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2021-11-30 07:22梁春霞乌鲁木齐职业大学
营销界 2021年20期
关键词:产教校企院校

梁春霞(乌鲁木齐职业大学)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必须要对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进行全面完善,对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进行全面深化[1]。通过各个地方政府的积极引导,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和高职院校进行了深度合作,并且全面的推进了校企合作,使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更大程度的促进高职院校全面发展。

■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现实困惑

(一)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的问题

学校和企业两者的社会活动就是校企合作,因此在两者之间必须要建立一个工作系统,在该系统之中,要将企业与学校的结构和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2]。在对两个主体的各自发展需求进行全面满足的同时,才能使校企合作的模式持续进行下去。现阶段,高职院校在实际开展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存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有效的机制体制过于缺乏,无法使校企双方的利益和关系得到根本性的长期维护。

大部分高校在实际的办学过程中,都是以教育为目的,育人作为宗旨,以职业发展为指导,然后开展职业教育;另外,对于企业来说,高校培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主要衡量的是投入产出比,从而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现在的社会是知识经济型社会,教育与经济这两者之间有着本质性的关联,基于此种联系,学校与企业这两者不再是两个独立的个体,它也是基于社会利益下的校企合作,合作范围比较广。然而,在高职院校与企业开展合作教育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校有积极性,企业却较为冷漠[3]。根本原因在于,校企合作过程中,大多数企业存在着支出多、回报低的现象,无法保障自身的利益,责任非常大、风险也非常大,这也是校企合作受阻的根本原因[4]。而尤其校企在进行合作的过程中,并没有将完善且有效的机制建立进来,因此无法保证校企合作的可持续,也无法保证融合的深度。

(二)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育人的问题

高职院校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进行综合全面的培养,将就业作为导向,而且在实际的职业教育过程中,以人才培养的规律和特点为依据,决定对人才培养的模式。学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化。

但是学校和企业在实际合作和育人的过程中,还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存在,而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使高职院校的整体教育质量受到影响,使人才培养的全面性受到制约。当前阶段,校企合作都是院校和企业这两者进行自愿开展的校企活动,而且在彼此之间进行合作的过程中,都是以自身的发展需求和人脉关系为依托,因此,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没有法律规范,也缺乏机制制度的保障,导致校企合作仅仅停留在相对较浅的层次上。

高职院校主要以办学为基础,与企业的实际合作并不稳定,学校通常表现的相对热情和主动,根本原因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很依赖企业的实践环境,这正是学校所缺乏的。同时,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企业也需要相关人才的支持,如培训相关员工的技术以及产品更新等,这又与学校的教育脱离不开关系。

由此可见,对于学校和企业这两者而言,其本身存在着一个互动的关系和作用,这时,就需要政府充分发挥纽带和桥梁的作用,制定相关法律政策,促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健康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教育。

在当前阶段,不论是企业还是学校,这两者在进行合作的过程中,都没有明确自身的权利和义务,也没有基于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指导进行全面的开展,导致校企合作仅停留在表面,难以实现产教融合,高职院校实际培养出来的人才与实际的企业需求差距非常大,无法实现对口衔接,以宏观的角度来看,导致我国产业的实际发展和创新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以微观角度来看,则使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质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5]。原因在于部分政府没有充分的认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也没有将自身的协调和指挥以及规范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因此,高职院校在实际办学的过程中,不能对政府的各项政策和信息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无法使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得到进一步的深化。

■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的实践探索

(一)关键是要打造品牌,提炼特色,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

高职院校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专业的设置、创新都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经济发展情况和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以反映自己的办学特色,与此同时,整合现有的资源,通过校企的深化合作,全面实现高校的专业建设和创新。

在进行校企合作中,高校必须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态势和产业结构调整和变化进行时刻的关注,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走向进行深入的了解,要改善高职教育滞后于产业的局面,就必须全面把握企业的实际发展需求。

高职院校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既要将满足社会和企业实际发展的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出来,还要使自身的社会服务能力和办学吸引力全面提升上来,同时高职院校内部的各个专业都要与企业和行业紧密联合在一起,进而建立指导委员会,对企业的实际发展动向和趋势进行实时了解,对专业设置进行深入研讨,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全面设计,构建全面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特色专业和专业群。

(二)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与开发入手

学校应以行业和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为目的,创建和开发新的课程体系。专业最基本要素是课程,专业建设与创新的核心是课程建设。

高职院校在建设特色专业的过程中,必须建设特色课程,并将其作为重要的骨干支撑,而且这些都与校企的深度合作脱离不开关系[7]。只有保证学校和企业的深入融合,达到两者相互需求的状态,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才能充分满足企业的需求。在校企深度融合的基础上,为专业和课程的建设与创新提供条件,包括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要求和新标准;企业在实际经营发展的过程遇到的问题及处理措施;过往经营和实践的经验教训、新的案例。与此同时,在进行课程设计的过程中,相关的企业骨干和技术都可以参与进来,进而将新思路、新方法和新理念以及新视野全面深入到课程的建设和创新中来。

■ 结语

本文对高职院校产学研一体化与校企合作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分析[8]。基于现代教育改革和现代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背景,我国提出了高职院校产学研一体化、校企合作的重要理念。人才培养是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也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和创新的根本依据[9]。校企在合作整合的过程中,必须综合考虑双方的价值取向和利益诉求,才能实现最终的合作目标。此外,有关高职院校必须充分关注职业教育的规则和特点,深化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应该采取产学研一体化的生产和教育理念,以学校企业合作模式为基本切入点和起点,打造品牌特色,从而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吸引力。

猜你喜欢
产教校企院校
百万扩招下高职校企合作演化稳定性分析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高职教育“四实一体”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新模式探索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