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境、组织与党员: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的百年演进

2021-11-30 09:40张群燕
关键词:党的纪律纪律中国共产党

杨 娜,张群燕

(海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海南 海口 570228)

正如马克思所言“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89-290页。每个时代都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和任务。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都能够回应时代的呼声。自1921年成立以来至今,面对百年时代变迁与历史风云变幻,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致力于党内法规和一般性制度规范的建设,并加强对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行为的规范,努力回应并解决不同时代的各种问题,最终将自身建设成为了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高度一致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显然,党的纪律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及时回应时代呼声的关键所在,党的百年历史就是党为适应不同时代要求而展开的纪律建设的历史。

自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党的纪律建设”的概念以来,学界围绕着党的纪律建设话题展开了广泛研究,形成了诸多丰富的成果:有的聚焦于纪律建设的理论渊源(刘益东,2019)、历程(彭世杰,2021;丁俊萍,2016)、路径(尤国珍,2020)、经验(于怀彬、俞良早,2020)的研究;也有的落笔于老一辈领导人及习近平总书记纪律建设思想的研究(陶厚勇,2016);同时,还有不少学者将侧重点进一步细化,关注于政治、组织等方面的纪律建设。这些研究将党的百年纪律建设史做了相对全面的梳理和还原。不足之处则在于相关研究多停留在是什么层面的探究,而对纪律建设何以演进及其背后逻辑的探究至今尚未出现专题性的研究。与此同时,当前关于党的纪律建设的研究,多半沿用了主宰冷战时期的极权理论派观点,即从党的需要出发看纪律建设的开展,而忽略了纪律建设是一个关联外在时代环境、党组织与党员等多要素的复杂系统。因此,从时境、组织与党员三者的互动中去探讨党纪律建设演进及其背后的动因是本文的一个重要尝试,并拟通过对本问题的研究深化对党的纪律建设规律的认识,同时为新时代党的纪律建设实践提供经验借鉴。

一、纪律建设:时境、党组织与党员的联结点

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它是一个由诸多有共同政治目标的党员按照一定的原则与规范要求而形成的政治组织。它和其他任何组织一样,其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基本条件就是组织成员(即党员)愿意并且确实能够进行正式协作,即参加和不离开党组织,为实现党组织的共同政治目标而做出贡献。这一基本条件实质上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为党组织需有足够的吸引力,能够吸引非党员加入党组织或确保组织内的党员对党足够忠诚;其二为党员愿意为了党的组织目标做出积极贡献。其中,“吸引力”由党组织所提供或展现,比如说共同理想及待遇、声望等等,而“贡献”则是由党员输出,具体是指为实现党的组织目标所付出的努力、代价甚至是牺牲。通常而言,若党员对于党组织的贡献度高于组织所付出的吸引力成本,那么党组织就必然能实现生存和发展,反之,则党的组织发展将停滞或进入困境。其中,党员又作为一个独立的主体,他对党组织吸引力的判断以及贡献的意愿在很大程度上受主观性的影响,这就取决于党员对党组织所处时境的判断。同时,虽然说党组织的发展始终处于某一特定的客观物质基础与社会条件之中,时境构成了党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党组织要生存就得适应其所处的时境,但党组织又绝对不是被动适应时境,而是通过一系列相应的活动来实现,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改变着时境。

还需要指出的是,从本体论的角度上看,组织是一个抽象概念而非实存的实体。具体到中国共产党而言,就意味着虽然党组织适应且影响着时境,但是这并不是说党组织就能靠自身去感知时境传递的信息。其对信息的获知依赖于每个党员对时境的感应与主动加工。同时,它也依赖于每个党员对时境的反应并与时境形成互动,从而实现对时境的影响与改变。如前文所述,党员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其主观性不仅会造成不同党员对时境的感知与判断的各异,还会造成他们对党组织吸引力评估与自我贡献意愿的差异,从而作用于党组织的生存与发展。于是,对党的组织领导者而言,抓好对每个党员个体的管理,实现党员对党组织的有效输出,对于保持党组织的先进性、纯洁性,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实现从严治党具有非凡意义。因此,党的纪律就成为了联结时境、组织与党员三大要素的重要节点。通过党的纪律既可以规范党员与党组织之间的义务与权利,又可以依托党员实现组织与时境之间的良性沟通与互动。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我们党是用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组织严密、纪律严明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我们的力量所在。”①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2016年版,第9页。党的纪律建设就是中国共产党立足于党组织所处的时境,依据党的纲领,面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实施开展的旨在增强纪律意识、明确纪律范畴、完善纪律规范、加强纪律教育、强化纪律执行、健全执纪体系等内容的实践活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史即党的百年纪律建设史。然而,回望这一百年的历史,不难发现,由于主客观环境的不断变化,党面临的困难与要完成的主要工作或任务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从而呈现出明显的发展阶段上的不同。是故,本文拟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划分为四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即民主革命时期、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的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和新时代。划分的依据在于: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历史任务的不同。在民主革命时期,党的主要任务是谋得自身生存的同时求得民族独立;在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的时期,维护国家政权的稳定与开展社会主义建设是党当时的主要任务;进入改革开放后,党明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强调“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把坚定不移地发展经济作为党的主要任务来抓。这也就是说,改革开放以后应作为一个历史时期来看待,但是,囿于2012年以后世情国情的重大变化,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亦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因此,以党的十八大为界,之前可以界定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改革开放,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虽然党的历史使命仍然是继续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但是由于国家发展的历史方位发生了变化,故而总任务则微调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②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9页。本文也就将在这四个不同的历史分期中探讨党的纪律建设的演变。

同时,还因为纪律建设实质上是一项非常繁杂的事务性工作,涉及的内容非常繁琐,有纪律规定、机构调整以及一些具体举措等等,所以,在每个阶段的论述上难以做到面面俱到,而是根据党在特定历史时期由于主要任务的不同,党的建设与纪律要求的侧重点不同来进行相关探讨,旨在通过重点内容的转变来体现党的纪律建设的演进与变迁,而非否认纪律建设工作中的其他内容的存在及其意义。

二、民主革命时期党的纪律建设:党员的忠诚与组织的生存

近代以降,随着中华民族被裹挟卷入世界现代化进程,为民族求独立为人民谋富强就成为了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历经诸多仁人志士前赴后继的探索与努力,时代与人民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同时也拉开了党的纪律建设的序幕。

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处于民族不独立、国家不统一、人民无权利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上面临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侵略所带来的亡国灭种危机,经济上生产力落后且民不聊生,时代留给中国共产党的是一个黑暗落后的生存与发展环境。如何带领广大中国人民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成为中国共产党在当时的主要任务。但是,此时的中国共产党不但是一个幼年的政党,而且还是一个不能分享权力且还被当权派极力镇压的政治组织。毋庸置疑的是在当时中国共产党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在现实的夹缝中求生存和发展。

围绕着这一主题,此时期党的纪律建设优先体现在了党员的接收与考察之上。中共一大纲领就明确规定:“凡承认本党纲领和政策,并愿成为忠实党员的人,经党员一人介绍,不分性别、国籍,均可接收为党员,成为我们的同志。但在加入我们队伍之前,必须与企图反对本党纲领的党派和集团断绝一切联系”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一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1-2页。,同时“为了把好的可靠的同志吸收进来,决定接受党员要特别谨慎,严格审查”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一册),第24页。,故而要求“党员除非迫于法律,不经党的特许,不得担任政府官员或国会议员”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一册),第2页。。这里明确将“忠实”“可靠”作为党员唯一考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强调了对党员质量的要求。但对于党的纪律之于党组织的重要性则是在1922年二大的《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才得以体现,该案明确指出:“凡一个革命的党,若是缺少严密的集权的有纪律的组织与训练,那就只有革命的愿望,便不能够有力量去做革命的运动”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一册),第162页。。同时,中共二大还对探索党的纪律建设的指导原则和方法做了深入的思考,把党的纪律建设写入党章,这对党的纪律建设走向规范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党的三大会议上,陈独秀着重批评了党内所存在的不遵守党的纪律的不良现象,特别指出党员应该信赖党组织“即使党有些地方不对,也不应当退党”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一册),第245页。,强调了党员对党组织的包容问题。

1924年以后,随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顺利开展,国民大革命拉开序幕,国内斗争形势相对好转,中国共产党所处的生存环境亦有所改善。一方面是党员的数量有了大幅增长,另一方面是基层党组织也有了充分发展。这一良好的势头表明了随着革命形势往好的方向发展,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纲领、政治目标为越来越多的民众所接纳与认可,党组织的吸引力在不断增强,同时也随着社会环境相应宽松,党员入党面临的风险降低,群众的入党积极性陡增。但是,快速的发展也带来了不少的问题:“党员数量虽然增加而质量确是退化了......支部只有名义而无工作,等等”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三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272页。。党员质量的变化“给党以很恶劣的影响”⑦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三册),第348页。,削弱了组织的吸引力。故而在1927年的中共五大上,为了把党的纪律建设落到实处,中国共产党设立了党的历史上第一个监察委员会,这意味着党的纪律体系趋向完备。

1927年7月以后,党组织所处的环境发生重大变化,随着国民党性质的变化,为了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力量,白色恐怖笼罩全国,恶劣的环境导致党员需为组织付出惨重代价,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党员数量从大革命高潮时的近六万人急遽减少到一万多人”⑧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第83页。,党组织的吸引力锐减。严肃党的纪律和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就成为了中国共产党改变被动局面、应对国民党白色恐怖威胁的重要举措。在“八七会议”上通过的《党的组织问题决议案》指出:“严守党的纪律尤其为秘密党之必要条件。党部机关之一切决议及决定,调遣等等,应当绝对的服从,一切党员,不论其地位如何都应如此。凡破坏纪律者,都应从严惩办(停止职务,开除党籍等等)”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四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449页。。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此时恶劣的环境导致了党组织的吸引力远远低于党员对组织的贡献度,但是诸多的共产党员仍旧信仰真理坚持革命,而为了尽快扭转大革命失败后的颓势,党的纪律建设也就成为了此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1937年,全面抗战正式打响,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此时,日本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全民族抗日成为当时社会的主要呼声,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国共两党放下了政治分歧与军事对抗,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时境的转变为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发展提供了相对宽松的环境。同时,民族危亡带来了民众政治热情的高涨,从而更易接纳并认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1938年3月15日,中共中央通过的《关于大量发展党员的决议》指出要“大量的十百倍的发展党员”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十五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186页。。在该决议的指导下,1938年9月党员人数迅速发展到了7万人,同年年底党员人数发展到了50多万人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陈云年谱》(上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第273页。,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和影响力得到了极大的增强。而为了加强对新增党员干部的管理,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没有纪律,党就无法率领群众与军队进行胜利的斗争”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十五册),第645页。,并进一步提出了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由此可见,党的纪律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中流砥柱的重要条件和保障,促使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单方面撕毁了国共停战协定,悍然发动内战,中国共产党重新被卷入紧张的时境之中,党员对组织的贡献度再次被放大。党中央一方面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应遵守党的纪律以适应革命形势的变化,强调“任何部队,在每一次行动前,必须进行一次公开的全体的纪律教育”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107页。;另一方面,结合具体的工作内容开展整党工作,指出“各级党委必须对这一点进行反复讨论,认真克服这种无纪律状态或无政府状态,将一切可能和必须集中的权力,集中于中央和中央代表机关”⑥《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32页。。将具体工作与整党运动相结合的做法,不但保证了具体工作的顺利有序开展,而且创新了党的纪律管理举措与做法,对进一步加强党的纪律建设,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三、党执政后至改革开放前党的纪律建设:党员的纯洁性与组织的亲民度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意味着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的任务,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时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大逆转,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共产党没有外在压力。国内环境的动荡不安以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的不断施压,如何捍卫新生政权,带领中华民族矗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成为了时代赋予中国共产党的新使命。与此同时,党内的新问题新情况也开始不断出现,由于形势的巨大逆转以及执政党权力的获得,让部分党员干部出现了居功自傲情绪,并逐渐开始滋长官僚主义与奢靡之风,甚至出现了脱离群众、违法乱纪等问题。如何加强纪律建设,让党员、党组织保持廉洁与亲民的特性,进而完成时代赋予的新使命就成为该时境下党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面对新的形势与任务,党的纪律建设主要聚焦三个方面:

一是针对原有党内纪律执行不严的问题,初步确立了党的纪律检查体制。1949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成立中央及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决定》,旨在“加强党的组织性与纪律性,密切地联系群众,克服官僚主义”⑦中央纪委纪检监察研究所编:《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文献选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15页。。纪律检查委员会的产生是党在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之后针对新情况新问题所作出的及时反映,是党在纪律建设上的新进程。继而在同年12月、1950年和1952年,中共中央又先后发布了《关于部队中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组织问题的指示》《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细则》和《关于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与党委关系的指示》等文件,确立了党的纪律检查体制,为党在新的环境条件下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是在党内开展全面整风运动。是时,由于党组织的卓越历史贡献与执政党的光环让党组织的吸引力陡增,民众开始大量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而党需要广泛发展大量党员来满足国家与社会建设的现实需要。于是,造成了党员数量增长的高峰,“两年多以来党的发展已增加了党员约二百万人,其中很多人的思想作风极为不纯”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49.9-1950.12)》(第一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187页。,党员的质量和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就成为了该时期党的纪律建设又一重大问题。针对这一问题,1950年5月,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在全党全军开展整风运动的指示》,旨在“严格地整顿全党作风,首先整顿干部作风”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49.9-1950.12)》(第一册),第187页。。继而在1951年启动对于基层党组织的整顿工作,是年3月28日至4月9日间,党的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并通过《关于整顿党的基层组织的决议》,拟用三年时间对党的基层组织进行一次有计划、有准备、有领导的普遍整顿。

三是纪律建设与中心工作密切结合。1952年底,在完成了民主革命时期遗留的任务后,大环境的新变化推动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的形成,并认为“这条路线(即过渡时期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各项工作离开它,就要犯右倾或‘左’倾的错误”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53.1-1953.12)》(第四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472页。。因此,服务于此时期党的中心工作,确保总路线的顺利执行是该时期党的纪律建设的主要任务。1953年11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纪律检查工作会议就明确指出“党的纪律是执行党的路线的保证”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53.1-1953.12)》(第四册),第472页。,“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就必须把自己的日常工作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总任务密切地联系起来”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53.1-1953.12)》(第四册),第477页。。此后,在工矿单位、农村以及粮食计划收购与供应等专项工作中,纪律检查工作都有序执行,为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贯彻实施提供了保驾护航的作用。此间,“高饶”事件进一步发酵、升级,不但严重影响了党内团结,而且对党的各项中心工作造成了不良影响,1954年2月召开的七届四中全会通过《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再次重申党的纪律的重要性,是一次深刻的党风党纪教育,确保了党的中心工作的顺利推进。

显然,从新中国成立至1955年期间,中国共产党敏锐把握了新环境新形势的变化,对部分党员与基层党组织的局部不足等问题进行了比较严厉的纪律整顿,从而消解了党组织“吸引力”变强但党员“贡献度”不足等方面带来的组织风险。可以说,此间党的纪律建设很好地解决了时境、党员与党组织之间的间隙与问题。但是,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推进,社会矛盾复杂化、尖锐化,同时由于“党的组织的不少部分发生了因为忙于领导经济工作和其他专门工作而忽视思想政治工作的现象”,中央认为“目前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的组织和职权已不能适应在阶级斗争的新时期加强党的纪律的任务,因此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决定成立党的中央的和地方各级的监察委员会,代替中央的和地方各级的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借以加强党的纪律”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55.1-1955.7)》(第六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116页。。党的监察委员会的成立推动了此后党的纪律检查工作的加强,进一步完善和健全了党的纪律检查领导体制,是对党的纪律监察体制建设的重要探索。

但是,随着整风运动与反右派斗争的开始,1957年以后党的纪律建设指导思想逐步偏离国家建设发展的实际,出现了一定的偏差,党的纪律建设在曲折中推进。需要指出的是,纵然此间党的纪律建设遭遇挫折,但是,相关工作仍取得一定的进展。更值得关注的是,此间党的纪律建设是党作为一个经验不足的执政党在面对环境的纷繁变幻时对党员和党组织所展开的整顿,虽手法稚嫩且缺乏艺术性,但它们仍然是在新形势下党对自身建设所作出的重要探索,尤其是对党员的廉洁、组织的亲民与纯洁等问题提出了诉求,这对于党的执政,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四、改革开放以来至十八大前党的纪律建设:党员的纪律性与组织的廉洁度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进入到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发生了根本变化,不再以阶级斗争为纲,明确将“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⑦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3-4页。。这表明在对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进行了近30年的探索之后,面对国际国内大环境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国将走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有了新的认识与探索。新发展任务的提出,让国家与社会的发展都呈现出一片新景象: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人民公社逐渐解散;在城市,单位壁垒被打破,单位人变为社会人,社会原有铁板一块的状态被瓦解。由于整个社会社群化减弱,个体化增强,一方面导致原有控制着一定社会资源的基层党组织逐渐失去了对社会资源的整合能力,另一方面失去了组织保护的个体党员在进入社会后,缺乏有效的政治生活而逐步自由化。时境的深刻变化直接导致了党组织吸引力的弱化。此外,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期间,由于党的纪律建设在各方面均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不少党员自行其是,自由散漫,不少党组织执行力出现问题,对党的决定、路线、方针、政策不执行或不完全执行。这都导致了在该时期党的纪律建设在局部范围内出现了松弛。这也成为了本时期党的纪律建设面临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在于权力的过分集中。这是由原有党和国家领导制度上的弊端所决定的。对于这个问题,邓小平在1980年发表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中明确表示:“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就是在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的口号下,不适当地、不加分析地把一切权力集中于党委……什么都要第一书记挂帅、拍板。党的一元化领导,往往因此而变成了个人领导。全国各级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个问题”①《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28-329页。。这种党和国家领导制度上的弊端也在党组织内有所呈现,导致党的组织纪律问题进一步涣散,部分党员干部开始搞特殊化并凌驾于组织之上,严重影响了党的基本形象,党风建设与党员的合格问题也被提上了党的纪律建设的议程。“首先,我们的党员现在有一部分不合格……所以现在我们提出,我们这个党要恢复优良的传统和作风,有一个党员要合格的问题。”②《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268-269页。

此时期的第三个突出问题则在于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党的历史方位与主要任务均发生了位移与变化,但是,无论是国家法制建设还是党内的各项规章制度都没有跟上国家经济建设的步伐。这导致了不少党员干部在经济领域的行为失范甚至出现违法乱纪的现象。党员队伍质量的恶化,让党组织在价值意义层面上的吸引力大大减弱,组织声誉经由个体的污点而逐渐被污名。同时,伴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评价的标尺逐步变得物质化,入党以及党员身份难再承载过往年代中所附有的精神光环,党风不正,口袋党员增多,党员对组织的贡献度亦逐步走低。

针对上述问题,加强党风建设,严肃党的纪律就成为该时期纪律建设的首要工作。1982年党的十二大召开,党中央明确提出“为了使党风根本好转,中央决定从明年下半年开始,用三年时间分期分批对党的作风和党的组织进行一次全面整顿”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47页。。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进一步对整党的必要性、任务、范围、步骤和方法做出了明确的规定,通过了《关于整党的决定》。整党运动从1983年冬开始直到1985年冬结束,历时2年多,清理党组织中的投机分子或不合格党员,“开除党籍的共有33 896人,不予登记的共有90 069人,缓期登记的共有145 456人,受留党察看、撤销党内职务和向党外组织建议撤销党外职务、严重警告、警告等党纪处分的共有184 071人”④《薄一波文选》,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486-487页。,净化了党的组织,增强了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党员的组织纪律观念较之前有所增强。从此以后,党风建设作为改善基层党组织能力、提升党员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改革开放的不同阶段被延续下来。

1989年,为了整顿党内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中纪委发布了《关于加强党风和廉政建设的意见》,此后直到党的十六大期间,端正党风仍是党的纪律建设的重要内容。十六大以后,为了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严抓党员干部在经济领域中的贪腐行为,维护我国经济发展的正常秩序,党风建设工作仍是该时期党的纪律建设的重要工作。应该说作风建设是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升党组织吸引力的必然要求,毕竟,改革开放以后党组织的发展与革命和建设年代中的处境是迥异的,它虽然已全无革命年代中的生存压力但仍存在明显的生存风险,同时,它虽已经没有建设时期的光环效应,但是党员的数量仍在急遽增长。这是因为作为一个全能主义的政党,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始终与党组织本身是高度相关的,而其相关性则是通过党内庞大的基层党组织来实现的。因此,当时境的变化让组织吸引力和党员对组织贡献度输出变得有限时,为了让组织保持战斗力,加强组织内部的管理,提升组织内的效能就成为必要,党风建设也就成为必然。

同时,党内法规建设也是提升党内效能,强化党内纪律建设的另一项重要举措。在改革开放初期,在各项党内制度尚不完善的情况下,为了推动党内民主的发展,加强组织纪律建设,197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则通过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该准则对党内政治生活做了全方位的规定,成为该时期重要的党规党法,为是时开展党风建设和其他纪律建设工作提供了根本性的指导。这也标示着新时期党的纪律建设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随着世情、国情的深刻变化,时境对党的领导水平、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这一新变化使得党的纪律建设变得尤为重要,且呈现出严峻的形势。因此,党内法规体系建设被提上日程,自1989年至2002年间,大量如《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试行)》的党内法规法纪纷纷出台,逐步形成党的法规体系,使得党的纪律建设逐步规范化。党的十六大以后,《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的发布,党的纪律建设进一步走向程序化与规范化。

此外,在此期间,党的纪检监察工作也取得了快速发展,不但重建了各级纪检监察机构,培养了大批纪检干部队伍,而且建立了以巡视制度、派驻监督制度为核心的纪检制度。无疑,自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以来,党的纪律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党员纪律性以及党组织的廉洁问题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变得尤为突出,为了净化组织同时加强对个体党员的管理,党的纪律建设呈现出与革命和建设时代完全不同的特点,并迸发出新的活力,从而为新时代党组织的吸引力以及党员干部的奉献精神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五、新时代以来党的纪律建设:党员的政治性与组织的先进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虽然国家发展的方向并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依旧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但是,此间世界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格局出现重大调整,国内的发展也发生了深刻变化。面临世情、国情的重大变化,个人发展的确定性较之前大大减弱,这推动了个体更有动力融入基层党组织,以获取更多发展的机会与资源,这一趋势让新时期党的吸引力倍增;而作为执政党,为了更好地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和实现对国家的治理,中国共产党也需要在基层社会中进一步健全党的基层组织,同时还需要更注重对个体党员的吸纳与管理,因为他们既是民众评价党组织的重要因素,又是党联系社会的纽带和长期执政的支持性资源,这一要求将让新时期党员对组织的奉献值有所攀升。但从个体党员的角度而言,社会环境的变迁、整体经济形势的好转以及政治环境的相对宽松,让许多个体党员逐步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逐渐忽视了其对组织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组织意识淡薄、组织纪律松弛的问题逐步显现,特别是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面临“四大考验”“四种危险”。于是,“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80页。,如何从严治党呢?“党内政治生活是党组织教育管理党员和党员进行党性锻炼的主要平台,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95页。,“提高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战斗性”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第96页。。因此,如何保持党员的政治性和组织的先进性问题就成为新时代党纪律建设的重要内容。

如是,政治纪律建设就成为此时期党建工作的首要内容。正如前文所言,世情、国情已深刻变化,不同的文化之争、制度之争、发展道路之争以及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在此时期不断加剧,但很多党员干部对于党的纪律认识仍旧停留在经济层面,不少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们都认为纪律问题只要没有腐败问题就可以,其他问题都是小问题。这种只警惕腐败问题不讲政治问题的观念使得部分党员无视党的政治纪律和规矩,不仅在组织内大搞小团体主义、阳奉阴违,甚至妄议中央。

针对这些新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党的纪律建设”的概念,明确要严明党的纪律,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更是进一步指出“我们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讲政治是突出的特点和优势。没有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党的团结统一就是一句空话”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80页。,即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应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言论和政治行为方面必须遵守规矩,做到旗帜鲜明讲政治,明确要将“政治问题”与“腐败问题”进行区分,指出“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这根弦不能松,腐败问题是腐败问题,政治问题是政治问题”,虽然一个是涉及经济纪律的问题,一个是关乎政治纪律的问题,但“不能只讲腐败问题、不讲政治问题。干部在政治上出问题,对党的危害不亚于腐败问题,有的甚至比腐败问题更严重。”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第80页。。因此,政治要求和政治规范是确保党组织统一性、整体性和有序性的重要前提,这也是维护住党组织吸引力的一项重要指标。而严守政治关既是新时代背景下,党对党员、基层党组织纪律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党员在新时境下对党忠诚、贡献的基本要求。

此间更值得关注的是,党中央还将党的纪律建设作为系统工程来推进。一方面是从静态结构上指明了党的纪律虽然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但它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概念。它包含了诸如组织纪律、政治纪律、群众纪律等多个子概念,这些子概念彼此关联,从而形成了一套完整而系统的党规党纪体系。另一方面是从动态过程看,指出党纪党规需要维护、遵循、执行,是一项复杂的动态的系统工程。为此,党中央提出不仅需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纪律教育,重视对党纪党规的学习和培训,广泛开展群众路线教育等实践活动,还要加大以“八项规定”“群众路线教育”“巡视工作”等为代表的实践活动,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督管理,增强思想政治意识,规范政治行为,让党员干部形象有根本好转,有效提升了党组织的吸引力。

同时,以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党的组织纪律建设工作也在此间有效推进。“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能使力量倍增”③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2016年版,第36页。,基层党组织是党的战斗堡垒,是党全部工作的基础。一百来年,中国共产党能历经坎坷、磨难,不断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得益于组织的先进性与纪律性。然而,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党的组织面临着各种挑战,如党员数量的激增所带来的党的组织体系欠严密的问题,市场经济的冲击所导致的党的组织纪律欠严明的考题,党群关系松弛所引起的党的组织行为欠严格的难题。在2012年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的责任,就是同全党同志一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第70页。。这就要求党员干部一方面要加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强调党员对组织的贡献率,另一方面组织应该承担起对党员的教育与管理工作,严明党的组织纪律。“事实表明,党内生活松一寸,党员队伍就散一尺。党员、干部只有在严格的党内生活中反复锻炼,才能增强党性、百炼成钢”⑤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第45页。。为此,强化组织程序观念,严明组织人事纪律,严肃党内生活,严格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发扬党内民主,加强党性原则教育,强化组织意识教育,区分并处理好“组织意图”与“个人意图”的联系与区别,做到“相信组织、依靠组织、服从组织,自觉接受组织安排和纪律约束,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第766-767页。就成为了本阶段党的组织纪律建设的重要内容。

此外,随着时境快速变迁,党内原有的法规和规范性文件难以满足新形势下党的纪律建设需要,为此,中国共产党或清除或废止了近500个不符合时代发展步伐的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明确了每5年对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开展一次集中清理的动态清理机制,还制定诸如《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等新的党内法规和修订了如《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这些重要但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需要的党内法规。

六、结 语

马克思在指导无产阶级运动时曾说“我们现在必须绝对保持党的纪律,否则将一事无成”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13页。。毛泽东也曾就纪律建设的重要性指出:“没有一个统一的集中的有纪律的党作指挥——我们欲革命成功,必须势力集中行动一致,所以有赖于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党来发号施令”①《毛泽东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5页。。严明的纪律是保持党的战斗力的重要保证。通常而言,为了约束党员的行动,保证党组织的生存与发展,几乎所有的政党都有自己的纪律,纵使这些纪律会因为政党性质的不同而呈现出差异性,比如说资产阶级政党侧重的是党员在竞选中的投票纪律,而无产阶级政党则强调严格的组织纪律。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严明的纪律是其鲜明特征与显著标志。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党的纪律建设。在思想上,把党的纪律建设摆在党的建设的首要位置;在行动上,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就是党坚持初心,适应时境变换,不断进行自我革新、永葆青春活力的实践过程。在此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断健全纪律检查体制、完善党内法规体系、培育忠诚可靠的纪律检查队伍、加强纪律教育等等,有力地推动了党的纪律建设工作的健康发展和工作效率的提升。

与此同时,一个有效的纪律建设活动还是一个时境、党员与组织三者良性互动的过程。这是因为作为一个政治组织,虽然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但其在任何时候都身处在特定的时境之中,既受限于已定的客观物质基础和社会条件,又受制于既定的党组织架构,因此,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其特殊而具体的历史任务;而从党员来看,他们都是具体历史时境中的鲜活个体,有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会依据时境明确自身的定位与判断党组织对其的要求和吸引力。尽管从个体来看,我们认为党员的这些行动符合个体的理性选择,但是往往却不利于党组织的稳定,进而影响到组织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党都需要纪律建设来加强对党员干部、基层党组织的管理,克服党员个体或基层组织在特定阶段下对党的疏离或拥簇,构建党组织在不同历史时期最佳的组织形态与结构,从而确保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党员对组织的贡献度,以维持党在不同阶段下的动态平衡,最终实现党员个人目标与党的组织目标的统一,提升党的整体性、有序性及先进性。如此,方能真正达到党的纪律建设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可以说,这正是党的纪律建设的规律所在,也是对原有历史的经验总结,更是对未来工作的重要启示。

猜你喜欢
党的纪律纪律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彭绍辉:违反群众纪律最可耻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严明党的纪律,克服自由主义——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导读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严明党的纪律强调“三性”“四要”
宝鸡“十严禁”严明村“两委”换届纪律
推进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和国家监察体制改革
如何坚持纪律面前一律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