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忽略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当前中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工作仍不完善,大部分的会计课程仍然以基础理论为主,未能与企业的会计实践工作紧密联系,缺乏校企平台的实践,导致中职院校学生只停留在理论会计知识的学习上;第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忽略学生与企业需求相匹配的能力和技能的培养。当前中职院校所培养的会计人才只适用于会计基础岗位工作,然而人工智能时代下的企业更需要的是在会计分析和管理决策上的综合性的会计人才,中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与社会的实际需求脱节;最后,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忽略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尚的会计素养是胜任企业工作的基础,而当前中职院校忽略了学生在心理承受能力、独立自主性和思想进取性上的培养,导致学生毕业后在工作选择上眼高手低,工作态度上不负责、频繁跳槽等现象频发。由此可见,当前中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传统化已与社会要求不符。
智能财务机器人在一些大型的财务公司兴起,智能财务软件在各行业的会计工作中已普及,使会计人员的工作不再只是简单的财务数据收集、信息录入和核算,其重心已向会计分析和决策管理工作上转变。而反观当前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仍偏重专业性较弱的会计核算类、报表分析和审计等基础性课程,而管理经营类课程却很匮乏。课程内容的安排不合理,以基础技能培养的课程为主,缺乏与智能型、复合型会计专业人才匹配的课程安排,与当前社会需求和未来社会变革不相贴合。一方面,中职院校的教学思维传统化,未将教学目标从基础型人才培养向复合型人才转变;另一方面中职院校的课程定位不清晰,未将智能会计和大数据等课程有效结合到基础会计课程中,也就很难促进学生科学知识框架的建立。由此可见,当前中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方案上课程设置不合理,不利于社会需求相匹配的复合型会计人才的培养。
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再加之新冠疫情影响,传统的“一支粉笔,三尺讲台”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适用,雨课堂、慕课等线上教学兴起,各种智能设备也出现在线下课堂上。学生不再单一通过教材呈现和教师讲授来获得知识,可以通过互联网等多种途径进行知识补充。这就给教师的知识储备和专业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当前大部分中职院校存在教师队伍专业知识水平、综合素质低等问题。一方面,由于教师信息化教学思维不足,坚持以灌输式教学为主,未跟上信息技术变革时代的发展;另一方面学校缺乏一定的培训平台,大部分中职教师缺乏信息化教学的系统培训渠道,滞后于当前新时代教育“线上+线下”的新型混合教学模式。而会计作为具有时效性的工作,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应该与时俱进,作为教学主导的教师更应该提高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以培育会计专业学生适应社会信息化需求的能力和素质。由此可见,当前中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师资队伍建设不健全的问题,不利于会计专业学生的培育工作。
顺应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首先需要在人才培养观念上有所改变。摈弃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重数量轻质量”的培育观念,以培养“会计+人工智能”复合型会计人才为培养目标。一方面,中职院校作为当地行业人才输出的重要基地,人才培养目标要适用于当地经济发展,以当地特色产业为基础,融入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兴技术,赋予人才培养模式个性化、地域化、差异化,更具创新性;另一方面,人才培养目标要顺应时代的发展,不仅要培育学生会计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也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重视学生在实践、沟通、管理、决策方面的能力,也要加强职业素养、思想品德上的素质,扩大中职院校学生毕业后的求职竞争优势,促进学生在会计岗位上的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的提高,以及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操守等,培育出一批批顺应人工智能时代的“会计+人工智能”新型财务人员。
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体现,中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需要在课程设置上有所创新,要形成“多元化”的课程培养体系。首先,需求更新会计专业实践活动的课程内容。人工智能时代给会计人才的工作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实践是提高会计专业学生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当前中职院校将实践课程分配在第三学年,且与第一、二学年的理论课程独立分开,实践课程安排较为不合理,中职院校应该形成理论与实践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前期设置认知型的实践课程,使学生前期能接触基础的财务会计程序和会计方法;中期开设技术和案例课程,并入专题讲座等实践活动,实现学生在接触一定理论知识后财务会计思想和财务会计计算能力的提高;后期结合实习和职业指导,实现课程从简单到复杂的设置,提高会计学生的综合化、智能化财务会计技能。其次,要构建范围广、多层次的课程体系。培养中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既要懂得会计操作业务,也要懂得独立研究分析会计数据,还要懂得如何进行财务管理和决策。需要丰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内容,加入管理学、营销学、投资学等管理经营类课程,实现会计学生向复合型、智能型财务人员的培养。总之,多元化的课程培养体系是培养综合性会计人才的基本内容,改进当前中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迫在眉睫。
在人工智能时代下,给会计专业教师的知识储备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中职院校要通过内培外引的方式,实现“多元化”会计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这只教师队伍应该是既要保持会计专业知识与时俱进的更新,也要丰富其他专业领域知识,实现多学科的重组交叉,更要富有创新精神。一方面通过内部培养的方式实现教师队伍的优化,首先投入资金扩宽教师专业技能培训的渠道,包括“1+X”证书技能师资培训、现代信息技术课程培训等,实现现存教师队伍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其次,要积极组织教师教学能力竞赛、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参加技能比赛,督促教师下企业培训积累实践经验等,从实践层面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外部引入的方式实现教师队伍的壮大,首先引入企业兼职教师、“双师型”教师等优秀教师力量,其次积极开展企业讲座等丰富学生实践活动。总之,中职院校要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为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奠定夯实的基础。
人工智能时代促进了会计行业的转变,对应的职业教育改革迫在眉睫。当前中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目标与社会要求不匹配、课程设置上安排不够合理、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等问题,应该以培养“会计+人工智能”的会计人才为目标,转变人才培养观念,在课程设置上形成“多元化”的课程培养体系,同时组建“多元化”会计专业教师队伍,为社会培养出一批批复合型、智能型的会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