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在初中德育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2021-11-30 08:49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五中学刘春英
青年心理 2021年20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初中生心灵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五中学 刘春英

德育工作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主要是培养他们的道德意识、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学习习惯,帮助心理不成熟的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他们的心灵非常脆弱,非常容易受到打击,出现自卑、焦虑、暴躁的情绪;同时也非常容易被感动,也许很小的一件事情就能使初中生深受感动,增强自信心,并朝着正确的道路发展,所以在初中德育工作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以此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直击他们的内心,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良苦用心,逐渐健全自己的人格和个性,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一、初中德育教学现状

(一)缺少德育情感的融入

在初中阶段的教育过程中,很多教师的德育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过于陈旧。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极其容易出现叛逆心理,教师没有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心理需求为他们制定德育教学模式,反而一味地把硬性灌输和“填鸭式”教学与德育教学相结合,导致初中生感受不到课堂主体地位,还会在被动灌输的情况下产生教师让做的不做、教师不让做的偏做的行为,甚至有的学生认为教师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多余的,只有和教师对着来才是正确的。学生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无法感受到教师的良苦用心,教师也很难找到和学生互相平衡的教育点,导致教师和学生永远都背道而驰。由于初中生的生活阅历和认知能力均处在初级阶段,教师的大道理对学生来说就是“无字天书”,所以我们往往能看到教师在讲台上声嘶力竭地讲,学生在讲台下漫不经心地做着自己的事。这种互动、沟通方式完全没有建立在情感之上,所以我们说现阶段初中德育教学的方式是非常不可取的,因为对于初中生来说,只有情感教育才能直达他们的内心。

(二)德育评价体系落后

众所周知,现阶段的初中教学评价还是将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标准,主要表现在以往的初中德育工作中,有一部分教师没有用平等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只看重学生的成绩,他们认为只要学生的成绩好,那么在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上就都是完美的,是其他学生的榜样;学习成绩不够优秀的学生在教师看来其道德素养往往也赶不上学习好的学生。其实这种想法是完全没有真实依据的,因为教师完全不清楚成绩不够优秀的学生在生活中、劳动中、家庭中的行为。这种思想不仅与素质教育完全相悖,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师德。其实在以往的教学中我发现,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更加团结,在班级劳动或者学校劳动中也比较团结,正是因为部分教师给学生肆意“贴标签”“定特性”的做法,才使德育工作的开展难度越来越大。

(三)消极的生活环境

生活环境对一个人性格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影响非常重大,良好的生活环境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性格和学习习惯,消极的环境则会导致学生很多不良行为。一个孩子平时接触最多的就是三个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当学生处于家庭环境时,如果父母离异、家庭发生重大变故、家庭贫困、儿童留守等,缺少家庭温暖也会造成学生思想情感的缺失,很容易产生偏激的想法;当学生处于学校环境时,有的教师对学生动辄打骂,对学生使用侮辱性的词语,校园暴力、不平等的待遇、学习氛围沉闷等都会造成学生厌学、抑郁;当学生处于社会环境时,网络的普及带来大量不利于学生观看的内容,学生没有防范心理很容易陷入游戏,甚至被不法人员教唆沾染毒品,身心受到迫害,消极的环境给学生带来的影响十分严重。

二、情感教育在初中生德育工作中的应用策略

(一)教师要不断发挥带头作用

初中阶段的学生虽然容易叛逆,但是他们的本质善良,天性活泼,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强烈的好奇心。由于初中生的学业繁忙,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最频繁的就是教师。所以初中生的获得行为影响和思想传递的主要途径就是通过教师,如果教师能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那么能够为学生树立一个值得学习的榜样,不仅能影响他们的道德思想和日常行为,甚至还能够影响学生的一生。

要想在初中阶段通过情感教育来开展德育工作,那么就要求教师自身有较高的道德品行和综合素养。在德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不断发挥自身的带头作用,严格要求自己,不断优化、完善自身的行为,只有使自身拥有了高尚的人格,才能对学生产生感染力,使每一位学生都严格按照教师的行为来规范自己。另外,教师在起到示范作用的同时,必须尊重初中生群体中存在的个体差异,以平等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学生,善于发现成绩好的学生身上的可塑造性,发现成绩一般的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引导学生勇于表现自己的特点和长处,无论学生在哪一方面有了突出的表现,教师都不能吝啬自己的表扬,要发自内心地鼓舞每一位学生,学生受到教师表扬后的那份自信心和自豪感是家长和同学的鼓励所不能比拟的。另外,教师在空余时间,必须不断开阔自己的视野,跟上时代的潮流,阅读各种情感类的书籍,并在互联网中查阅当代初中生感兴趣的话题和软件,提升自身素养的同时发现初中生最为感兴趣的事情,与他们在日常的学习中、生活中形成亦师亦友的关系,从而加大自身对学生的感染力,让每一位学生都不再惧怕教师,也不会认为和教师之间有不可跨越的鸿沟,反而愿意及时向教师吐露心声,分享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只有做到这些,才算得上真正的情感教育,德育工作的作用在其中也能够被充分发挥出来。

(二)加强感恩教育

感恩不仅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更是初中阶段开展德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着“投桃报李”的美德,中华民族更有着礼仪之邦的美称。因此,在初中德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要把加强感恩教育放在德育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上,使学生逐渐形成感恩教师、感恩父母、感恩社会的意识。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推动力来支持,只有学生脑海中形成了感恩的意识,才能表现出感恩的行为,例如,为了感恩教师,学生能在日后的学习上更加努力,并且在学校内规范自己的行为,不让教师再为自己操心;学生有了感恩家长的意识,能够在家庭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并且体会父母的生养之恩,改掉虚荣、叛逆等一些不良行为;学生有了感恩社会的意识,能充分体会到祖国现阶段的繁荣是多少烈士的鲜血换来的,从而变得更加正能量,并能养成尊老爱幼、爱护环境等品德。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为学生播放一些能够打动他们心灵的故事,例如,抗日战争的纪录片、父母竭尽全力供孩子上学的新闻,这些故事能够直击学生内心,打动他们尚未成熟的心灵,并深深陷入感恩的思考当中。

(三)通过环境影响,达到心灵共鸣

学生所处的环境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环境的影响对于学生情感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在家庭环境下,父母要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充满爱的成长环境,让孩子在幸福的环境下健康发展,这有助于孩子健康人格和情感思想的形成。学校环境是学生接触最多的,优美、绿化的学校环境能帮助学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走进校园,清新的校园让学生沉醉,学校应为学生努力学习,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陶冶高尚的情操,保护纯真的童心,提供优秀的校园环境。社会环境是一个大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是长久而深远的,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有责任为提高社会环境质量做出努力。这一切为培养学生情感的德育教学工作,最终的目的就是能够达到与学生心灵的共鸣,从而达到情感教育的目标。

总而言之,初中教师要公平地看待每一位学生,不断约束、优化自身的行为品质,了解初中生的性格特点和发展需求,把情感教育切实地渗透到德育教育工作中去,并通过各种方式方法与学生产生心灵共鸣,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使他们的未来发展道路更加顺畅。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初中生心灵
“双减”背景下初中生作业管理的实践探究
公益性家庭教育服务中小学德育工作实践研究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小学大德育工作模式的实践研究
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应对措施
多维度助推幼儿德育工作的有效实施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扩充心灵的“兼容性”
唤醒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