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万兴(浙江机电学院)
高职院校在办学上和教学上一直都在引用国外的教育方式,在后期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趋势下,也开始进行改革,逐渐创新出了一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发展的新型教育模式,解决了中国实践型、实用型人才培养不足的困境,促使中国高职教育也逐渐在我国公有制经济体制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在实际教育中,高职院校还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在创新创业课程上的教育困境,因此更需要高职院校突破传统教学体制弊端,培养出一批优秀、合格的创新创业人才。
每个学校都会根据自己的地理环境树立自己的发展方向,并科学设置专业侧重点,让学生有创新创业的机会,但是在实际的过程中,很多学校没有明确自身办学优势,没有利用自身的环境资源、地理位置科学合理的设置专业,导致学生学习后没有实际用处。例如,我国西北地区的一些高职院校,大量开设一些自动化、管理、文秘等专业,学生在离校后很难直接就业或者自行创业。而我国南方一些沿海城市开设园林建设、植物种植、栽培技术等一些特色专业,学生在离校后直接可以就业,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中去,为自己创业奠定技能基础。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专业课程发展上科研、调研力度不足,没有意识到自身办学职能,和一些本科院校在专业课程上有冲突,即使一些学校意识到了专业课程的重要性,但是都是根据自己的猜想、假设来衡量专业需求,导致专业与市场需求难以统一。以上这些问题就需要进行实地调研,但是一些院校没有科学合理的调研方法,对于各种参数概念也不明确,没有科学划分调研地区范围。另外,对于自己周边一些创业现象、就业情况也不了解,存在设备热门专业滞后的问题,没有对院校设备的专业和学生情况之间的参数关系进行明确,直接招生就会和本科院校产生一定的冲突。
我国高职院校办学宗旨是培养一批实用型的技能人才,院校既需要培养出合格的人才,也需要指导学生就业、创业,这一办学宗旨和目标的实现需要学校为学生提供创业就业的平台,高职院校如果缺少这种针对性的平台,学生就会在毕业后乱碰乱撞,影响自身发展,也影响学校后期的招生、社会名誉等。另外,一些学校为了提高就业创业率,常常自办企业,企业挂靠院校,且缺乏科学的制度和规范,导致企业和学校之间存在不正当的利益关系,竞争激烈,影响学生择业、创业。
一些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专业课程设置上和其他专业课程较为相似,且创业教育也只是在学院内开展,没有和社会企业相联系,学校对于社会实际需求不了解,也不对社会创业现状、国家创业政策进行分析和运用,导致资源浪费,也影响创业教育效果。
创新创业专业设置的目的是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并在离校后自主选择创业目标,以此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落实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其需要高职院校立足于整体,加强对自身周边环境、资源的有效利用,转变教育观念,设置专业侧重点课程,将素质教育纳入到地方课程之中。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利用地处浙江杭州的地理优势,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彰显自身办学优势、办学特色,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于实践的精神品质,实现创新创业思想教育。比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周边创业优势向学生分析当今的创业形式,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创业、择业观,从而为开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活动营造一定的环境氛围。且高职院校也可以加强和一些创业经验丰富的企业的合作,共同研发出一套完整的创新创业专业课程体系,促使创新创业课程从理论逐渐向实践过渡。另外,不同地区的高职院校可以利用自身的经济发展优势、企业产业发展现状设立符合当地创业环境、就业特色的专业,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择,便于让学生在校学习完课程后可以在社会中直接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并为自己后期创业奠定基础[1]。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较为复杂,实践性强,想要有效开展该课程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师资团队,并对市场就业创业趋势进行了解,从而发挥教师的作用,加强市场调研力度,保证专业课程设备和市场创业需求相符。因此,学校必须要培养一批有先进创业理念、丰富调研能力的教师团队,保证教师即具有企业意识和能力,又具有教书育人能力,让其担任专业课程教师,并在日常中加强市场调研力度,以此不断更新课程体系,保证该课程满足学生未来创业需求。2007年,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创新创业领导小组、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中心。组建了创业课程教师、创业团队指导教师队伍,并由此开展创业预孵化活动。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学校一方面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创业教育培训课程,提高其调研和进修能力,并对后期深度调研奠定知识基础。学校也可以引进社会上具有丰富创业实践经验的创业者人才作为兼职教师或者调研教师,这样可以提升教学水平,也有利于提升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另外,学校需要根据市场需求科学设置专业,并发挥教师的力量深入到学生创业团队中对学生进行指导,也可以进行调研、调查,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在对一些创业、就业信息获取后,学校可以深入分析,根据市场上创业热门的专业,对自身专业设置体系进行调整,从而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地位,彰显自身育人特色的同时,也避免了与本科院校的冲突。
对于一些高职院校学生创业平台不足、实践基地缺少的问题,本质上是学校政策机制不健全导致的,且学校资金、条件不足,也会影响学校开设多样化的创业平台,因此,国家各部门必须要完善各种政策机制和扶持政策,并加大多高职院校的资金支持。比如国家财政部门、工商部门、金融部门可以给予高职院校大学生一些创业资金扶持、优惠政策等,鼓励并吸引大学生在校期间或者离校后创业,促使学生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也可以改变当今社会就业难、创业难的困境。高职院校自身也需要根据学生自身优势特色建立各种创业实践基地,并完善各种创业素质提升、创业能力提升的制度、机制,比如创业奖励机制、创业学生制度等,为大学生积极创业营造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随着创业工作的深入开展,2016年初,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创业学院,同时制订了《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办法(试行)》《创新型师资团队建设项目实施细则》和《学生技能创新与竞赛管理实施细则》等配套文件,进一步完善学校创业政策制度。另外,学校可以走出去,加强各社会知名企业的合作力度,并引进信息技术、创业团队人才、新创业企业等,共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实现利益双收的同时,为学生提供学习途径、实践机会、就业机会,也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2]。
高职学校可以邀请一些创业教育辅导机构的讲师进入校内对自己的新思想、了解的信息进行讲解,对学生和教师进行授课。学校也需要及时了解当今社会创业形式、企业经济发展现状,在了解后,根据自己的创业教育资源对新经济进行分析,从而引导学生,明确当今社会企业走向、经济发展方向,从而为自己制定创业目标、树立创业理想。高职院校也需要对国家的各种高职生的扶持政策进行了解和运用,解决自身创业教育困境,也可以吸引学生的创业眼光,让学生行动起来进行创业实践。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对于预孵化的项目提供持续帮扶、全程指导和一站式服务;为自主创业的学生提供项目论证、公司注册、财务管理、法律咨询、专利代理、物业管理等一条龙服务。开放学校实验室,对技术含量高的创业项目提供技术帮助,提升项目的研发能力和研发水平。对于孵化期满以及毕业的团队负责人,学校积极同政府联系沟通,推荐优秀创业项目入驻当地的创业园区,同时长期关注项目的后续发展,继续提供学校力所能及的帮助。学校创业园孵化项目已经达到40余个,创业活动累计参与人数500多人,营业额达250万元,成功孵化12家学生注册公司。
总之,高职院校在落实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时,既需要及时了解市场创业趋势、现状、环境,也需要对自身专业体系、课程设置等情况有全面的认知。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成功的创新创业教育经验为职业院校建立和推行创新创业教育系统提供了理论依据,提供有参考价值的建议对策。让学生有选择、有重点的学习创业知识、获取创业技能、把握创业机会,真正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