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菁澜(四川商务职业学院经济贸易系)
在我国高职院校规模建设扩大和毕业生日渐增加的大背景下,高职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互联网经济与科技飞速发展背景下,特别是全球新冠疫情的爆发,各国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和就业环境变得更为复杂多变,其中,对高职毕业生就业产生了更为广泛的长远影响。因此,本文综合运用经济学与管理学中常用的SWOT分析法,从四个维度深入分析目前我国商科类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为商科类高职毕业生就业找到多渠道解决方案提供一定的参考。
SWOT分析法是一种企业战略分析法,根据企业组织自身的内在条件进行分析,找出企业组织内部的优势、劣势及外部环境的机会和威胁之所在。其中,S代表优势,W代表劣势,O代表机会,T代表威胁。将SWOT分析法应用到高职毕业生就业环境分析,通过对商科类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内部环境(优势与劣势)和外部环境(机会与威胁)进行全面综合分析,能在一定程度上,对研究解决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提供较为系统的思维方式,有利于从理论上分析当前高职教育的发展情况与商科类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分析研究我国商科类高职院校如何整合各类社会资源、促进我国高职毕业生充分就业和高职院校长远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把SWOT分析方法用来对商科类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环境进行分析,便于发现商科类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提出解决的有效对策。
以四川商务职业学院为例,把商科类高职毕业生就业环境密切相关的内外部因素罗列出来,再按照矩阵形式进行组合排列,运用较为系统分析方法进行综合的原因分析,全面了解影响商科类高职毕业生就业环境的内外部因素。
1.注重实践,专业技能强
我国高职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更加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的知识应用和技能培养。以四川商务职业学院的市场营销专业为例,提出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三主体五结合三阶段一目标”的培养模式。突出增强在校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知识技术应用能力,培养适应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高技能营销技能人才。坚持校企双元育人、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实训、顶岗实习相融合,以符合国家和区域发展需要、高校实际、人才成长规律为主导思想,按照“三主体四结合三阶段一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人才培养。深化企业参与、校企共同完成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共同开发课程,实现校企远程互动、双向渗透。专业和行业、课程标准和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和工作过程、技能大赛和学历教育、职业教育和终身学习相结合,全面提升市场营销专业建设水平、产业服务能力,为四川省市场营销培养更多高端技能型市场营销专门人才。
由此可见,我国商科类高职院校毕业生除了强调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外,还强调实操能力,成为毕业就立即上岗的实用技能型人才,这也是高职毕业生最突出的优势。
2.职业技能培训,技能大赛与顶岗实习机会丰富
高职类院校关注专业实践能力课程的设置。以四川商务职业学院为例,通过在学院的实训公司和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商品采购、销售、核算等实战,熟悉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商业环境,阶段性检验市场营销、推销技术、店面销售等课程,培养学生岗位适应能力,提高学生实战能力。同时,技能大赛以赛促教和顶岗实习的方式,增加了高职毕业生的职业核心技能的培养,对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有着重大意义,也在很大程度上有效提升了高职毕业生的核心就业竞争能力。
3.就业观念多样化
越来越多的高职毕业生意识到工作的意义,更多的是进行锻炼和实践的机会,增加融入社会的渠道。因此,在校学习期间大学生渐渐改变了过去的传统观念,逐步认识到择业和就业是动态可变的过程。因此树立了较为科学的动态就业观,逐步树立先就业,再择业就业发展的科学循环就业观念。在对高职毕业生的调查研究中可发现,很多高职学生在实习中渐渐找到工作的目标和意义,避免了眼高手低的现象,培养了踏实苦干的精神。
4.创新创业能力较强
商科类的高职院校大多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主要包括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创业的精神及创业的能力。以四川商务职业学院为例,包括创新基础训练课程、创新创业教育比赛、创新创业实训项目等。通过在学院的实训公司和校内外实习基地,提高学生的商业实战能力。这种实战能力,使高职毕业生能快速处理实际工作中的突发状况,成为企业使用的营销管理前线的实用型专业技能人才。
1.学历文凭含金量不足
高职毕业生在就业工作中面临的一个较大问题就是文凭含金量比较低。在这个普遍重视高学历的时代,越来越多的高学历国内外人才涌入就业市场,我国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学历文凭可能处于相对劣势。
2.高职毕业生就业期望值高
高职毕业生自身能力与期望存在一定差异。当高职毕业生与本科生,研究生同处相似的就业环境中的时候,竞争就会在各个环节显现,自身能力的差异也会凸显,竞争会日益内卷化,能力值与期望值的矛盾便会日趋激烈。高职毕业生更期望去一些大型知名企业,而这些企业又是很多高学历人才的聚集地,凸显了高职毕业生的相对弱势。
3.高职毕业生实践综合素质弱势
高职院校学生相对于本科院校学生而言,在校时间相对较短,学校更注重提高学生的技能培养,忽略了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间的平衡,致使高职毕业生理论知识体系不够深入及全面,使得该方面与普通本科生相比处于相对劣势地位。目前的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大多是一些实用性和操作性的课程,这种方式能让学生在短期内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但对于学生的长期发展是远远不够的。
4.高职毕业生长远职业规划意识薄弱
许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校就读期间,自主学习能力和发展的动力不足,结合自身职业发展方向对学习及职业生涯进行科学合理规划的能力较弱,导致高职毕业生创业或者就业时个人综合素质、专业实践能力、岗位资格要求等方面不能更好地适应行业和企业的要求,造成创业难和就业难。同时,在创业和求职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依赖于家长和学校的指导,可能错失许多有发展前景的和更适合自身长远发展的创业和就业机会。
1.国家支持政策越来越全面
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指出,要把职教摆在教育改革创新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要充分满足更高质量市场需求和就业需要,进一步加强优化职教和培训结构体系,加强办学体制和育人机制的深度改革,以促就业和产业发展需求为核心主要导向,激励和支持社会各组织支持职教的发展,培养更多更高素质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方案的实施对于高职毕业生而言,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就业发展环境和机会。
2.就业资源越来越丰富
以四川省为例,成立的成渝双城经济圈就业创业协同发展联盟,成都和重庆的两地大学生在将来能共同享有创业就业的政策,包括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服务行动,共同享有实名登记的数据,两地毕业生同等享受对方的创业就业服务、重点帮扶等政策,将会更深入地推进四川和重庆两地未就业毕业生尽快实现创业和就业,为高职毕业生提供了更多和更优质的创业和就业机会。
3.就业指导越来越多样化
高职院校通过多维度指导,包括政府职能部门、学校、专业老师及企业导师。借助互联网,学校积极宣传毕业生就业信息,促进多渠道就业。以四川商务职业学院为例,学院进一步加大了对毕业生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力度,加强网络双选的软硬件和制度的建设,创新网络双选形式,提升网上就业服务能力,建设网上就业市场,下大力气做实做细学院毕业生创新创业服务,多维度帮助毕业生就业及创业。
1.受疫情影响使高职毕业生创业就业竞争压力进一步加大
当前的疫情使高职院校毕业生面对更加严峻的创业和就业形势,成为影响和制约当今大学生创业和就业形势的重要原因。由于对未来预期不甚乐观,不少企业选择了紧缩和保守的人事政策,减少了新员工的招聘数量,需求量较去年同期也有所减少。导致高等院校毕业生之间的竞争内卷化。高职院校的扩招,门槛的降低,加之新冠疫情可能导致部分企业发展状况堪忧,求职人数剧增、经济增长放缓,使得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在就业岗位不变的情况下,就业人数增加,外部就业环境萎缩,内部就业形势严峻,使得高校毕业生的内部竞争越加激烈。
2.社会对高职教育认同感低
高职院校订单式的教育,使高职院校毕业生缺乏创新性,综合素质偏低。社会更偏爱学术性的综合人才,而非纯技术性的人才。高职毕业生综合能力与素质跟不上日益变化的社会需求。
3.校企合作浮于表面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难以深入,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专业课程的设置与产业转化升级不同步,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不够。
4.用人单位用人机制固化
用人单位过分看重文凭而不是能力本身。学历是用人单位评价毕业生能力的一个重要门槛。
不断完善和落实相关毕业生优惠政策,加大对用人单位的扶植,不断提高就业的层次,扩大就业市场的需求,增加高职院校的资源投入和建设,做好人才市场的需求预测,为高职院校的科学办学提出可行性的依据。
不断完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制度体系,为职业教育提供制度保障。健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制度的框架,发展建设高水平专业群,提高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向更高质量发展,完善知识与实践教育并重的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体系。进行高等职业教育国家标准化建设。优化完善教育教学的相关标准,规范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教材、教师,深化应用复合型技术人才培训模式的创新改革,面向在校学生、学生家长和全体教学成员开展科学的职业培训。
深化多元办学。发挥行业企业在校企合作办学中的主体作用,鼓励有条件的行业头部企业进行高质量高水平的多维度职业教育合作办学;要看重高职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而不单单是学历文凭的含金量。
高职院校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借鉴英国现代学徒制。分析总结融合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的经验和教训,坚持产学研用相结合;推动校企合作全面深入开展,打造高质量高水平实训中心和创业孵化园。与国际先进标准接轨,打造专业教学就业团队,制作活页式的指导教材,在一定制度保障下,优化高等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体系。同时,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进行跨专业,跨学科,跨学校,跨国家的交流合作,避免与高学历毕业生产生正面竞争。
高职毕业生作为就业的主体,在“互联网+”大背景下,面对就业环境的劣势与威胁的时候,学生自身提高其职业素质与能力,提升社会适应性,转变择业观念,加强职业规划意识,是最核心的解决就业的对策,才能利用自身的技能优势,把握国家政策的机会,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弱化劣势,避开威胁,提升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从根本上解决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